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资源科学论文 >

基于水足迹理论的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体系——以即墨市为例

发布时间:2018-01-25 10:29

  本文关键词: 即墨市 水足迹 DPSIR模型 组合客观赋权法 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出处:《资源科学》2014年05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以缺水城市即墨市为研究对象,结合水足迹核算成果,基于DPSIR模型构建了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体系,并采用变异系数法和熵值法相结合的客观组合赋权法确定指标体系权重。研究结果显示:①压力因子权重最大,对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水平的影响最大,驱动力因子次之,状态因子的权重稍高于响应因子,影响因子的权重较小;②在30个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中,"生态用水比例"指标权重最大,"人口自然增长率"次之;③即墨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水平呈"升(1999-2005年)-降(2005-2009年)-升(2009-2011年)"的发展趋势,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即墨市日益关注环境保护积,积极响应节水政策,使即墨市社会、经济、环境三者和谐、有序发展。通过与基于常规用水指标体系评价结果的对比分析表明,将区域水足迹的核算结果应用于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体系是适宜的、可行的,有利于更加全面地审视区域水资源的可持续性。
[Abstract]:Taking Jimo City as the research object and combining the results of water footprint accounting, the evaluation system of sustainable utilization of water resources was constructed based on DPSIR model. The weight of index system is determined by the objective combination weighting method of coefficient of variation method and entropy metho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weight of the pressure factor of 1 is the largest and the influence on the level of sustainable utilization of water resources is the greatest. The driving force factor was the second, the weight of the state factor was slightly higher than the response factor, and the weight of the influence factor was smaller. (2) among the 30 evaluation indexes of sustainable utilization of water resources, the proportion of ecological water use is the most important, followed by the natural growth rate of population; (3) the sustainable utilization of water resources in Jimo City shows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from 1999 to 2005, from 1999 to 2005, from 2005 to 2009, from 2009 to 2011".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 economy, Jimo city pays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to th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product, responds to the water-saving policy positively, and makes the society, economy and environment of Jimo city harmonious. Through the comparative analysis with the evaluation results based on the conventional water use index system, it is appropriate and feasible to apply the results of regional water footprint accounting to the evaluation system of water resources sustainable utilization. It is conducive to a more comprehensive examination of the sustainability of regional water resources.
【作者单位】: 中国海洋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环境学院;
【基金】:国家水专项资金资助项目(编号:2008ZX07010-008-04)
【分类号】:TV213
【正文快照】: 1前言2002年,荷兰屯特大学的Hoekstra教授类比“生态足迹”概念提出了“水足迹”概念,把它形象地解释为“水在生产和消费过程中踏过的脚印”[1]。水足迹作为一种衡量“用水”的指标,和传统的“取水”指标在3方面不同:①不仅包括消费者或者生产者的直接用水,也包括间接用水;②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王新华,徐中民,龙爱华;中国2000年水足迹的初步计算分析[J];冰川冻土;2005年05期

2 郭红连,黄懿瑜,马蔚纯,余琦,陈立民;战略环境评价(SEA)的指标体系研究[J];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3期

3 王明涛;多指标综合评价中权系数确定的一种综合分析方法[J];系统工程;1999年02期

4 王靖,张金锁;综合评价中确定权重向量的几种方法比较[J];河北工业大学学报;2001年02期

5 马辉;;综合评价系统中的客观赋权方法[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9年17期

6 邓晓军;谢世友;秦婷;孙在斌;何冬晓;;基于水足迹分析法的四川省水资源利用评价[J];人民长江;2007年02期

7 陈洋波,陈俊合,李长兴,冯智瑶;基于DPSIR模型的深圳市水资源承载能力评价指标体系[J];水利学报;2004年07期

8 黄晶;宋振伟;陈阜;;北京市水足迹及农业用水结构变化特征[J];生态学报;2010年2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邓京虎;游黎;周就猫;;运用集对分析法对土地整治项目综合评价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11年17期

2 刘艳中;李江风;张祚;;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生态足迹环评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06期

3 王静;谢世友;孙香莉;;浅议虚拟水对我国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启示[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09期

4 赵新宇;;基于熵值法的灌区节水改造项目后评价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02期

5 赵德义;高晓巍;周耀光;;基于熵值法的县域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以石家庄市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26期

6 朱凌;王举位;桂凌;张征;闫国振;;基于生态威胁的湖泊生态安全指标体系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11期

7 郭树宏;张江山;;基于熵权的改进密切值法在地面水水质评价中的应用[J];安全与环境学报;2007年03期

8 邵超峰;鞠美庭;张裕芬;李智;;基于DPSIR模型的天津滨海新区生态环境安全评价研究[J];安全与环境学报;2008年05期

9 苏芳;徐中民;;张掖甘州区农村居民不同收入群体家庭虚拟水消费比较[J];冰川冻土;2008年05期

10 邹君;杨玉蓉;毛德华;;虚拟水战略优势度及其评价[J];冰川冻土;2009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静杰;陈玖圣;张晓瑜;;航材维修商评估决策过程模型及实现[A];第二十六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2007年

2 陶平;;港口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的探讨[A];2008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下卷)[C];2008年

3 王炜;解佳宁;路宗敏;;大气环境的战略环境评价中的核心问题探讨[A];201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卷)[C];2010年

4 宋光兴;杨槐;;多属性决策研究综述[A];2000中国控制与决策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0年

5 宋光兴;邹平;;一种基于组合赋权思想和理想点法的多属性决策方法[A];2001中国控制与决策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1年

6 沈菊琴;熊筱燕;王英;陆庆春;;和谐管理理论在企业价值评估中的应用研究[A];中国会计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7 邵卫云;赵斌;陈雪良;刘光保;;浙北引水工程方案选优指标体系及其综合评价[A];2007重大水利水电科技前沿院士论坛暨首届中国水利博士论坛论文集[C];2007年

8 陈丽新;孙才志;;辽宁省水足迹研究及驱动力分析[A];变化环境下的水资源响应与可持续利用——中国水利学会水资源专业委员会2009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9 戴忱;;城市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初探[A];生态文明视角下的城乡规划——200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8年

10 张小虎;雷国平;;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研究——以黑龙江省为例[A];2006年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2006学术年会可持续发展的技术创新与科技应用专辑[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游颖;客车信息集成控制系统配置设计中的分解技术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2 王庆松;山东城市化发展战略对大气环境影响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3 邹君;湖南生态水资源系统脆弱性评价及其可持续开发利用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4 徐慧娟;基于循环经济的服装产业集群发展评价研究[D];东华大学;2010年

5 张艳;我国东部沿海区域能源安全评价及保障路径设计[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6 杨斯淇;危险货物运输管理流程优化与系统实现[D];吉林大学;2011年

7 付博;基于GIS和遥感的长春市宜居性环境评价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8 吴微;改革开放以来大学生思想变化轨迹与规律的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1年

9 王瑞波;生命周期条件下水资源增值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1年

10 朱丽;综合类生态工业园区指标体系及稳定机制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艳;柳州市城镇土地集约利用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孙明;深井底板突水判别和预测系统开发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3 王俊岫;哈尔滨市国税局N分局绩效管理项目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4 扈丹平;我国海洋新兴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5 井锋;大连市水资源系统恢复力评价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曾剑;基于卖家视角的C2C电子商务平台选择方法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7 桑恒春;海港建设规划的海洋物理环境累积影响评价实例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8 孙中义;高等教育信息化用户满意度主成分分析与评价[D];河南工业大学;2010年

9 孙丽果;南京市物流产业竞争力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10 张博;滨海新区海洋循环经济产业选择及其产业链优化研究[D];天津理工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龙爱华,徐中民,张志强;西北四省(区)2000年的水资源足迹[J];冰川冻土;2003年06期

2 王新华,徐中民,龙爱华;中国2000年水足迹的初步计算分析[J];冰川冻土;2005年05期

3 傅湘,纪昌明;区域水资源承载能力综合评价──—主成分分析法的应用[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1999年02期

4 徐中民,张志强,程国栋;甘肃省1998年生态足迹计算与分析[J];地理学报;2000年05期

5 徐中民,龙爱华,张志强;虚拟水的理论方法及在甘肃省的应用[J];地理学报;2003年06期

6 邓晓军;谢世友;王李云;黄岩;;城市水足迹计算与分析——以上海市为例[J];亚热带资源与环境学报;2008年01期

7 陈守煜;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理论模型与方法[J];中国工程科学;2001年02期

8 王红瑞;王岩;王军红;董艳艳;韩兆兴;;北京农业虚拟水结构变化及贸易研究[J];环境科学;2007年12期

9 程国栋;虚拟水——中国水资源安全战略的新思路[J];中国科学院院刊;2003年04期

10 雷刚旭;西部大开发中的四川水资源问题[J];农村经济;2002年03期



本文编号:146264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zylw/146264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48f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