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水资源状态与供需压力研究
本文选题:水资源状态指数 + 供需压力指数 ; 参考:《水利水电技术》2015年09期
【摘要】:针对北京市水资源短缺与用水需求不断增长的矛盾,将北京市水资源状态分成四个紧缺等级——无紧缺、轻度紧缺、中度紧缺和重度紧缺,形成了水资源状态指数,综合反映了北京市水资源动态变化;水资源供需压力分成四个压力等级——无压力、轻度压力、中度压力和重度压力,形成了供需压力指数,综合反映了北京市水资源供需状态。利用这两个指数对近年来北京市水资源状态和供需压力情况进行了综合评价。
[Abstract]:In view of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the shortage of water resources and the increasing demand for water in Beijing, the water resources status in Beijing is divided into four levels: no shortage, mild shortage, moderate shortage and severe shortage, thus forming a water resources state index. It comprehensively reflects the dynamic change of water resources in Beijing, and the pressure between water supply and demand is divided into four pressure grades-no pressure, mild pressure, moderate pressure and heavy pressure, which forms the pressure index of supply and demand. It reflects the supply and demand of water resources in Beijing. The two indices are used to evaluate the water resources and the pressure of supply and demand in Beijing in recent years.
【作者单位】: 北京市水利规划设计研究院;
【基金】:北京市重大科技计划“北京市地下水资源安全评价及污染防控技术研究与示范”(D07050601510000)资助
【分类号】:TV213.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曹型荣;浅论北京市水资源问题和对策[J];北京水利;1999年03期
2 ;编制好北京市水资源规划——刘淇市长在“21世纪初期首都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规划”专家座谈会上的讲话[J];北京水利;2000年02期
3 北京市发改委课题组;解决北京市水资源问题的思路和主要措施[J];宏观经济研究;2004年06期
4 李会安;万超;王萍;;北京市水资源综合调配问题思考[J];北京水务;2006年02期
5 张士锋;孟秀敬;廖强;;北京市水资源与水量平衡研究[J];地理研究;2012年11期
6 陈式慧;;北京市水资源紧缺的对策研究[J];中国科学基金;1989年04期
7 ;1994年北京市水资源简报摘要[J];北京水利;1995年04期
8 孟凡德,王晓燕;北京市水资源承载力的变化趋势及驱动力研究[J];中国水利;2004年09期
9 高训宇;郑建华;卢静;夏建新;;北京市水资源结构变化及其驱动力分析[J];北京水务;2008年05期
10 刘鹏飞;刘强;;北京市水资源人口承载力的预测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王娜;杨培岭;;浅议北京市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A];2003年北京“水与奥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2 崔硕;刘京;;北京市水资源多元化的实践与展望[A];多元与包容——2012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7.城市工程规划)[C];2012年
3 鲁帆;蒋云钟;韩素华;雷晓辉;甘治国;李晶声;罗心暖;;北京市水资源综合调配决策支持系统的设计与实现[A];变化环境下的水资源响应与可持续利用——中国水利学会水资源专业委员会2009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4 王磊;任树梅;;南水北调与北京市水资源的优化配置[A];2003年北京“水与奥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5 王理许;来海亮;;北京市节水治污生态型社会建设模式探讨[A];中国水利学会第三届青年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李伯牙 实习记者 宋斌;北京水危机[N];21世纪经济报道;2012年
2 袁博宇;中德合作 让北京水资源步入智能管理[N];中国水利报;2007年
3 刘静 吴晓向;北京:如何化解水危机?[N];工人日报;2004年
4 记者 俞亚平 郑秋丽;百余专家研讨环首都水源地保护与生态建设[N];中国水利报;2001年
5 李春明 吕娜;京郊走上现代节水路[N];中国水利报;2004年
6 黄建华;“堵漏”节水过亿吨[N];中国水利报;2000年
7 本报评论员 尹平平;解决缺水难题,不应该只靠涨价一招[N];新华每日电讯;2009年
8 本报记者 陈志强;开源 节流 保护 利用[N];北京科技报;2000年
9 本报实习生 叶丽娜;杨洼闸:为京城建好水关[N];中国经济导报;2006年
10 王夕;北京水务发展的制度建设[N];北京科技报;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张建伟;北京市水资源人口承载力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3年
2 孙志南;北京市水资源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2年
3 钟一丹;基于虚拟水理论的北京市水资源承载力分析[D];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2012年
,本文编号:200678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zylw/20067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