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资源科学论文 >

江苏省长江岸线资源利用变化及合理性分析

发布时间:2018-03-29 01:16

  本文选题:岸线资源 切入点:岸线利用类型 出处:《自然资源学报》2014年04期


【摘要】:长江岸线资源利用管理是沿江地区经济社会健康、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文章以岸线利用类型界定为基础,构筑长江岸线资源利用变化数据库,通过建立岸线利用变化矩阵、关联岸线利用类型与岸线条件信息,分析沿江开发过程中岸线利用的变化特点、评判其合理性,提出岸线利用的优化建议。实证分析表明:2002年以来,江苏长江岸线利用扩张迅速,其中,北岸地区以工业占用扩张为主,南岸地区由工业占用和港口利用共同驱动,总体上,仍呈现以工业占用扩张为主导的特征。港口、仓储、工业等重点类型岸线中,岸线质量等级结构与岸线利用要求的匹配度增加,岸线利用趋于合理化。尽管如此,用于非涉水工业开发的优质岸线仍然较多,港口岸线利用受到挤占,岸线利用的公共化程度相对降低,不利于岸线综合利用效益的提升。未来应严格岸线利用准入制度,限制工业占用优质岸线,鼓励工业岸线向港口等公共服务类型转变,改善岸线利用结构,提高岸线利用效率。
[Abstract]:The utilization and management of the resources along the Yangtze River is an important support for the healthy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economy and society along the Yangtze River. Based on the definition of the types of the utilization of the coastline, this paper constructs the database of the changes in the utilization of the resources along the Yangtze River, and establishes the matrix of the changes in the utilization of the coastline. Connecting with the information of shoreline utilization types and shoreline condition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hanging characteristics of shoreline utilization in the course of development along the Yangtze River, evaluates its rationality, and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for optimization of shoreline utilization. The empirical analysis shows that: since 2002, The utilization and expansion of the Yangtze River coastline in Jiangsu Province is rapid, of which the industrial occupation is dominant in the north coast area, and the industrial occupation and port utilization are the common driving forces in the south coast area. Generally speaking, it is still dominated by the industrial occupation expansion. In the key types of shoreline such as industry, the matching degree between the grade structure of shoreline quality and the requirements of shoreline utilization increases, and the utilization of shoreline tends to be rationalized. Nevertheless, there are still more high-quality shoreline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non-wading industries. The utilization of the port shoreline is squeezed, and the publicity of the utilization of the shoreline is relatively reduced, which is not conducive to the improvement of the efficiency of the comprehensive utilization of the shoreline. To encourage the transformation of industrial shoreline to public service such as ports, improve the utilization structure of shoreline and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shoreline utilization.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武汉市测绘研究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101161)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海岸带滩涂生态化开发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2012BAC07B01)
【分类号】:P748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红云,杨桂山,万荣荣,马荣华;长江城市岸线资源港口开发适宜性分析与合理利用——以南京市为例[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5年04期

2 段学军;陈雯;朱红云;王书国;;长江岸线资源利用功能区划方法研究——以南通市域长江岸线为例[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6年05期

3 杨桂山,施少华,王传胜,安宁;长江江苏段岸线利用与港口布局[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1999年01期

4 陈雯,段学军,陈江龙,许刚;空间开发功能区划的方法[J];地理学报;2004年S1期

5 杨荫凯,韩增林;辽宁省沿海港址资源综合评价及其地域组合研究[J];地理研究;2000年01期

6 王传胜,孙小伍,李建海;基于GIS的内河岸线资源评价研究——以武汉市域长江干流为例[J];自然资源学报;2002年01期

7 马荣华,杨桂山,朱红云,万荣荣;长江苏州段岸线资源利用遥感调查与GIS分析评价[J];自然资源学报;2003年06期

8 马荣华,杨桂山,陈雯,朱红云;长江江苏段岸线资源评价因子的定量分析与综合评价[J];自然资源学报;2004年02期

9 王传胜;长江中下游岸线资源的保护与利用[J];资源科学;1999年06期

10 王传胜,李建海,孙小伍;长江干流九江—新济洲段岸线资源评价与开发利用[J];资源科学;2002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欢;;土地整理分区研究进展[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11年11期

2 邵嗣杨;江南;;基于GIS的地域开发分区决策支持系统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32期

3 张贵军;吕芳;;保定市主体功能区划方法及区域发展策略[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31期

4 李芳;周兴;;乡镇级空间发展功能区划方法探讨——以广西贵港市港南区八塘镇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17期

5 曹卫东;曹玉红;曹有挥;桂丽;;安徽无为县长江岸线资源评价与开发研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6期

6 周敏;甄峰;;江苏省宿迁市空间开发功能区划研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2期

7 张贵军;吕芳;;保定地区主体功能区划方法研究[J];中国城市经济;2010年08期

8 黄家柱,赵锐,戴锦芳;遥感与GIS在长江三角洲地区资源与环境动态监测中的应用[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0年01期

9 黄家柱,闾国年;数字长江河道实验中遥感技术应用研究——以长江江苏段为例[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2年01期

10 施少华,林承坤,杨桂山;长江中下游河道与岸线演变特点[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2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邹君;湖南生态水资源系统脆弱性评价及其可持续开发利用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2 赵媛;基于自组织理论的港口群系统演化机理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1年

3 徐江;辽宁沿海经济带产业结构优化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9年

4 刘姝宇;城市气候研究在中德城市规划中的整合途径比较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5 韩增林;集装箱港口运输体系的形成机制与布局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6 王传胜;长江中下游干流岸线资源评价[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2000年

7 张文胜;水源地安全可靠性研究[D];河海大学;2006年

8 李朝阳;自然保护区生态关键地段识别与生态适宜性评价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7年

9 鞠晴江;基础设施与区域经济发展[D];四川大学;2006年

10 杜黎明;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曲晓琳;基于价值链的我国山东半岛港口群整合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2 田琳;辽宁中部城市群发展功能区划分析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3 刘军;湖南省农业功能区划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0年

4 徐宁;县域空间功能区划分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5 刘飞;国土空间功能分异下区域协调发展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6 林志明;基于生态安全下的临泽县建设用地优化配置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7 徐敏敏;舟山岸线资源有偿使用研究[D];浙江海洋学院;2011年

8 孙艳;旅游空间功能区划理论与方法的初步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9 苏婷;上海市无居民岛资源环境现状及其开发适宜性研究[D];上海海洋大学;2011年

10 贾若;基于公众参与及生态适宜性评价的郑州市森林公园保护规划[D];华中农业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钊;滨海城市岸线利用规划方法初探[J];安徽建筑;2001年02期

2 程久苗;长江贵池河段河道演变及池州港岸线资源利用评价[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1995年02期

3 倪绍祥,杨国良,蒋建军,查勇;自然景观遥感解译基础上的华中自然区划研究[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1997年03期

4 杨桂山,施少华,王传胜,安宁;长江江苏段岸线利用与港口布局[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1999年01期

5 干哲新;浅谈水滨开发的几个问题[J];城市规划;1998年02期

6 张谦益;海港城市岸线利用规划若干问题探讨[J];城市规划;1998年02期

7 张庭伟;滨水地区的规划和开发[J];城市规划;1999年02期

8 吴兵,葛昭攀;分形理论在地理信息科学研究中的应用[J];地理学与国土研究;2002年03期

9 杨荫凯;大连市口岸经济可持续发展对策探讨[J];地理学与国土研究;1996年04期

10 黄家柱;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在长江下游江岸稳定性评价中的应用[J];地理科学;1999年06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逢自安;浙江北仑深水港区岸滩演变与岸线资源开发利用[J];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1991年01期

2 秦丽云;;长江江苏段岸线及岸线资源综合评价[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07年03期

3 李振泰;;福州建设海洋经济强市若干问题的思考[J];海洋开发与管理;2007年02期

4 宋素青;刘爱智;;河北省海岸线开发利用与保护研究[J];海洋开发与管理;2009年09期

5 范晓婷;;我国海岸线现状及其保护建议[J];地质调查与研究;2008年01期

6 王江涛;张潇娴;徐伟;;海洋功能区开发潜力评价方法[J];海洋技术;2008年01期

7 陈文瑞,朱大奎,卫建飞;长江三角洲海岸带资源及其可持续利用[J];海洋通报;1998年01期

8 余兴光;龙邹霞;林河山;;海岸带滨水区环境胁迫与利用策略研究[J];台湾海峡;2007年03期

9 ;海洋资源[J];中国地理与资源文摘;2008年04期

10 于淑文;李百齐;;简论加强我国围海造田的科学管理[J];中国行政管理;2011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薛丹;;浅析江苏省江岸、海岸旅游资源开发——以泰州、南通为例[A];第十四届中国海洋(岸)工程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上册)[C];2009年

2 王建;陈霞;刘平;陈国祥;;海岸线长度与测尺、比尺的关系及海岸线的利用潜力问题[A];地貌·环境·发展——2004丹霞山会议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苏稻香;到处都是码头 却小而不强[N];南方日报;2009年

2 本报记者 张晓晨;“呵护岸线资源,打造蓝色休闲之都”[N];威海日报;2010年

3 辽宁省丹东市海洋与渔业局局长 宋悦景;开发利用好海岸线资源[N];中国海洋报;2008年

4 考察组;优化平面设计提高岸线资源利用率[N];中国海洋报;2007年

5 辽宁省海洋与渔业厅副厅长 卢江宁;海域管理必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N];中国海洋报;2008年

6 王爱菊;青岛胶州湾面积缩小[N];中国海洋报;2008年

7 陈绵钦 廖秀娟;加强海岸带规划和保护[N];汕尾日报;2009年

8 隋明梅;科学合理的围填海对我国发展意义重大[N];中国海洋报;2010年

9 本报记者 赵建东 崔鲸涛;海洋开发重在“统”与“筹”[N];中国海洋报;2011年

10 本报记者 智曼卿;2010海洋因为他们而“风生水起”[N];大连日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王启尧;海域承载力评价与经济临海布局优化理论与实证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吴迎雪;舟山港口岸线资源动态获取技术研究与实现[D];浙江海洋学院;2012年

2 崔琴;海湾资源的价值评估在海湾环境容量研究中的应用[D];厦门大学;2009年

3 王维佳;长江口横沙附近河势变化和近海海洋开发前景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67890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zylw/167890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33f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