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涪城凤凰山森林公园生态旅游资源评价与开发对策
本文选题:凤凰山森林公园 + 生态旅游资源评价 ; 参考:《四川农业大学》2014年硕士论文
【摘要】:森林旅游是当今国内生态旅游的热点,也是林业发展的必然选择,更将成为林业支柱产业之一。绵阳涪城凤凰山森林公园位于四川省绵阳市涪城区境内,拥有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区位优势,具备开发森林旅游的条件。发展森林生态旅游是林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形式之一,并且能够解决资源保护和当地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因此,运用科学的原理和方法对森林生态旅游资源进行评价和开发研究,在理论与实践上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详细的野外调查,到相关部门获取公园的自然地理情况、森林资源和社会经济等各种数据和资料,并进行整理分析,对公园的生态旅游资源进行了分类。依据旅游资源分类和生态旅游资源评价的方法对其进行了生态旅游资源的定量评价,结果表明公园旅游资源质量好、价值高,开发潜力较大。并针对具体的评价结果做出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公园的旅游发展定位,包括客源市场定位、功能性质定位和形象定位,结合前文旅游资源综合评价的分析,提出了凤凰山森林公园的旅游开发实施对策,以期为其它具有相似功能的森林公园的生态旅游资源评价与开发建设提供借鉴或指导。
[Abstract]:Forest tourism is the hot spot of domestic ecotourism and the inevitable choice of forestry development. It will become one of the pillar industries of forestry. Fucheng Fenghuangshan Forest Park in Mianyang, Sichuan Province is located in Fucheng District of Mianyang City, Sichuan Province. It has abundant ecotourism resources, unique geographical location advantages and conditions for developing forest tourism. Developing forest ecotourism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forms of forestry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can solve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resource protection and local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refore,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in theory and practice to evaluate and develop forest ecotourism resources by using scientific principles and methods. Through the detailed field investigation, this paper obtains the park's natural geographical situation, forest resources and social economy and other data and data, and carries on the sorting and analysis to the park's ecotourism resources, and classifies the park's ecotourism resources. Based on the classification of tourism resources and the evaluation of eco-tourism resources, the quantitative evaluation of eco-tourism resources is carried out.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park tourism resources are of good quality, high value and great potential for exploitation.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specific evaluation results, the paper puts forward the tourism development orientation of the park, including the location of the tourist market, the positioning of the function and the image, and the analysis of the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of the tourism resources mentioned above.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countermeasures of the tourism development of Fenghuangshan Forest Park 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 or guidance for other forest parks with similar functions in the evalu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eco-tourism resources.
【学位授予单位】:四川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F592.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林龙飞;王华;;伟人名人故里旅游资源评价体系的构建[J];金融经济;2006年04期
2 谷晓萍;周永斌;宋薇;张智;匡阗;马发旺;;《旅游资源评价与开发》课程教学的探索[J];中国科技信息;2010年01期
3 丁啸;刘爱华;肖俊芳;;模糊综合评判模型在旅游资源评价中的应用以及改进[J];价值工程;2010年02期
4 李霞;;国内旅游资源评价研究述评[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3年04期
5 周保华;山东省气候旅游资源评价的初步研究[J];山东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1996年02期
6 李京颐;模糊理论在旅游资源评价中的应用[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1997年02期
7 刘微;;沈阳科技旅游资源评价与开发对策[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4年02期
8 徐淑梅;黑龙江省旅游资源评价研究[J];地理科学;2001年02期
9 于涛方,顾朝林,徐逸伦,王洪,段学军;吉林省旅游资源评价与分析研究[J];自然资源学报;2002年02期
10 梁修存,丁登山;国外旅游资源评价研究进展[J];自然资源学报;2002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媚;;云台山旅游资源评价与开发探讨[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2 苏文才;;上海旅游资源评价[A];区域旅游开发的理论与实践[C];1994年
3 杨强;;运城盐池旅游资源评价及开发策略[A];盐文化研究论丛(第二辑)[C];2007年
4 王永慧;;南京汤山葫芦洞的发育及其洞穴旅游资源评价[A];区域旅游开发与崂山风景区可持续发展[C];1999年
5 李文婷;;大同市旅游资源评价与旅游业发展对策研究[A];中国地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6 林秀治;;基于层次分析法的生态旅游资源评价——以尤溪县联合梯田旅游区为例[A];低碳经济与林业发展论——中国林业学术论坛·第6辑[C];2009年
7 陈俊鸿;;潮州市旅游资源评价及发展战略研究[A];区域旅游开发研究[C];1991年
8 刘宏;张帆;;云南省昭通地区鲁甸县梭山乡黑石村黑石大洞及其旅游资源评价[A];全国第十一届洞穴大会学术论文集[C];2005年
9 张亮;;模糊综合评价法在内蒙古乌兰察布市旅游资源评价中的应用[A];中国企业运筹学[C];2009年
10 肖洪根;;闽南金三角旅游资源评价与旅游区吸引度指数[A];区域旅游开发与旅游业发展[C];199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5条
1 陈鹰;试论旅游资源评价研究的动态与发展[N];江南游报;2007年
2 刘思敏;“奇石画布”旅游资源评价体系构想(下)[N];中国旅游报;2005年
3 马永胜;使用旅游资源评价结果应注意的问题[N];内蒙古日报(汉);2005年
4 袁亮 罗军;四川率先建立生态旅游资源评价体系[N];中国改革报;2007年
5 ;生态让人居更美 人居令生态升华[N];长春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陈鹰;旅游资源评价体系、方法与实证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2 何效祖;基于地域系统结构研究的旅游资源评价与旅游地实证分析[D];兰州大学;2007年
3 曾涛;兴凯湖湿地生态旅游资源评价、监测与开发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0年
4 黄茂祝;伊春区域生态旅游资源评价及开发对策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钟毅;绵阳涪城凤凰山森林公园生态旅游资源评价与开发对策[D];四川农业大学;2014年
2 石伟伟;旅游发展新趋势下的旅游资源评价体系创新构建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6年
3 周希林;汉江(武汉段)旅游资源评价与开发建议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4 刘影;突泉县旅游资源评价与开发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5 王丽;基于分形理论的旅游资源评价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8年
6 刘政鑫;大庆市旅游资源评价与开发策略研究[D];大庆石油学院;2010年
7 张娜;吉林省旅游资源评价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8 霍t,
本文编号:179864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zylw/17986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