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资源科学论文 >

资源、环境和经济的协调度和不协调来源——基于CREE-EIE分析框架

发布时间:2018-03-01 01:05

  本文关键词: 资源、环境和经济 协调度 绿色效率 效率—无效率分析框架 出处:《中国工业经济》2014年07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资源、环境和经济(REE)复杂系统的协调问题备受关注,但以往文献未深入其内部全面考察区域REE不协调的来源。本文提出CREE-EIE分析框架。利用绿色效率反映REE协调度,利用无效率反映不协调程度,从长期变迁视角考察了中国30个省份REE协调度并分析其不协调的来源。本文认为,各子系统具有内在的投入产出联系,从效率视角可以更深入地研究REE协调,深入到系统内部分析不协调来源才能找到薄弱环节并予以改善。实证分析表明:区域REE协调存在明显的路径依赖和两极分化等特征,经济发达并非协调的前提条件。REE不协调的首要来源是环境无效率,但资源无效率和经济无效率也不容忽视;环境无效率主要来源于烟尘和固体废物的产出无效率,两者贡献度合计超过60%,而碳排放无效率的贡献相对最低,仅约13.5%;资源无效率主要来源于耕地、人力资源和水的投入无效率,三者贡献度合计接近70%。为改善不协调,本文建议以REE协调为区域发展导向,实施绿色效率"锦标赛",进行倒逼式管理和差别化约束,重点治理烟尘等污染物的排放,优先提升土地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
[Abstract]:The coordination of complex systems of resources, environment and economy has attracted much attention, but previous literatures have not thoroughly investigated the sources of regional REE disharmony. In this paper, a CREE-EIE analysis framework is proposed to reflect the degree of coordination of REE by using green efficiency. By using inefficiency to reflect the degree of disharmony,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coordination degree of REE in 30 provinces of China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long-term vicissitude and analyzes the sources of the incoordination. This paper holds that each subsystem has intrinsic input-output rel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fficiency, we can study the coordination of REE more deeply, and analyze the sources of disharmony within the system to find the weak link and improve it. The empirical analysis shows that the regional REE coordination has obvious characteristics such as path dependence and polarization. Economic development is not a prerequisite for coordination. The primary source of uncoordinated REE is environmental inefficiency, but resource inefficiency and economic inefficiency cannot be ignored; environmental inefficiency is mainly due to the inefficient production of soot and solid waste. The total contribution of the two measures is more than 60, while the contribution of inefficiency of carbon emission is relatively lowest, only about 13.5.The inefficiency of resources mainly comes from cultivated land, inefficiency of human resources and input of water, and the total contribution of the three contributions is close to 70%. This paper suggests that the regional development should be guided by the coordination of REE, the green efficiency "championship" should be implemented, the backward forcing management and differential restraint should be carried out, the emission of pollutants such as soot and dust should be controlled emphatically, and land use efficiency and labor productivity should be improved first.
【作者单位】: 湖南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大学管理学院;
【基金】: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绿色效率的测度方法和优化策略创新研究”(批准号13JJ3052)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我国各区域绿色发展的时空特征、影响因素和优化策略”(批准号2013M541059)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大股东控制与上市公司治理均衡研究”(批准号10CGL039)
【分类号】:X22;F124;F20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田银华;贺胜兵;胡石其;;环境约束下地区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再估算:1998—2008[J];中国工业经济;2011年01期

2 魏楚;沈满洪;;能源效率及其影响因素:基于DEA的实证分析[J];管理世界;2007年08期

3 黄建欢;吕海龙;王良健;;金融发展影响区域绿色发展的机理——基于生态效率和空间计量的研究[J];地理研究;2014年03期

4 杨龙;胡晓珍;;基于DEA的中国绿色经济效率地区差异与收敛分析[J];经济学家;2010年02期

5 张军,吴桂英,张吉鹏;中国省际物质资本存量估算:1952—2000[J];经济研究;2004年10期

6 周黎安;;中国地方官员的晋升锦标赛模式研究[J];经济研究;2007年07期

7 涂正革;;环境、资源与工业增长的协调性[J];经济研究;2008年02期

8 王兵;吴延瑞;颜鹏飞;;中国区域环境效率与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增长[J];经济研究;2010年05期

9 陈诗一;;中国的绿色工业革命:基于环境全要素生产率视角的解释(1980—2008)[J];经济研究;2010年11期

10 薛冰;陈兴鹏;杨冕;耿涌;张伟伟;;基于情景分析的区域能源-经济-环境耦合研究-以甘肃省为例[J];生态科学;2010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金志云;;双重激励下的地方政府间竞争行为的博弈分析——以投资支出竞争为例[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2 密婷;;土地财政的成因与危害分析[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11年13期

3 曾国平;王正攀;曹跃群;;对农业资本存量K估算的文献综述[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25期

4 郭东旭;;河南省农村人力资本与农民收入关系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36期

5 杨杰;叶小榕;;基于DEA视窗分析与Malmquist指数的安徽环境效率动态变化研究——以安徽17个城市2004—2009年数据为样本[J];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6 施戍杰;吴大远;;限定延伸职能,强化核心职能——斯密动力视角下国家职能的调整[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7 彭冰;;中央和地方关系中的上市公司治理[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8 薛婕;周景博;罗宏;赵娟;路超君;;基于DEA的产业园区循环经济效率评价[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9年12期

9 于鹏飞;李悦;郗敏;孔范龙;;基于DEA模型的国内各地区节能减排效率研究[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0年04期

10 王磊;郭义民;;财政分权与中国经济增长——基于面板数据的联立方程估计[J];北方经济;2009年1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罗必良;李尚蒲;;地方政府间竞争:基于土地出让反应函数的估算——来自省级面板数据的验证(1993-2009)[A];第十一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汇编(上)[C];2011年

2 李尚蒲;罗必良;;中央与地方博弈:来自1999-2009年土地审批与违法用地的证据[A];第十一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汇编(上)[C];2011年

3 刘宁;孙秋鹏;;投资宏观调控过程中的中央与地方博弈行为分析[A];第十一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汇编(下)[C];2011年

4 曹正汉;;弱者的产权是如何形成的?——中国被征地农民的“安置要求权”向土地开发权演变的原因[A];中国制度变迁的案例研究(土地卷)第八集[C];2011年

5 尹恒;;中国县级政府支出偏向研究[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6 周芳;石磊;马中;;CO_2减排对中国省际生产率的影响[A];2011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C];2011年

7 倪子靖;;规制俘获理论的文献综述[A];2008年度(第六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上)[C];2008年

8 孙柳媚;王争;;转型时期的税收竞争、地方公共服务与经济表现[A];2008年度(第六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上)[C];2008年

9 张曙光;;政府经济管制的法律经济分析[A];2008年度(第六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下)[C];2008年

10 郎金焕;许盈盈;;法律缺失与替代性投资者保护机制——以配额制为例的研究[A];2009年度(第七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邱瑞;对外贸易对黑龙江省经济发展影响机理及评价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2 郭艳秋;基于随机前沿模型的区域技术效率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0年

3 张伟;经济福利测度:理论分析与中国经验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4 底偃鹏;发展中国家财政分权对减贫的作用机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5 张富田;权力和权力博弈推动的平滑转型[D];南开大学;2010年

6 王博;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宏观经济的总体特征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7 杨博琼;FDI对东道国环境污染的影响[D];南开大学;2010年

8 江依妮;中国式财政分权下的农村义务教育投入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9 刘建;国际油价波动冲击的缓冲机制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10 蒋欣;金融自由化、资产市场波动与经济危机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袁昭;城市圈土地结构效率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吴栋;信息化对能源强度变动影响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3 李良玉;中国能源效率空间分布格局及模式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4 朱芳香;中国上市公司过度投资的形成机理与实证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5 曾鸿志;中国高企业储蓄原因的理论和实证分析[D];湘潭大学;2010年

6 于晓黎;青岛市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关系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7 章辉荣;城市化与经济增长的关联机制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8 宋兴达;我国二氧化碳排放以及能源效率问题的实证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9 张夏;我国区域技术进步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10 李红;基于非径向DEA方法的江苏FEEEP协调性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庆一;中国的能源效率及国际比较[J];节能与环保;2005年06期

2 宣烨;周绍东;;技术创新、回报效应与中国工业行业的能源效率[J];财贸经济;2011年01期

3 程丹润;李静;;环境约束下的中国省区效率差异研究:1990—2006[J];财贸研究;2009年01期

4 黄建欢;王良健;;因特网、网点空间布局和区域因素影响证券公司效率的机理[J];地理研究;2011年11期

5 彭水军;包群;;中国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基于广义脉冲响应函数法的实证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06年05期

6 史丹;;中国能源效率的地区差异与节能潜力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06年10期

7 袁鹏;程施;;中国工业环境效率的库兹涅茨曲线检验[J];中国工业经济;2011年02期

8 潘文卿,张伟;中国资本配置效率与金融发展相关性研究[J];管理世界;2003年08期

9 涂正革;肖耿;;中国工业增长模式的转变——大中型企业劳动生产率的非参数生产前沿动态分析[J];管理世界;2006年10期

10 李廉水;周勇;;技术进步能提高能源效率吗?——基于中国工业部门的实证检验[J];管理世界;2006年10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刘庆广;甘肃省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研究[D];兰州大学;2007年

2 杨雪锋;循环经济的运行机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3 薛冰;区域循环经济发展机制研究[D];兰州大学;2009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尊实;张炜熙;高铭杉;;区域发展协调度评价[J];经济论坛;2006年12期

2 李鹤;张平宇;刘文新;;1990年以来辽宁省环境与经济协调度评价[J];地理科学;2007年04期

3 周吉;;中部六省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协调度评估分析[J];科技广场;2013年03期

4 王莹莹;孟令辉;耿英杰;魏森;;山东省3E系统协调度评价模型研究[J];理论观察;2013年08期

5 胡祖光;;均匀度定理和协调度定理及其在企业综合经济效益排序中的应用[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1986年02期

6 杨世琦;杨正礼;高旺盛;;不同协调函数对生态-经济-社会复合系统协调度影响分析——以湖南省益阳市资阳区为例[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7年02期

7 肖智;何属宴;王昌海;;区域经济——投资系统协调度评价及应用[J];统计与决策;2008年18期

8 杨汉奎,杨斌;论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协调度[J];贵州科学;1996年04期

9 厍向阳,李同升;区域可持续发展系统结构及协调度分析[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2期

10 戴西超,谢守祥,丁玉梅;技术—经济—社会系统可持续发展协调度分析[J];统计与决策;2005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车晓翠;;基于协调度的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的实证研究[A];2010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2010年专刊(一)[C];2010年

2 王治安;万继峰;;会计准则国际协调度测量研究[A];中国会计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C];2005年

3 孙磊;;以“政府间协调度”替代“企业满意度”考核指标的分析[A];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会第九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4 徐建刚;郭月婷;;江苏省淮河流域社会经济与水环境协调度研究[A];地理学核心问题与主线——中国地理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暨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建所五十年庆典论文摘要集[C];2011年

5 孙燕红;胡星;潘兆宇;张成智;田高平;;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湖南省人口与土地城镇化协调度研究[A];‘城乡治理与规划改革——2014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3 区域规划与城市经济)[C];2014年

6 曾福生;吴雄周;;城乡发展协调度动态评价——以湖南省为例[A];加大城乡统筹力度 协调推进工业化、城镇化与农业农村现代化[C];2010年

7 陈忠;金纬;严宇骊;;系统协调的类型与测度[A];Systems Engineering, Systems Science and Complexity Research--Proceeding of 11th Annual Conference of Systems Engineering Society of China[C];2000年

8 王燕军;;陕西省能源、环境与经济关系的实证研究[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9 雷仲敏;邓玉勇;刘志亭;邱立新;孙福平;王小兵;李长胜;;中国区域能源-经济-环境协调发展评价及能源结构优化选择[A];2005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5年

10 刘湘源;李小玲;陈瑛;;基于PSR模型的土地利用协调度评价系统设计[A];广西计算机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9条

1 记者 毕玉才;李卫宁代表:发展协调度提高[N];光明日报;2010年

2 见习记者 王德鹏 实习生 梁晓彤;市政协调度对接央企任务[N];德州日报;2013年

3 何晔 王方民 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农村地区公共服务的结构协调度较差[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4 汪极;深刻认识科学发展观科学内涵[N];中国工业报;2007年

5 记者 罗静雯;课题实现全国“三个首创”[N];重庆日报;2008年

6 本报评论员;努力建设“两个适宜”城市[N];中山日报;2005年

7 ;创立中国科学发展的新模式[N];解放日报;2006年

8 宁夏社会科学院理论研究中心 执笔:王林伶;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分类指导建议[N];宁夏日报;2012年

9 ;绍兴:魅力四射的历史文化名城[N];经济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唐红涛;中国城乡商品市场协调发展实证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唐长春;生态足迹视角下的保护区生态—经济协调度评估[D];兰州大学;2012年

2 乔彦;基于模糊综合因素评价法的区域土地与高速公路协调度评价[D];长沙理工大学;2013年

3 杨保华;江西省能源、经济与环境耦合协调关系的计量研究[D];南昌大学;2011年

4 刘思萌;河北省人口—耕地—粮食系统协调性评价及其调控[D];云南财经大学;2014年

5 杨冬艳;贵州省能源消费、环境污染和经济发展的关系研究[D];贵州财经学院;2011年

6 曲丹婷;民族八省区城镇化、产业化与就业结构协调性定量分析及趋势预测[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7 周吉;中部六省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评估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3年

8 赵莉;定西市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与对策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54972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zylw/154972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366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