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西资源富集区土地综合承载潜力评价——基于系统动力学和GIS
本文关键词: 土地承载力 情景预测 逆规划 桂西资源富集区 出处:《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14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分析桂西资源富集区土地资源、水资源、生态环境和地质环境等本底要素和存在问题,建立研究区土地综合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识别短板要素及限制性因素。并利用系统动力学方法预测在短板要素提升的前提下到2020年土地资源承载的人口和经济规模分别为1 118.7万人和2 870亿元。采用GIS空间分析法和逆规划方法测算2020年最适宜开发条件下人口和经济承载规模分别为3 092.03万人和3 373.12亿元。从合理调整城镇和产业布局、稳定农业产业布局积极实施水源工程建设、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等方面提出对土地综合承载力提升的建议。
[Abstract]:This paper analyzes the background factors and existing problems of land resources, water resources,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geological environment in the resource-rich areas of western Guangxi, and establishes th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the comprehensive carrying capacity of land in the study area. The population and economic scale of land resources were estimated to be eleven million one hundred and eighty-seven thousand and 287 billion yuan respectively by 2020 under the premise of the improvement of the short plate elements by using the system dynamics method. The population and economic scale of the land resources were eleven million one hundred and eighty-seven thousand and 287 billion yuan respectively by the use of GIS empty space. In 2020, the population and economic carrying capacity of the population and economy were estimated to be thirty million nine hundred and twenty thousand and three hundred and three hundred and thirty-seven billion three hundred and twelve million yuan respectively under the most suitable conditions for development in 2020. In order to stabilize the distribution of agricultural industry, we should actively implement the construction of water source engineering, strengthen the ecological construction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put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for improving the comprehensive carrying capacity of land.
【作者单位】: 广西壮族自治区国土资源规划院;
【分类号】:F301.2;P208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郭志伟;;北京市土地资源承载力综合评价研究[J];城市发展研究;2008年05期
2 李兰图;陈文宽;孙丽娜;;江苏省土地综合承载力时空差异分析[J];水土保持研究;2011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扬;;国内外土地利用变化研究概述[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10年09期
2 王美琴;计算机仿真技术在水资源与环境问题上的应用[J];安徽农业科学;2004年04期
3 刘坤;焦国明;;农业需水预测方法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34期
4 谢英亮;刘贻玲;张友锋;;东江源区寻乌县经济环境协调发展系统动态仿真模型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08期
5 金梦;胡成;刘兰岚;孙研;;系统动力学在清河流域水环境模拟中的应用[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22期
6 曹月娥;塔西甫拉提·特依拜;王新军;杨建军;;基于SD-GMOP模型的土地利用规划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25期
7 程嘉;杜文;;我国“十二五”综合运输发展预测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04期
8 韩锦春;奶牛养殖系统的诊断分析与发展对策研究[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1997年03期
9 袁正如,程立国;系统动力学在人防工程经济论证中的应用[J];地下空间;1996年04期
10 任起龙,张莹;直线振动筛模态分析及起制动过程分析[J];北方工业大学学报;1996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殷晓中;张耘;成小峰;陶明清;;镇江北部滨水区水域水环境承载力研究[A];2011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C];2011年
2 孙长雄;杨英杰;吴杨;孙艳梅;;强化共生合作理念推动东北亚区域共生发展[A];建设东北亚和谐国际经贸关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3 段李杰;初叶萍;;电子商务环境下城市快递业的运营与监控模式研究[A];2011’中国快递论坛论文集[C];2011年
4 韦鹏飞;;基于SD理论的海南旅游系统规划[A];2012中国旅游科学年会论文集[C];2012年
5 孙文杰;魏现杰;卞真林;;作战仿真中C~3I系统的建模与仿真研究[A];'2003系统仿真技术及其应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3年
6 张忠斌;周雨花;;震区道路物资运输系统动力学模型的研究[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一)[C];2008年
7 张盼娟;陈晋;;基于人员群集流动模型的火车站人员疏散策略研究[A];中国灾害防御协会风险分析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年会论文集(一)[C];2006年
8 郑黎明;李秉生;韩会增;;软土路基后期沉降趋势预测的新方法[A];第四届全国工程地质大会论文选集(二)[C];1992年
9 徐向阳;石刚;;系统动力学在汽车市场预测中的运用和研究[A];21世纪中国汽配市场论文集(四)[C];2007年
10 张利娟;金丹;;基于系统动力学的供应链联合库存研究[A];第12届全国信息管理与工业工程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莉;基于可持续发展的我国电源结构优化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2 李玉凤;黑龙江省产业结构优化及仿真[D];哈尔滨理工大学;2009年
3 羊卫辉;商业地产中地产与零售企业间的协同效应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4 杨启成;卷烟生产物流系统的优化设计及管理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8年
5 李元恒;基于系统实现的土地划区分级督察及预警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6 郭姝宇;中国农业机械化制度变迁及政策评价[D];吉林大学;2011年
7 周宾;水资源系统“易”理论构建与SD仿真实证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8 张金萍;基于IANN的县域农业可持续性预警模型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9 苗旺;消费者视角的创新产品扩散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10 李战慧;超声波在键合换能系统接触界面的非线性传播机理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贾慧文;弘宇公司库存管理系统动力学模型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2 李文亮;哈大齐工业走廊土地利用变化时空格局动态模拟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徐磊;制造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机制及评价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4 闫开宇;黑龙江省创新型工业企业竞争力提升路径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5 赵宇;石化生态工业园评价指标体系及发展模式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6 杨洋;城市交通发展战略环境评价替代方案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7 张蒙蒙;基于系统动力学的技术联盟稳定性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8 戴臻杰;基于系统思考的建筑施工企业成本测定系统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9年
9 殷倩;海洋污染模拟与控制决策支持系统建模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10 盛晓飞;具有需求扰动的供应链协调仿真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吉英;张小虎;;区域土地资源承载力评价方法研究——以黑龙江省为例[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8年02期
2 张富刚,郝晋珉,李运生,姜广辉,杨君,丁忠义;基于因子分析法的县域土地利用程度时空变异分析——以河北省曲周县为例[J];地理科学进展;2005年03期
3 卞兴云;冉瑞平;贾燕兵;;山东省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时空差异[J];地理科学进展;2009年04期
4 王书华,曹静;土地综合承载力评判指标体系的构建及应用[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01年01期
5 熊伟;;湖南省土地综合承载力评价及对策研究[J];湖南有色金属;2008年04期
6 王书华,毛汉英,赵明华;略论土地综合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思路——我国沿海地区案例分析[J];人文地理;2001年04期
7 曹海霞;;山西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动态研究[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08年02期
8 王明涛;多指标综合评价中权数确定的离差、均方差决策方法[J];中国软科学;1999年08期
9 王书华,毛汉英;土地综合承载力指标体系设计及评价——中国东部沿海地区案例研究[J];自然资源学报;2001年03期
10 申元村;土地人口承载能力研究理论与方法探讨[J];自然资源;1990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安钧鉴;胡宝清;蒋艳华;韩世静;;浅析桂西资源富集区优势资源开发现状及对策[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2年07期
2 黎励;毛蒋兴;;资源富集区资源开发、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耦合协调的空间分异特征研究——以广西桂西资源富集区为例[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13年06期
3 吴贵洪;陈笑媛;田茂勋;;毕节试验区实现资源富集区转型发展的研究[J];贵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年02期
4 杨栋;薛惠锋;;国外发展循环经济的理论与实践对陕北资源富集区发展循环经济的启示[J];消费导刊;2007年12期
5 高岩辉;刘科伟;赵西君;;从陕北地区面临的问题看资源富集区可持续发展[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8年04期
6 庞娟;;利益相关者视角下欠发达资源富集区资源开发补偿机制的重构[J];经济与社会发展;2012年06期
7 李红岩;葛莉珍;;浅谈能矿资源富集区乡村旅游发展的意义和策略——以榆林市为例[J];榆林学院学报;2012年05期
8 李玮;薛惠锋;杨栋;;资源富集区经济增长与环境质量相关性分析[J];西安工业大学学报;2010年05期
9 谷树忠;张新华;钟赛香;谢美娥;鲁金萍;;中国欠发达资源富集区的界定、特征与功能定位[J];资源科学;2011年01期
10 彭健伯;组合创新与资源富集区综合开发战略选择——再论技术创新的捷径:组合创新[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5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阳国亮;李玉涵;;桂西资源富集区循环经济的战略思考[A];桂西资源开发新思路[C];2011年
2 廖振民;廖坚;;加快桂西资源富集区发展的对策措施[A];桂西资源开发新思路[C];2011年
3 韦茂才;;实现三大转变,推进桂西资源富集区科学发展[A];桂西资源开发新思路[C];2011年
4 罗捷;;桂西资源富集区发展的三个视角与三种能力建设[A];桂西资源开发新思路[C];2011年
5 赵堂高;;桂西资源富集区开发建设的顶层设计研究[A];桂西资源开发新思路[C];2011年
6 李欣广;吴碧波;;桂西资源富集区科学发展的几点思考[A];桂西资源开发新思路[C];2011年
7 杨大燕;;桂西资源富集区发展对策研究[A];桂西资源开发新思路[C];2011年
8 蓝海东;;加快河池市资源富集区特色优势产业发展的思考[A];桂西资源开发新思路[C];2011年
9 周敏玉;;桂西资源富集区定位下河池市的发展现状和对策研究[A];桂西资源开发新思路[C];2011年
10 龙永敏;;加快桂西资源富集区自然资源开发与建设的若干思考[A];桂西资源开发新思路[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广西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 周明钧;开发建设桂西资源富集区[N];广西日报;2010年
2 罗曼曼;桂西资源富集区发展规划通过专家评审[N];广西日报;2012年
3 记者杨森林 普拉提;地委宣传部组织宣传文化系统党员集中学习党的十八大报告[N];哈密日报(汉);2012年
4 ;桂西资源富集区:潜力巨大的富矿[N];人民日报;2010年
5 记者 廖大海 通讯员 赵宇;谋划资源富集区产业发展新蓝图[N];人民政协报;2011年
6 本报记者 赵国梁;大力建设毕水兴能源资源富集区 加快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N];贵州日报;2013年
7 本报记者 乔晓莹;大力发展潜力巨大的“富矿”[N];广西日报;2011年
8 覃凤珍 李卓敏;加强自主创新 推进现代农业和资源富集区发展[N];广西政协报;2010年
9 吴国清 任会斌;依托资源而不依赖资源[N];中国矿业报;2008年
10 本报记者 覃文宇;勤履职求创新 保生态惠民生[N];广西政协报;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乔佼;资源富集区产业创新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2 陈丽延;资源富集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因素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4年
3 李玉涵;桂西资源富集区包容性增长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3年
4 王亚军;资源富集区工业发展对农村经济的影响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53453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zylw/15345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