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资源科学论文 >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土地资源承载力评价——以宁国市为例

发布时间:2018-03-01 05:29

  本文关键词: 土地资源承载力 评价 宁国市 出处:《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7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目的]试图在保证区域各类用地合理配置、生态良性循环的基础上对宁国市土地资源承载力进行评价,以期为多层次、多指标的土地资源承载力研究提供一种可行的研究方法与思路。[方法]以安徽省宁国市为研究试点,从耕地、建设用地、生态用地等3个方面构建土地资源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利用承载指数法建立宁国市土地资源承载力评价方法。[结果]揭示了宁国市土地资源承载现状为"可载"状态,符合宁国市实际情况。[结论]认为应将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与监测预警工作切实有效地融入政府管理工作当中,需进一步开展资源环境承载力动态监测与评估技术的研发,职能部门需统筹建立动态数据库,实现信息共享机制。
[Abstract]:[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carrying capacity of land resources in Ningguo city on the basis of reasonable allocation and ecological virtuous cycle of all kinds of land use in Ningguo city, in order to make it multi-level, The multi-index study on the carrying capacity of land resources provides a feasible research method and train of thought. [methods] taking Ningguo City, Anhui Province as a pilot study, from cultivated land to construction land, Th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carrying capacity of land resources is constructed in three aspects of ecological land use, and the index weight is determined by AHP. The evaluation method of carrying capacity of land resources in Ningguo City is established by means of bearing index method. [results] it is revealed that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carrying capacity of land resources in Ningguo City is "loadable". In accordance with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Ningguo city. [conclusion] it is considered that the evaluation and monitoring and early warning of the carrying capacity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should be effectively integrated into the management of the government, and further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f the technology of dynamic monitoring and evaluation of the carrying capacity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should be carried out. Functional departments need to establish a dynamic database as a whole, to achieve information sharing mechanism.
【作者单位】: 北京理工大学法学院;中国地质大学;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中国水土资源利用与粮食生产的平衡关系定量分析与数字模拟”(4143086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基于SWOT量化模型的中国边境城市发展路径选择研究”(41401662)
【分类号】:F301.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雪雁;刘霜;李巍;;基于人粮关系的土地资源承载力研究——以甘南藏族自治州为例[J];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6期

2 赵敏丽;刘普幸;朱小娟;侯成成;;基于人粮关系的土地资源承载力空间格局研究——以河西走廊绿洲为例[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13年02期

3 周锁铨;戴进;姚小强;;宝鸡地区土地资源承载力的研究[J];陕西气象;1991年02期

4 陈国先,,徐邓耀,李明东;土地资源承载力的概念与计算[J];四川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6年02期

5 吕宝;王成端;周亚红;;绵阳市土地资源承载力研究[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4期

6 罗雁文;魏晓;王良健;刘晋;刘代平;;湖南省各市(州)土地资源承载力评价[J];经济地理;2009年02期

7 黄丽华;王亚男;韩笑;;黄河中上游能源化工区重点产业发展战略土地资源承载力评价[J];环境科学研究;2011年02期

8 乔盛;白宏涛;张稚妍;朱坦;;生态导向的城市发展土地资源承载力评价研究[J];生态经济;2011年07期

9 于美玲;姜晨光;;小流域土地资源承载力测评技术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年09期

10 王江思;马传明;王文梅;;郑州市土地资源承载力分析[J];湖北农业科学;2013年1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赵敏丽;刘普幸;朱小娟;侯成成;;基于人粮关系的土地资源承载力空间格局研究——以河西走廊绿洲为例[A];第七届全国地理学研究生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2年

2 白宏涛;王会芝;乔盛;;土地资源承载力在城市发展战略环境评价中的应用研究[A];201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卷)[C];2010年

3 刘徐洪;;城市土地资源承载力初步研究——以广州市为例[A];中国土地资源战略与区域协调发展研究[C];2006年

4 孙丽娜;王辉;;辽宁中部城市群土地资源承载力研究[A];生态工业工程与循环经济——第一届循环经济与生态工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5 周忠发;闫利会;邹长慧;;喀斯特地区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后重建土地资源承载力评价研究——以贵州望谟为例[A];中国农村土地整治与城乡协调发展研究[C];2012年

6 李红;宋锟;;土地资源承载力分析与实证研究——以湖北恩施市为例[A];规划创新:2010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0年

7 吴一平;张继红;梅付春;;黄淮经济区资源承载力与现代农业建设研究[A];黄淮平原现代农业发展(商丘)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林巍;城镇化对京津冀土地资源承载力的影响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2 郭艳红;北京市土地资源承载力与可持续利用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冯小娟;规划环评中环境承载力的量化分析与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5年

2 王雄;甘谷县土地资源承载力及其动态变化研究[D];兰州大学;2015年

3 范增岩;哈尔滨市土地资源承载力评价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6年

4 皮婷;论土地资源承载力监测制度[D];湖南师范大学;2016年

5 李赫;京津保土地资源承载能力演化与生态发展路径研究[D];河北大学;2016年

6 罗芳;彭山区土地资源承载力优化建模与评价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6年

7 宋先坤;康保县土地资源承载力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8 谢冲;池州市城市土地资源承载力可持续性评价分析[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9 王小敏;基于农业生态区域模型的黑河流域土地资源承载力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3年

10 谢强莲;两型社会视角下长株潭城市群土地资源承载力研究[D];湖南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55063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zylw/155063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a35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