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资源科学论文 >

基于SD模型的吐鲁番地区地下水资源承载力理论研究

发布时间:2018-03-29 04:14

  本文选题:地下水资源 切入点:人口 出处:《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15年08期


【摘要】:研究地下水资源承载力准确预测问题,是对区域地下水开发利用状况的一种定量描述。本研究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基于吐鲁番市水资源现状,采用系统动力学仿真模型研究方法,建立吐鲁番地区地下水资源承载力系统动力学模型。预测2011-2025年吐鲁番地区不同发展策略下各指标数值。仿真结果表明:地下水资源承载力系统动力学模型能够动态仿真和并能够调控地下水资源承载力。研究结果可为吐鲁番地区地下水开发利用规划的制定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依据。
[Abstract]:The accurate prediction of groundwater bearing capacity is a quantitative description of regional groundwater exploitation and utilization. This study adopts the method of combining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methods, based on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water resources in Turpan. The research method of system dynamics simulation model is adopted. The system dynamics model of groundwater resources carrying capacity in Turpan area was established, and the index values under different development strategies in Turpan area from 2011 to 2025 were predicted. The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system dynamics model of groundwater resources carrying capacity can move. The results can provide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formulation of groundwater exploitation and utilization planning in Turpan.
【作者单位】: 新疆大学绿洲生态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新疆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新疆大学旅游学院;
【分类号】:P641.8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袁绪英;吴宜进;李星明;;流域系统动力学模型的全耦合问题研究进展[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2年04期

2 余丹林,毛汉英,高群;状态空间衡量区域承载状况初探——以环渤海地区为例[J];地理研究;2003年02期

3 傅小锋;吐鲁番盆地水资源利用与绿洲经济发展探讨[J];地理研究;1996年04期

4 许光清;邹骥;;系统动力学方法:原理、特点与最新进展[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5 张贞;高金权;简广宁;魏朝富;;基于系统动力学的土地质量变化[J];农业工程学报;2011年S2期

6 王海宁;薛惠锋;;基于系统动力学的地下水资源承载力仿真研究[J];计算机仿真;2012年10期

7 黄林显;曹永强;赵娜;徐毅;;基于系统动力学的山东省水资源可持续发展模拟[J];水力发电;2008年06期

8 阿布都热合曼·哈力克;卞正富;瓦哈甫·哈力克;;吐鲁番盆地的水资源运转规律及其持续利用研究[J];水文;2009年03期

9 王薇,雷学东,余新晓,陈丽华;基于SD模型的水资源承载力计算理论研究——以青海共和盆地水资源承载力研究为例[J];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2005年03期

10 乔平林;西北地区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1年S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艳;曹俊茹;吴佩林;;基于SOFM网络的山东省水资源承载力评价[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33期

2 刘武艺;邵东国;唐明;;基于城市水生态系统健康的生态承载力理论探讨和评价研究[J];安全与环境学报;2007年02期

3 卫晋晋;徐琳瑜;;城市生态系统承载力的几种主要评价方法[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8年09期

4 荀斌;于德永;杜士强;;快速城市化地区生态承载力评价研究——以深圳市为例[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1期

5 毕东苏,郑广宏,顾国维,郭小品;城市生态系统承载理论探索与实证——以长江三角洲为例[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5年04期

6 张美玲;梁虹;祝安;;贵州省水资源承载力的空间地域差异[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8年01期

7 刘长生;汤井田;唐艳;;我国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和保护的对策与措施[J];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8 朱晓丽;李文龙;薛中正;徐丹丹;王浩;;基于生态安全的高寒牧区生态承载力评价[J];草业科学;2012年02期

9 王云霞;陆兆华;;北京市生态弹性力的评价[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11年02期

10 张广海;李雪;;山东省主体功能区划分研究[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7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张山清;普宗朝;宋良娈;周鸿奎;宋水华;;吐鲁番地区气候变化对参考作物蒸散量的影响[A];第26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农业气象防灾减灾与粮食安全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2 李婷婷;冯达;朱翔;;长株潭地区区域承载力及其影响机制研究[A];2006年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2006学术年会可持续发展的技术创新与科技应用专辑[C];2006年

3 吕康娟;王娟;陆晶;;上海城乡运行的系统动力学分析及仿真[A];2009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暨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华;基于系统仿真和情景模拟的崇明生态安全评估[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李玉凤;黑龙江省产业结构优化及仿真[D];哈尔滨理工大学;2009年

3 付京;欠发达地区的循环产业集群发展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4 曾雁冰;基于系统动力学方法的医疗费用过快增长问题建模与控制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5 姜秋香;三江平原水土资源承载力评价及其可持续利用动态仿真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11年

6 方景清;天津滨海新区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潜力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7 张智全;庆阳市生态承载力与生态环境评价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10年

8 宫兴国;面向企业技术创新的成本管理系统理论构建及应用研究[D];燕山大学;2011年

9 刘祖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我国大学群发展政策研究[D];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1年

10 关华;能源—经济—环境系统协调可持续发展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韦居恒;武汉市城市湖泊湿地生态承载力分析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程梦来;电子商务信用风险形成的系统动力机制研究[D];河南工业大学;2010年

3 于翠;甘肃省张掖市生态承载力评价及预测[D];兰州大学;2011年

4 夏峥嵘;县域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的生态承载力评价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5 张宝宁;基于系统动力学的图书馆知识管理体系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6 李焕同;王庄煤矿地质环境综合评价研究[D];河北工程大学;2011年

7 吴珠;长株潭城市群资源与环境承载力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8 司桂琴;基于GIS数据库的数据挖掘研究[D];新疆大学;2011年

9 许敏;株洲县“两型农业”综合承载力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1年

10 王迎迎;上海合作组织框架下新疆主体功能区的划分[D];石河子大学;2009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川;;水环境承载力量化方法的研究进展[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8年08期

2 朱茵,孟志勇,阚叔愚;用层次分析法计算权重[J];北方交通大学学报;1999年05期

3 贺晟晨;王远;高倩;石磊;陆根法;;城市经济环境协调发展系统动力学模拟[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9年08期

4 李清龙,王路光,张焕祯,闫新兴;水环境承载力理论研究与展望[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4年01期

5 张洁;李同f;王武科;;渭河流域人地关系地域系统模拟[J];地理科学进展;2010年10期

6 余丹林;区域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思路[J];地理科学进展;1998年02期

7 刘昌明;关于比较水文学的研究[J];地理学报;1987年02期

8 余丹林,毛汉英,高群;状态空间衡量区域承载状况初探——以环渤海地区为例[J];地理研究;2003年02期

9 毛汉英;山东省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初步研究[J];地理研究;1996年04期

10 赵涛,郑新奇,邓祥征;城市土地利用优化配置分析应用——以济南市为例[J];地球信息科学;2004年02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韩娜娜;山西桑干河流域水环境承载力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5年

2 安强;山东省水环境安全战略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3 鹿坤;喀斯特地区水资源承载力模型研究[D];河海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春;国外地下水资源的保护与管理研究动态[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1年S1期

2 韩再生,文冬光,吴登定;“十五”期间地下水资源调查的展望[J];中国地质;2001年01期

3 陈德贤;地下水资源计算中三角形有限单元法垂向水量向各节点的分配方法[J];地下水;2001年02期

4 何瑞华;甘肃省地下水资源状况研究[J];发展;2001年S1期

5 谭志伟,张宏宇,董延龙;合理开采与保护地下水资源[J];黑龙江水专学报;2001年04期

6 张学勤,郑家庆;遥感在沂河上游流域地下水资源开发中的应用[J];临沂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06期

7 韩再生;海河流域地下水资源保护[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01年01期

8 丁宏伟,张荷生;近50年来河西走廊地下水资源变化及对生态环境的影响[J];自然资源学报;2002年06期

9 曲锦艳,刘明;浅谈辽宁省地下水资源开发与管理[J];东北水利水电;2002年02期

10 宁维亮,刘守君;论朔州市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J];地下水;2002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万力;;地下水资源与可持续发展[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上册)[C];1999年

2 王永珍;;广州地下水资源真的丰富吗?[A];广州市老工程师协会论文集(第四辑)[C];2008年

3 籍传茂;;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问题[A];地质学史论丛(4)[C];2002年

4 刘彦广;程胜高;刘伟;杜鹏举;;西藏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对策[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2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5 ;中国地下水资源及其环境评价[A];2008年度中国地质科技新进展和地质找矿新成果资料汇编[C];2008年

6 刘金辉;王骑虎;;江西省临川市地下水资源形成特征[A];第四届全国青年地质工作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9年

7 王玉平;金晓媚;;中国地下水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研究[A];第四届全国青年地质工作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9年

8 陈海波;杨世松;周宁;;鄂西南岩溶石山地区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A];矿产资源开发与地区经济发展论文专辑[C];2004年

9 杨明;杨玲;彭桂玉;;贵州地下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优势初探及对策研究[A];贵州省科学技术优秀学术论文集(2004年度)[C];2004年

10 刘志刚;;河北省地下水资源战略问题研究[A];资源·环境·循环经济——中国地质矿产经济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李晓明;亚洲地下水资源面临严峻挑战[N];地质勘查导报;2006年

2 李凯;专家为北方地下水资源号脉[N];中国矿业报;2007年

3 本报评论员;保护地下水资源刻不容缓[N];昆明日报;2008年

4 陈悦 忠彬 景兰;长岛地下水资源实现自动化管理[N];中国矿业报;2008年

5 李凯;《全国主要盆地地下水资源数据库建设》项目通过评审[N];中国矿业报;2009年

6 李凯;全国主要盆地地下水资源信息实现共享[N];地质勘查导报;2009年

7 记者 王珊 裴聪;拉萨市清理整顿违法开采地下水资源[N];西藏日报;2009年

8 本报记者 任红芳 实习生 邬燕;地区采取措施遏制无序提取地下水资源行为[N];阿克苏日报;2010年

9 记者 张宝东 罗兆军;更严格管理地下水资源[N];中国水利报;2011年

10 陈继 张向芬;印江引资8000万开发地下水资源[N];铜仁日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高正夏;基于变值系统理论的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开发研究[D];河海大学;2004年

2 陈超;基于GIS的第四系地下水资源价值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2年

3 孙承志;干旱山区地下水资源开发应用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7年

4 王玮;鄂尔多斯白垩系地下水盆地地下水资源可持续性研究[D];长安大学;2004年

5 郭龙珠;三江平原地下水动态变化规律与仿真问题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晓燕;我国地下水资源持续利用法律制度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2 时光;山东省地下水资源保护法律问题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3 王禹;黑龙江省地下水资源保护法律问题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3年

4 梅婷;论我国农村地下水资源保护的法律规制[D];贵州民族大学;2013年

5 韩丽伟;三江平原地下水资源可持续承载能力分析[D];东北农业大学;2010年

6 韩程辉;矿山开采对地下水资源的影响及水质评价[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5年

7 王皓;基于世界地下水资源图亚洲部分的跨界含水层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7年

8 杨宁;磐石市地下水资源决策支持系统[D];吉林大学;2007年

9 孟丽伟;基于土地利用的地下水资源动态空间结构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10 闫琪;地下水资源的刑法保护研究[D];辽宁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67950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zylw/167950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dfc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