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资源科学论文 >

农业水土资源潜力研究进展

发布时间:2018-06-09 01:30

  本文选题:水土资源 + 潜力 ; 参考:《节水灌溉》2015年02期


【摘要】:水土资源是资源研究的重要领域。首先分别阐述了水资源潜力、土地资源潜力的内涵及研究现状,其次对水土资源潜力的特点、影响因素和研究现状进行了详细探讨,在此基础上,总结了水土资源潜力研究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
[Abstract]:Soil and water resources is an important field of resources research. Firstly, the connotation and research status of water resources potential and land resource potential are expounded respectively. Secondly, the characteristics, influencing factors and research status of soil and water resources potential are discussed in detail. The problems and development trend of soil and water resources potential research are summarized.
【作者单位】: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田灌溉研究所农业部作物需水与调控重点开放实验室;
【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1BAD29B09)
【分类号】:TV213.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格日乐;程宏;邹学勇;王升堂;张春来;;额济纳绿洲土地承载力研究[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6期

2 刘彦随;甘红;张富刚;;中国东北地区农业水土资源匹配格局[J];地理学报;2006年08期

3 黄修桥;王景雷;;河南省节水潜力及实施半旱地农业可行性研究[J];中国工程科学;2012年03期

4 段爱旺,信乃诠,王立祥;节水潜力的定义和确定方法[J];灌溉排水;2002年02期

5 马兴旺,李保国,程远;干旱区水土资源时空变化的定量研究[J];干旱区地理;2002年02期

6 赵西宁;吴普特;冯浩;王万忠;;基于GIS的区域雨水资源化潜力评价模型研究[J];农业工程学报;2007年02期

7 刘勤;严昌荣;何文清;刘爽;;山西寿阳县旱作农业土地生产潜力[J];农业工程学报;2009年01期

8 彭致功;刘钰;许迪;王蕾;;基于RS数据和GIS方法估算区域作物节水潜力[J];农业工程学报;2009年07期

9 雷波;刘钰;许迪;;灌区农业灌溉节水潜力估算理论与方法[J];农业工程学报;2011年01期

10 王顺久;;全球气候变化对水文与水资源的影响[J];气候变化研究进展;2006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彭胜民;区域水土资源系统分析及粮食增产潜力研究[D];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2010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孝存;张妍;张红侠;;商洛地区农业水土资源时空匹配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32期

2 王婉如;张加恭;曹隆坤;陈玩菊;许春香;;我国土地人口承载潜力的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07期

3 高传昌;类维蒙;;灌溉农业节水潜力计算分析——以2001~2003年中牟县杨桥灌区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18期

4 张yN茗;徐婧;康静雯;付湘雯;黄河;张卫华;;作物非充分灌溉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09期

5 何秀丽;刘文新;;东北地区水资源供需现状及优化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30期

6 陶国芳;蒋兆恒;;基于基尼系数的吉林省水资源空间匹配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15期

7 马大前;;基于遗传投影寻踪模型的江西省农业节水潜力评价[J];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16期

8 李德一;张树文;;基于千米格网的区域城市土地开发适宜性评价[J];测绘科学;2012年02期

9 卜红梅;党海山;张全发;;汉江上游金水河流域近50年气候变化特征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9年05期

10 王顺久;;岷江径流变化特征及其对青藏高原气候变化的响应[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0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简季;潘佩芬;胡运海;;国内外气候变化对水文影响的研究进展[A];第二届“测绘科学前沿技术论坛”论文精选[C];2010年

2 战金艳;邓祥征;苏红波;唐华秀;;耕地用途转移对黄淮海平原灌溉需水量的影响[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C];2007年

3 邵东国;贺新春;代涛;;农业水资源高效健康利用问题探讨[A];第三届湖北科技论坛优秀论文集[C];2005年

4 冯克鹏;田军仓;;基于CAS理论的水资源优化配置系统分析和认识[A];2012全国水资源合理配置与优化调度技术专刊[C];2012年

5 岳利萍;曹明明;;基于水资源价格的PRED综合论证研究——以陕西关中地区为例[A];地理学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第九次中国青年地理工作者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3年

6 徐万林;粟晓玲;;基于作物种植结构优化的农业节水潜力分析——以武威市凉州区为例[A];现代节水高效农业与生态灌区建设(上)[C];2010年

7 王冀;娄德君;曲金华;;IPCC-AR4模式资料对东北地区气候及可利用水资源的预估研究[A];中国气象学会2008年年会气候预测研究与预测方法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8 王顺久;;岷江径流特征及其对青藏高原气候变化的响应[A];中国气象学会2008年年会复杂地形影响下的天气与气候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9 马贞立;李臣明;徐立中;;跨流域调水管理多Agent仿真环境模型[A];2007重大水利水电科技前沿院士论坛暨首届中国水利博士论坛论文集[C];2007年

10 陈守煜;;气候变化对水资源影响评估研究的可变模糊集途径[A];变化环境下的水资源响应与可持续利用——中国水利学会水资源专业委员会2009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毕贵红;固体废物综合管理系统演化与调控模型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8年

2 邹君;湖南生态水资源系统脆弱性评价及其可持续开发利用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3 仕玉治;气候变化及人类活动对流域水资源的影响及实例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4 单娜娜;中国土地利用规划中的耕地保护目标选择[D];浙江大学;2010年

5 郑江坤;潮白河流域生态水文过程对人类活动/气候变化的动态响应[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6 连英立;张掖盆地地下水对气候变化响应特征与机制研究[D];中国地质科学院;2011年

7 姜秋香;三江平原水土资源承载力评价及其可持续利用动态仿真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11年

8 孙月峰;大坝灾变复杂适应系统特征与溃坝阈值模型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9 杨传喜;农业科技资源配置效率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1年

10 尹鹏;哈尔滨市水资源发展态势及可持续利用评价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秦元伟;基于3S的小尺度农业资源信息提取技术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2 张正鹏;河西绿洲灌区节水种植制度研究与综合评价[D];甘肃农业大学;2010年

3 李晓渊;新疆干旱区农业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示范经济评价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10年

4 张霞;阿克苏河流域径流变化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10年

5 付腾吉;滇中调水对昆明市水资源承载力影响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6 赵羚;“两型社会”背景下长沙城市土地利用效益评价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9年

7 张慧;农村土地整治产能潜力测算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1年

8 黄静;山东省主要作物灌溉定额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1年

9 李文璐;基于3S的乡镇农业资源信息化技术模式与应用机制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1年

10 李迪;基于SWAT模型的东辽河流域农业非点源污染模拟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孝存;张妍;张红侠;;商洛地区农业水土资源时空匹配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32期

2 门可佩;朱鸿婷;;基于改进的MGM模型的我国耕地面积预测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05期

3 刘志凌;孙燕;;我国耕地保有量多时间尺度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27期

4 刘惠民,邓慧平;全球气候变化影响研究进展[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年04期

5 朱永恒,王宗英;芜湖市农业气候生产潜力的计算与分析[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1期

6 陈美球;刘序;陈文波;黄靓;肖志豪;;鄱阳湖地区1985-2000年土地利用格局变化及其社会经济驱动力研究 Ⅱ·土地利用格局变化驱动力分析[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06年01期

7 格日乐;程宏;邹学勇;王升堂;张春来;;额济纳绿洲土地承载力研究[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6期

8 时兴合,秦宁生,赵冰燕,白彦芳;均生函数预测方法在青藏高原冬季降水预报中的应用及改进[J];成都气象学院学报;2000年01期

9 郭慧芳;莫连光;;灰色关联理论运用于农民收入分析的研究[J];财贸研究;2007年01期

10 陈先枢;中国粮食生产潜力分析[J];重庆商学院学报;1998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郭淑敏;都市型农业土地可持续利用问题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4年

2 周宪龙;北京地区种植业水资源优化利用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3 吴晓军;复杂性理论及其在城市系统研究中的应用[D];西北工业大学;2005年

4 程雪婷;基于CAS理论的石油企业适应性机制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6年

5 佟金萍;基于CAS的流域水资源配置机制研究[D];河海大学;2006年

6 刘建林;城市用户群节水支持体系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7年

7 牛文娟;基于系统演化算法的水资源多Agent系统建模仿真研究[D];河海大学;2007年

8 王少波;面向用水户的水资源合理配置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7年

9 孙凡;引大济湟工程的效益转换分析及动态补偿机制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艾艳;短期降水预报BP神经网络预报方法研究[D];郑州大学;2004年

2 高惠嫣;华北井灌区作物种植结构调整与农业水资源优化模型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05年

3 高明杰;区域节水型种植结构优化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5年

4 毕红杰;吉林省粮食增产潜力分析[D];吉林农业大学;2005年

5 高波;基于DPSIR模型的陕西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7年

6 张秋花;基于CAS理论的人工地价系统建模与仿真[D];西北工业大学;2007年

7 刘俊;缺水地区农业种植结构调整与经济灌溉定额研究[D];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2007年

8 李鹏;基于DPSIR概念模型的水资源保障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9 张丽;基于供需平衡的灌区水资源合理配置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7年

10 杨娜;蚁群算法的改进及其水资源应用[D];东北农业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万茂,李玉英,,朱德明;太湖水土资源保护和经济发展研究[J];资源开发与市场;1996年06期

2 张文渊;水利工程管理区水土资源开发利用的问题及对策[J];福建水土保持;1999年02期

3 任烨,梁文辉;构建黄土高原地区水土资源可持续开发与利用三结构模式——以陇东(平凉)黄土高原地区为例[J];水土保持研究;2003年04期

4 查轩,黄少燕;山坡地农业开发中的水土资源保育问题探讨[J];资源科学;2004年S1期

5 张永江;;水土资源利用补偿机制浅议[J];中国水土保持;2006年01期

6 张黎明;;对水土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再认识[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6年12期

7 侯彦林,石元春;“引黄入淀”工程对区域水土资源影响预测──献县至白洋淀区段[J];自然资源学报;1994年02期

8 杨庭硕;用好水土资源需要发扬和借鉴各民族传统文化[J];贵州民族研究;2003年02期

9 刘义侠;;搞好水土保持 促进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J];安徽地质;2006年03期

10 阿布都沙塔尔·买买提明;瓦哈甫·哈力克;阿不都克依木·阿布力孜;马燕;张春轶;;策勒县水土资源高效利用模式探讨[J];新疆农业科学;2008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付强;;三江平原水土资源高效利用研究[A];农业、生态水安全及寒区水科学——第八届中国水论坛摘要集[C];2010年

2 南彩艳;粟晓玲;佟玲;;基于改进模糊综合评价的关中地区水土资源承载力研究[A];农业、生态水安全及寒区水科学——第八届中国水论坛摘要集[C];2010年

3 周泽民;马秀丽;;浅析城市水土资源保护及治理措施的对策研究[A];中国水利学会2010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10年

4 朱连勇;张戈平;;浅谈南疆地区水土资源的保持和利用[A];海峡两岸减轻灾害与可持续发展论文专辑[C];2000年

5 刘彦君;赵义;孟庆斌;刘加海;龙显助;;论北引工程区域性水土资源保护措施[A];中国地壤学会第十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五届海峡两岸土壤肥料学术交流研讨会文集(面向农业与环境的土壤科学专题篇)[C];2004年

6 雷瑞芳;;加快水土保持生态建设 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水土资源和生态环境支撑与保障[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科技工作者的历史责任——中国科协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03年

7 ;前言[A];中国水土保持探索与实践——小流域可持续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8 杨启良;;基于水土资源状况的中国生物质能源发展策略[A];中国农业工程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CSAE 2011)论文摘要集[C];2011年

9 马兴旺;李保国;;干旱区水土资源时空变化的定量研究[A];第八届全国青年土壤暨第三届全国青年植物营养与肥料科学工作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2年

10 ;前言[A];小流域综合治理与新农村建设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福建农林大学教授 马祥庆;森林是水土资源的绿色保护伞[N];福建日报;2013年

2 张永江 黄委会晋陕蒙接壤地区水土保持监督局高级工程师 穆兴民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研究员、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博导;用经济杠杆调节水土资源利用[N];中国水利报;2006年

3 本报记者 刘常俭 本报见习记者 高珊;依法保护和利用水土资源[N];河北日报;2013年

4 记者 高立洪;要合理利用有效保护水土资源[N];中国水利报;2008年

5 胡丹文;美国免耕农业保护水土资源[N];人民长江报;2013年

6 本报记者  庄电一;警惕小型采矿企业对水土资源的破坏[N];光明日报;2006年

7 邓本太;依法保护水土资源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N];青海日报;2008年

8 市水土保持监督管理办公室;依法保护水土资源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N];长白山日报;2010年

9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水利厅;保护水土资源支持新疆跨越式发展[N];新疆日报(汉);2012年

10 记者 吕晓扬;开采瓷泥应保护水土资源[N];潮州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王红雷;基于3S技术的干旱区水土资源高效利用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3年

2 耿庆玲;西北旱区农业水土资源利用分区及其匹配特征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教育部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2014年

3 王滨;黑龙港地区水土资源综合质量评价与耦合协调关系研究[D];中国地质科学院;2012年

4 孙涛;西北典型干旱区水土资源评价与预测模型的研究[D];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2005年

5 姜秋香;三江平原水土资源承载力评价及其可持续利用动态仿真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11年

6 段金龙;水土资源分布的多样性格局、时空变化及关联分析[D];郑州大学;2013年

7 孙建光;青海共和盆地水分时空分异与水土资源生产力[D];中国农业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马燕;典型干旱区水土资源高效利用与保护模式的理论与实践[D];新疆大学;2007年

2 宝峰;蚁群算法在区域水土资源规划中的应用[D];河海大学;2006年

3 王凯;基于复杂适应系统理论的农业水土资源优化配置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11年

4 舒金扬;黔江贫困山区水土资源特征及高效利用研究[D];西南农业大学;2002年

5 孙靖陶;城市化过程中水土资源价值转换机制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8年

6 王洁云;新疆水土资源的综合承载力评价及耦合分区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4年

7 陶国通;区域农业水土资源利用潜力估算方法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4年

8 王秋梅;三江平原水土资源优化配置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09年

9 任守德;基于宏微观尺度的三江平原农业水土资源承载力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11年

10 于苗;建三江管理局水土资源复合系统分形特征分析[D];东北农业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99818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zylw/199818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882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