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资源科学论文 >

鄂尔多斯市水资源利用现状及潜力分析

发布时间:2018-06-01 14:54

  本文选题:利用潜力 + 利用现状 ; 参考:《人民黄河》2014年09期


【摘要】:通过对鄂尔多斯市当前供水量、用水量、耗水量的系统分析,根据黄河"87分水方案"、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要求,分析了鄂尔多斯市各类水源的利用潜力,提出了支撑未来发展的水资源利用方向。结果表明:鄂尔多斯市现状水资源开发利用已经超过水资源承载能力,水资源总体上已经没有利用潜力;地表水利用潜力约为0.98亿m3,地下水利用虽尚有潜力,但应进一步优化地下水源地分布,控制地下水超采;2030年非常规水源的利用潜力约为1.92亿m3;未来一方面可通过节水和水权转让等措施进行内部挖潜,另一方面应加大各种非常规水源的利用力度;从长远来看,应尽快实施南水北调西线等跨流域调水工程,增加水资源可利用总量。
[Abstract]:Based on the systematic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water supply, water consumption and water consumption in Ordos City, according to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Yellow River's "87 Water Distribution Scheme" and the most stringent water resources management system, the potential utilization of various kinds of water sources in Ordos City is analyzed. The direction of water resources utilization to support the future development is put forwar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water resources in Ordos City has exceeded the carrying capacity of water resources, and there is no utilization potential of water resources in general, and the potential of surface water utilization is about 98 million m3, although there is still potential in groundwater utilization, However, the distribution of underground water sources should be further optimized to control the over-exploitation of groundwater; the potential of unconventional sources of water utilization in 2030 is about 192 million m3; on the one hand, the potential of water conservation and water rights transfer can be tapped internally in the future. On the other hand, the utilization of all kinds of unconventional water sources should be increased, and in the long run, the trans-basin water transfer projects such as South-to-North Water transfer Line should be implemented as soon as possible to increase the total amount of water resources available.
【作者单位】: 黄河勘测规划设计有限公司;鄂尔多斯市水务局;
【基金】:“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3BAC10B02) 国家国际科技合作项目(2013DFG70990)
【分类号】:TV213.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王煜;杨立彬;;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建设的必要性与紧迫性研究[J];工程研究-跨学科视野中的工程;2012年02期

2 杨立彬;贾新平;李清杰;王慧杰;;黄河流域水资源利用与保护现状评价[J];人民黄河;2011年1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冯建国;李桂花;屈卉;李云峰;杜仲宁;;窟野河(陕西段)水质变化原因分析[J];人民黄河;2012年11期

2 张新海;李清杰;杨立彬;蒋桂芹;;黄河水资源利用与配置[J];人民黄河;2013年10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黄蕊;黄河流域水资源行政与法律管理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李玉倩;丹河人工湿地对化工污水的处理效果探讨[D];太原理工大学;2012年

2 陈洁;黄河水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分析与设计[D];山东大学;2012年

3 于丽;臭氧降解水中邻苯二甲酸二甲酯和3,3'-二氯联苯胺的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谈英武;张玫;杨立彬;;从黄河流域2009年初的旱情看建设南水北调西线工程的必要性和紧迫性[J];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2009年04期

2 谈英武,崔荃,曹海涛;对南水北调西线工程调水河流生态问题的思考[J];人民黄河;2005年10期

3 张会言,谢宝萍;黄河供水地区和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受水区水资源短缺程度分析[J];人民黄河;1999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洋;何俊仕;;基于密切值法的浑河流域水资源承载能力评价[J];人民黄河;2010年05期

2 燕国铭;焦振峰;;浅谈水资源承载能力和水环境承载能力[J];河南水利;2005年01期

3 王婷;郑小华;;物元分析方法在水资源承载能力综合评价中的应用[J];水文;2006年06期

4 闫生田;;促进人水和谐 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J];农业科技与信息;2007年08期

5 孙永健;;浅析水资源与区域循环经济发展的关系[J];特区经济;2008年10期

6 刘沂轩;熊彩霞;于淑雯;;徐州市水资源承载能力多情景综合评价[J];水电能源科学;2009年01期

7 王好芳;吴美;陈文艳;;模糊聚类分析在区域水资源承载能力评价中的应用[J];山东大学学报(工学版);2009年03期

8 杨秋林;郭亚兵;;水资源承载能力评价的熵权模糊物元模型[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10年02期

9 饶碧玉;余艳玲;王新华;王静;罗绍芹;;蒙开个大型灌区水资源承载能力模糊综合评价[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2期

10 付湘;李娟;梅亚东;;武汉市水资源承载能力研究[J];水电能源科学;2006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邓国立;;黑龙江省西部地区粮食增产的水资源承载能力研究[A];农业、生态水安全及寒区水科学——第八届中国水论坛摘要集[C];2010年

2 曹成立;;长春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A];农业、生态水安全及寒区水科学——第八届中国水论坛摘要集[C];2010年

3 冯谦诚;王英歌;;水资源承载能力的理论与评价指标探讨[A];中国水利学会2003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4 周维博;;河西走廊灌溉农业发展的水资源承载能力分析[A];中国水利学会2002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5 李其林;;科学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A];中国水利学会2005学术年会论文集——节水型社会建设的理论与实践[C];2005年

6 左其亭;;城市水资源承载能力的理论方法与实践[A];中国水利学会2005学术年会论文集——节水型社会建设的理论与实践[C];2005年

7 陈文群;;福建省水资源配置与承载能力分析[A];福建省第九届水利水电青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5年

8 李蔚;林耿耿;赵丹丹;钱淼华;许月萍;;基于主成分分析的杭州市水资源承载能力评价[A];中国原水论坛专辑[C];2010年

9 冯谦诚;李巍;刘向华;;提高河北省水资源承载能力的保障措施[A];中国水利学会2002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10 王英君;;论提高我国农业水资源承载能力的对策与途径[A];中国水利学会2002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陈永贵;东胜区提升城市水资源承载能力[N];鄂尔多斯日报;2009年

2 张旺;调结构要考虑水资源承载能力[N];经济日报;2003年

3 记者 胡昌支 通讯员 程殿龙;经济社会发展必须充分考虑水资源承载能力[N];中国水利报;2001年

4 市政府副市长 张树志;提高水资源承载能力 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N];石家庄日报;2009年

5 陶丽琴;全面提升水资源承载能力[N];中国水利报;2003年

6 曹培锋 周迎久;河北将建超用加价机制[N];中国环境报;2009年

7 汪恕诚;水环境承载能力分析与调控[N];中国水利报;2001年

8 记者 欧阳光 孙永平;合肥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启动[N];中国水利报;2009年

9 董鸿彪;以水定城 可至完美[N];中国水利报;2010年

10 李霜;刷卡定量浇地 超标水费加价[N];运城日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赵宝峰;干旱区水资源特征及其合理开发模式研究[D];长安大学;2010年

2 屈国栋;区域水资源合理配置及方案综合效益评价研究[D];浙江大学;2013年

3 丁超;支撑西北干旱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水资源承载力评价与模拟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建兰;甘肃省黄河沿岸地区水资源承载能力分析[D];兰州大学;2010年

2 刘占宝;北方大型灌区农业水资源承载能力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

3 白静;咸阳市水资源承载能力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

4 柴智平;基于经济发展阶段的水资源承载能力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5 徐忠辉;昌平新城水资源承载能力分析[D];清华大学;2010年

6 张翠;武汉市水资源承载能力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7 曹建成;中原城市群水资源承载能力调控效果评价研究[D];郑州大学;2013年

8 龙胤慧;典型草原区水资源承载能力评价方法研究[D];河北工程大学;2013年

9 赵嘉琪;区域水资源承载能力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10年

10 赵吉;基于对云南省水资源承载能力分析的水资源综合管理体制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96457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zylw/196457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418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