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资源科学论文 >

基于R-ET融合的黄河流域水资源管理和调控案例研究

发布时间:2018-05-16 10:50

  本文选题:黄河流域 + R-ET ; 参考:《水利水电技术》2014年02期


【摘要】:针对目前黄河流域存在的实际引黄耗水总量超过年度分水指标、地下水超采等问题,分析其原因在于水资源管理主要侧重于供水管理,调控的是取水量,忽视了水资源在使用过程中的循环转化与消耗,因此提出基于R-ET(Runoff-Evapotranspiration/径流—土壤水分蒸发蒸腾损失总量)融合的新型水资源管理模式,以"耗水"管理替代"取水"管理,控制区域ET从而实现真实节水。以黄河流域兰州至头道拐区间为研究实例,通过分析各分项ET(Evapotranspiration/土壤水分蒸发蒸腾损失总量)调控的可行性,提出了4种节水方案,可使引黄水量从无节水的98.6亿m3减少至42.96亿m3,从而达到了降低该区域实际耗水量的目的。该管理模式有利于完善黄河流域的水资源管理体系,为黄河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Abstract]:In view of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Yellow River basin, such as the actual water consumption exceeds the annual water diversion index and the groundwater is overexploited, the reason is that the water resources management is mainly focused on the water supply management, and the water intake is regulated. The circulation transformation and consumption of water resources in the process of use are ignored, so a new water resources management model based on the integration of R-ET(Runoff-Evapotranspiration/ runoff and soil water evaporation and transpiration loss is put forward, which is replaced by "water consumption" management instead of "water intake" management. Control area et to achieve real water saving. Taking Lanzhou to Toutoudaoguai section of the Yellow River Basin as an example, through analyzing the feasibility of adjusting and controlling the total soil water evaporation and transpiration loss of each sub-item of ET(Evapotranspiration/, four water-saving schemes are put forward. The water diversion of the Yellow River can be reduced from 9.86 billion m ~ 3 without saving water to 4.296 billion m ~ 3, thus the actual water consumption in this area can be reduced. The management model is beneficial to the improvement of the water resources management system in the Yellow River basin and lays the foundation for the healthy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Yellow River.
【作者单位】: 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清华大学水利系;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开封黄河河务局;
【基金】: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科技发展基金项目(201205):黄河流域典型区域目标蒸散发(ET)的确定及配置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U1304503):河流洪水资源利用的生态补偿机理及消纳阈值研究
【分类号】:TV213.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晶;袁刚;王金梁;宋利兵;;ET管理在节水措施中的应用[J];水科学与工程技术;2009年01期

2 王浩;杨贵羽;贾仰文;秦大庸;;基于区域ET结构的黄河流域土壤水资源消耗效用研究[J];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2007年12期

3 王浩;杨贵羽;贾仰文;秦大庸;甘泓;王建华;韩春苗;;以黄河流域土壤水资源为例说明以“ET管理”为核心的现代水资源管理的必要性和可行性[J];中国科学(E辑:技术科学);2009年10期

4 秦大庸;吕金燕;刘家宏;王明娜;;区域目标ET的理论与计算方法[J];科学通报;2008年19期

5 李京善;苗慧英;王建伟;高巍;;ET管理在农业用水规划中的应用[J];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2009年03期

6 殷会娟;张银华;李伟佩;何宏谋;;基于ET的水权转让内涵探析[J];人民黄河;2009年03期

7 胡明罡;庞治国;李黔湘;;应用遥感监测ET技术实现北京市农业用水的可持续管理[J];水利水电技术;2006年05期

8 何宏谋;丁志宏;张文鸽;;融合ET管理理念的黄河流域水资源综合管理技术体系研究[J];水利水电技术;2010年11期

9 王浩,王建华,秦大庸;流域水资源合理配置的研究进展与发展方向[J];水科学进展;2004年01期

10 汤万龙;钟玉秀;吴涤非;邓丽;;基于ET的水资源管理模式探析[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07年10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莉;安建宾;;生态环境需水量的研究动态[J];现代农业科技;2010年23期

2 徐靖;;农业用水定额管理的保障措施[J];现代农业科技;2012年07期

3 田伟;李新;程国栋;王旭升;胡晓农;;基于地下水陆面过程耦合模型的黑河干流中游耗水分析[J];冰川冻土;2012年03期

4 王西琴;张艳会;张远;;辽河流域地下水超采的生态环境效应及治理对策研究[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6年05期

5 王浩;仇亚琴;贾仰文;;水资源评价的发展历程和趋势[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3期

6 马芳芳;;黄河流域经济空间开发模式效率分析[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9年01期

7 刘高峰;;流域水资源配置后效评价研究[J];东北水利水电;2006年10期

8 崔琬茁;张弘;刘韬;朴春红;;二元水循环理论浅析[J];东北水利水电;2009年09期

9 尚志宏;卞其栋;盛杰;;水资源配置内在机制研究[J];东北水利水电;2009年11期

10 ;Relative Efficiency Evaluation on Water Resource Utilization[J];Journal of Northea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2011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晓君;石敏俊;王磊;;黑河中游水资源空间动态优化配置——基于分布式水资源管理模型[A];发挥资源科技优势 保障西部创新发展——中国自然资源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11年

2 沈百鑫;;水法中的水相关概念辨析——水、水资源、水环境、水体[A];生态安全与环境风险防范法治建设——2011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三册)[C];2011年

3 赵麦换;徐晨光;;水库调度的流域化、生态化[A];2008中国水力发电论文集[C];2008年

4 邵骏;李明新;范可旭;熊莹;;水资源模型在长江上游水资源配置模拟中的初步应用[A];2012全国水资源合理配置与优化调度技术专刊[C];2012年

5 王浩;;我国水资源合理配置的现状和未来[A];中国水利学会2005学术年会特邀报告[C];2005年

6 温立成;;引滦枢纽工程洪水资源的可利用性分析[A];中国水利学会2006学术年会暨2006年水文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水文水资源新技术应用)[C];2006年

7 张超然;戴会超;高季章;欧阳金惠;;特大型水电工程建设和运行面临的主要科技问题[A];2007重大水利水电科技前沿院士论坛暨首届中国水利博士论坛论文集[C];2007年

8 王浩;王建华;甘泓;张海涛;严登华;肖玉泉;;水资源学科发展[A];水利学科发展报告:2007—2008[C];2008年

9 王宗志;胡四一;王银堂;张玲玲;;基于总量控制的流域水资源智能调控方法——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关键技术[A];变化环境下的水资源响应与可持续利用——中国水利学会水资源专业委员会2009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10 温立成;李春丽;;引滦工程洪水资源利用方式探讨——以滦河8.12洪水为例[A];变化环境下的水资源响应与可持续利用——中国水利学会水资源专业委员会2009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雄师;讨赖河流域水资源演变及其合理配置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2 邓履翔;城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3 蒋旭光;跨流域调水系统水资源管理研究[D];天津大学;2008年

4 邹淑珍;赣江中游大型水利工程对鱼类及其生态环境的影响研究[D];南昌大学;2011年

5 李会安;黄河干流水电站水库群水量实施调度及风险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0年

6 王增发;中小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规划的理论与模型研究--无定河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规划实例[D];西安理工大学;2001年

7 丰华丽;河流生态环境需水理论方法及应用研究[D];河海大学;2002年

8 阮仁良;平原河网地区水资源调度改善水质的机理和实践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9 马建琴;区域农业水资源优化模糊集分析及其应用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3年

10 雷玉桃;流域水资源管理制度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尹兴;长沙县水资源优化配置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2 张惠芬;城市生态环境需水量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8年

3 许生原;引黄灌区灌溉事业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4 梁艳慧;基于合作博弈的大连市水资源配置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5 马莉;疏勒河流域水资源优化配置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6 马宏伟;石羊河流域蒸散发遥感反演及生态需水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7 张瑞;湘江干流长株潭城市群水资源安全配置模型优化与管理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8 付杨;莫索湾灌区渠系水量优化配置研究[D];石河子大学;2009年

9 孙青言;济南市区水资源供需分析及合理配置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10 胡标林;东乡野生稻抗旱性鉴定及遗传分析[D];江西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康绍忠,熊运章;干旱缺水条件下麦田蒸散量的计算方法[J];地理学报;1990年04期

2 莫兴国;冠层表面阻力与环境因子关系模型及其在蒸散估算中的应用[J];地理研究;1997年02期

3 周忠生;张纪广;高飞;张红丽;郜书杰;;ET理论与应用[J];地下水;2006年05期

4 康绍忠,张建华,梁宗锁,胡笑涛,蔡焕杰;控制性交替灌溉——一种新的农田节水调控思路[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1997年01期

5 史文娟,胡笑涛,康绍忠;干旱缺水条件下作物调亏灌溉技术研究状况与展望[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1998年02期

6 张治山,刘惠君;加强ET管理 实现资源节水[J];河北水利;2004年01期

7 李广敏;采取综合技术措施提高节水农业水平[J];华北农学报;2003年S1期

8 李彦东;;控制ET是海河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保障[J];海河水利;2007年01期

9 王浩;杨贵羽;贾仰文;秦大庸;;基于区域ET结构的黄河流域土壤水资源消耗效用研究[J];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2007年12期

10 杨胜天,刘昌明;黄河流域土壤水分遥感计算及水循环过程分析[J];中国科学E辑:技术科学;2004年S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昌明;黄河流域水资源演化规律与可再生性维持机理研究进展[J];中国基础科学;2002年03期

2 徐建新;高崇;朱光亚;;黄河干流水资源承载力多级模糊综合评判[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3 薛松贵,常炳炎;“黄河流域水资源合理分配和优化调度研究”综述[J];人民黄河;1996年08期

4 王伯章;保护黄河水资源[J];河南科技;2000年06期

5 郭菊娥 ,邢公奇 ,何建武;黄河流域水资源价格与总产值变动的波及效应分析[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4年01期

6 司毅铭,张学峰,黄利群,郝云,李群;新时期黄河水资源保护对策思考[J];人民黄河;2005年08期

7 潘启民;刘九玉;李新友;侯广玲;;黄河流域水资源量分配思路探讨[J];人民黄河;2010年11期

8 周立三;关于沿黄地区开发的几个问题[J];地域研究与开发;1990年03期

9 姚松岭;张锁成;;黄河流域的荒地资源及其开发利用[J];人民黄河;1992年01期

10 高建国,宫辉力,赵文吉,张晓松,闫宁;黄河流域地下水资源网络地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中国科学E辑;2004年S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万铨;;黄土高原水土保持在黄河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中的地位和作用[A];Management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n the Loess Plateau of China--Proceedings of CCAST (World Laboratory) Workshop[C];1999年

2 童国庆;孙丽娟;;澳洲水权状况对黄河水资源管理的启迪[A];中国水利学会2005学术年会论文集——节水型社会建设的理论与实践[C];2005年

3 闫虹宇;;制定《黄河法》的必要性及立法构想[A];水资源、水环境与水法制建设问题研究——2003年中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3年

4 贾仰文;王浩;仇亚琴;;流域水循环框架下的水资源评价方法与节水问题思考[A];中国水利学会2005学术年会论文集——节水型社会建设的理论与实践[C];2005年

5 王桂芹;王振海;郭秀峰;郝小贞;;浅议流域性黄河水资源统一管理[A];水资源管理与河流保护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6 王玲玲;王昌高;陈润梅;;黄河流域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科学管理制度的一点认识[A];黄河流域资源环境与生态文明建设学术研讨会交流材料[C];2011年

7 沙景华;王倩宜;张亚男;;国外水权及水资源管理制度模式研究[A];资源·环境·和谐社会——中国地质矿产经济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8 王法智;张伟;蔡久伟;;关于黄河水资源管理问题的探讨[A];水资源管理与河流保护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9 徐辉;张大伟;;流域水污染防治立法研究——以黄河流域为例[A];水污染防治立法和循环经济立法研究——2005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第一册)[C];2005年

10 陈焕英;张滨;;浅谈黄河下游水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治理措施[A];水资源管理与河流保护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山东省海洋与渔业厅副厅长 王守信;树立黄河渔业资源保护整体性理念[N];中国渔业报;2007年

2 张军;黄河流域矿产开发市场将开放[N];中国矿业报;2000年

3 记者 刘湍康;黄河流域地下水开采每年袭夺四十亿立方米地表水[N];黄河报;2010年

4 孙晓波;黄河流域省界缓冲区水资源 保护措施研究成果通过审查[N];黄河报;2008年

5 周振民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国际教育学院院长、教授;黄河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对下游生态环境的影响[N];黄河报;2010年

6 ;全面推进黄河流域渔业资源养护管理工作[N];中国渔业报;2007年

7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副院长 聂善明;努力为黄河渔业资源管理提供技术支撑[N];中国渔业报;2007年

8 程云 张素玲;黄河流域渔业资源管理委员会成立大会在京召开[N];中国渔业报;2007年

9 记者 刘岚 通讯员 陈永奇;黄委发布《2006年黄河水资源公报》[N];黄河报;2007年

10 记者 李春明 段连红;置水价问题于宏观环境中研究[N];中国水利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蕊;黄河流域水资源行政与法律管理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3年

2 薛小杰;水资源可再生临界控制研究——在黄河流域水资源最优分配中的应用[D];西安理工大学;2002年

3 赵建世;基于复杂适应理论的水资源优化配置整体模型研究[D];清华大学;2003年

4 罗清;黄河流域水资源承载能力研究[D];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2006年

5 夏忠;考虑冲突、补偿和风险的水资源合理配置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7年

6 黄兴国;陕西省水资源禀赋特征及其开发利用战略研究[D];长安大学;2007年

7 乔西现;江河流域水资源统一管理的理论与实践[D];西安理工大学;2008年

8 陈磊;河水资源的产权管理与运作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8年

9 佟金萍;基于CAS的流域水资源配置机制研究[D];河海大学;2006年

10 王学凤;干旱区水资源分配理论及流域演化模型研究[D];清华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高尧;松花江流域水资源管理模式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2 袁春阳;黄河流域水资源管理法律制度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3 陈岩;黄河流域水资源管理体制研究[D];河南大学;2012年

4 袁春红;黄河流域水资源管理法律问题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8年

5 张会锋;资源禀赋、经济空间集聚与黄河流域经济中心成长[D];河南大学;2009年

6 彭少明;黄河流域水资源调控方案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4年

7 韩明轩;黄河流域渔业资源调查及可持续利用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9年

8 刘芸辰;废黄河流域滩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研究[D];河海大学;2006年

9 马广慧;黄河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对水文循环及生态环境的影响研究[D];河海大学;2007年

10 王宏权;甘肃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其发展趋势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89653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zylw/189653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edb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