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格-群文化理论的水资源认知差异分析——以黑河中游甘州区农村居民为例
本文选题:格-群文化理论 + 水资源认知 ; 参考:《自然资源学报》2014年01期
【摘要】:水资源管理利用模式受水资源认知差异的影响,探讨不同人群的文化类型及其对水资源的认知差异,有助于促进各利益相关者之间的理解和沟通,为实施和规范公众参与水资源管理提供决策支持。论文从文化价值观出发,以节水型社会试点典型区域——黑河中游张掖市甘州区为例,设计问卷实地调查获取数据,运用格-群文化理论判定甘州区农村居民的文化类型,通过列联表分析不同文化类型与水资源认知差异的相关性,从而验证各文化类型与相应水资源管理策略的一致性。结果表明:研究区居民中等级主义者最多,占总调查样本的48%;其次是平均主义者和个人主义者,分别占28%和20.7%;宿命论者仅占3.3%。文化类型与水价政策、来水量控制和人工补给地下水三组观点显著相关(Approx.Sig0.05);与建造水库、水权交易存在较明显的相关关系(Approx.Sig0.1)。等级主义和平均主义的文化类型特征与相应水资源认知较为匹配。在节水技术、来水量控制、人工补给地下水、建造水库、水权交易、水资源自然循环、水质标准评价和水污染标准8个方面,有53%~79%的等级主义者认同自身观点;在用水需求、水价政策、水资源短缺、地下水开采和公共水资源供给5个方面,有37%~72%的平均主义者认同自身观点。研究结果证明格-群文化理论在我国内陆河流域有一定适用性,关注个体文化差异对水资源管理制度的制定和实施有一定借鉴意义。
[Abstract]:The patterns of water resources management and utilization are influenced by the differences in the cognition of water resources. It is helpful to explore the cultural types of different groups and the differences in their perceptions of water resources, which helps to promote understanding and communication among different stakeholders. Provide decision support for implementing and standardizing public participation in water resources management. Based on the cultural values, taking Ganzhou District of Zhangye City, the middle reaches of Heihe River, as an example, the paper designs a questionnaire to obtain the data, and applies the theory of lattice group culture to determine the cultural types of rural residents in Ganzhou District.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different cultural types and the cognitive differences of water resources is analyzed through the column table, so as to verify the consistency between the different cultural types and the corresponding water resources management strategie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gradation was the most among the residents in the study area, accounting for 48% of the total sample, followed by the equalitarians and individualists, accounting for 28% and 20.7%, respectively, and fatalism accounted for only 3.3%. Cultural types and water price policy, water supply control and artificial recharge of groundwater were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with Approx.Sig0.05, and with the construction of reservoirs,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between water rights trade and Approx.Sig0.1. The cultural type characteristics of hierarchy and equalitarianism match the cognition of water resources. In the eight aspects of water-saving technology, water flow control, artificial recharge of groundwater, construction of reservoirs, trading of water rights, natural circulation of water resources, evaluation of water quality standards and water pollution standards, 53% or 79% of hierarchists agree with their own views. Water price policy, water resources shortage, groundwater exploitation and public water supply are five aspects, 37% or 72% equalitarians agree with their own view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lattice group culture theory has certain applicability in the inland river basin of our country, and the attention to individual cultural differences has certain reference significance for the establishment and implementation of water resources management system.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黑河流域生态-水文过程集成研究”重点支持项目(91125019);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40971291) 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项目(40901292)
【分类号】:TV213.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徐中民,龙爱华,张志强;虚拟水的理论方法及在甘肃省的应用[J];地理学报;2003年06期
2 杜鹏;徐中民;;公众参与理论、方法及其在水资源集成管理研究中的国际进展[J];地球科学进展;2007年06期
3 徐中民;钟方雷;焦文献;;水—生态—经济系统中人文因素作用研究进展[J];地球科学进展;2008年07期
4 钟方雷;尹小娟;徐中民;;黑河中游甘州区居民文化类型及其对自然环境的认知[J];冰川冻土;2012年04期
5 程怀文;李玉文;徐中民;;水资源短缺的社会适应能力理论及实证——以黑河流域为例[J];生态学报;2011年05期
6 夏军,朱一中;水资源安全的度量:水资源承载力的研究与挑战[J];自然资源学报;2002年03期
7 封志明;刘登伟;;京津冀地区水资源供需平衡及其水资源承载力[J];自然资源学报;2006年05期
8 朱红根;翁贞林;康兰媛;;农户参与农田水利建设意愿影响因素的理论与实证分析——基于江西省619户种粮大户的微观调查数据[J];自然资源学报;2010年04期
9 张小君;钟方雷;徐中民;;世界观差异对公众参与水资源管理的影响研究——以黑河中游甘州区为例[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12年10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怀录;荣慧芳;;兰州都市圈水资源现状分析及开发利用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07期
2 刘波;丁贤俊;姚红;;南通市水资源承载力量化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20期
3 黄初龙;;基于指标体系的福建省水资源供需趋势评价[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22期
4 王新华;龚爱民;郭美华;陈永志;;基于水足迹的云南省大理州水资源利用评价[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20期
5 周亮广;;安徽省水资源承载力动态变化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23期
6 高素芳;陈东红;王绪根;马玉香;;石河子市2008年水足迹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35期
7 靳春玲;贡力;;基于PSR模型的城市水安全评价研究[J];安全与环境学报;2009年05期
8 罗贞礼,龙爱华,黄璜,徐中民;虚拟土战略与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社会化管理[J];冰川冻土;2004年05期
9 罗贞礼,黄璜;红三角地区农产品虚拟水的计算分析[J];冰川冻土;2005年03期
10 徐中民,程国栋;中国人口和富裕对环境的影响[J];冰川冻土;2005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群;张和喜;;区域水资源承载力的研究进展[A];贵州省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2 谭德宝;李青云;黄奇;陈鹏霄;刘波;;长江流域水资源安全战略研究初探[A];现代科技与湖北新型工业化——第二届湖北科技论坛优秀论文集[C];2003年
3 夏军;;变化环境下中国北方水循环与水安全研究面临的问题与展望(以华北地区水问题为例)[A];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水文泥沙专业委员会第六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5年
4 曹明明;雷敏;;陕北地区生态环境需水量初步研究[A];地理学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第九次中国青年地理工作者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3年
5 陈绍军;冯绍元;霍再林;李王成;王为;;我国水资源承载力研究现状及展望[A];农业工程科技创新与建设现代农业——2005年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分册[C];2005年
6 王新华;龚爱民;郭美华;文俊;;基于水足迹的云南省大理州水资源利用评价[A];现代节水高效农业与生态灌区建设(下)[C];2010年
7 高霞;;人工增雨缓解京、津、冀地区的水资源匮乏[A];第十五届全国云降水与人工影响天气科学会议论文集(Ⅰ)[C];2008年
8 左其亭;;城市水资源承载能力的理论方法与实践[A];中国水利学会2005学术年会论文集——节水型社会建设的理论与实践[C];2005年
9 张翔;王晓妮;穆宏强;黄卡;胡贤群;;中国主要流域水安全评价指数的应用研究[A];中国水利学会第二届青年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5年
10 王晓妮;尹雄锐;张翔;;WPI指数及其在松辽流域的应用研究[A];2007重大水利水电科技前沿院士论坛暨首届中国水利博士论坛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宏;镇江市水环境安全评价及风险控制研究[D];江苏大学;2010年
2 胡元林;高原湖泊流域可持续发展理论及评价模型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3 邹君;湖南生态水资源系统脆弱性评价及其可持续开发利用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4 曹伟;城乡统筹发展下区域土地精明利用模式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5 陈军;基于水资源利用的松花江流域农村减贫问题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9年
6 王瑞波;生命周期条件下水资源增值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1年
7 邓履翔;城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8 姜秋香;三江平原水土资源承载力评价及其可持续利用动态仿真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11年
9 姚增福;黑龙江省种粮大户经营行为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年
10 叶正伟;江淮下游典型平原水网地区水循环变异的洪涝响应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白刚;基于虚拟水理论的绿洲灌区农作制优化[D];甘肃农业大学;2010年
2 杨迎;城市居民生活用水价格测算模型及应用[D];西北大学;2010年
3 李雪衍;赣州城市水安全研究[D];江西理工大学;2010年
4 刘晋;我国城市饮用水安全保障法律制度研究[D];江西理工大学;2010年
5 陈长安;区域水资源承载力评价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8年
6 齐旭明;长沙市生态安全评价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0年
7 薛然;河北省太行山山麓平原区土壤水资源承载力评价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1年
8 代倩倩;河北省水环境安全及其评价体系构建[D];河北农业大学;2011年
9 孟晶;农民参与式治理白洋淀流域面源污染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1年
10 于利涛;基于GIS的黄河三角州浅层地下淡水资源的脆弱性评价[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程国栋;承载力概念的演变及西北水资源承载力的应用框架[J];冰川冻土;2002年04期
2 程国栋;肖洪浪;徐中民;李锦秀;陆明峰;;中国西北内陆河水问题及其应对策略——以黑河流域为例[J];冰川冻土;2006年03期
3 李玉文;徐中民;;社会资本定量评价方法及应用——以黑河流域为例[J];冰川冻土;2007年05期
4 杜鹏;徐中民;唐增;;农民用水户协会运转绩效的综合评价与影响因素分析——以黑河中游张掖市甘州区为例[J];冰川冻土;2008年04期
5 焦文献;徐中民;;人文因素作用集成模拟模型国际研究进展[J];冰川冻土;2010年02期
6 徐中民;程国栋;;生态经济研究中的整体性视角[J];冰川冻土;2011年03期
7 程怀文;徐中民;李玉文;;基于幸福生活预期评价黑河流域各地社会发展[J];冰川冻土;2011年03期
8 钟方雷;徐中民;程怀文;盖迎春;;黑河中游水资源开发利用与管理的历史演变[J];冰川冻土;2011年03期
9 程国栋;徐中民;钟方雷;;张掖市面向幸福的水资源管理战略规划[J];冰川冻土;2011年06期
10 赵永刚;何爱平;;农村合作组织、集体行动和公共水资源的供给——社会资本视角下的渭河流域农民用水者协会绩效分析[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2007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胡小平;马海文;;甘州区地下水资源管理保护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J];地下水;2009年06期
2 金建鑫;张兴华;;甘州区湿地资源保护存在问题与对策[J];北方环境;2011年09期
3 李晋宏;旅游文化开发对地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以左权旅游文化主题开发策划为例[J];生产力研究;2003年06期
4 魏智;金会军;蓝永超;吴锦奎;胡兴林;杨思忠;;基于Kriging插值的黑河分水后中游地下水资源变化[J];干旱区地理;2009年02期
5 魏智;金会军;蓝永超;胡兴林;吴锦奎;杨思忠;吉延峻;;黑河实施分水后中游灌区地下水资源量的变化分析[J];冰川冻土;2008年02期
6 程怀文;李玉文;徐中民;;水资源短缺的社会适应能力理论及实证——以黑河流域为例[J];生态学报;2011年05期
7 李振华;;消费结构变化对海洋渔业资源环境的影响分析——以浙江为例[J];渔业经济研究;2008年06期
8 周全民;牛峗;;张掖黑河湿地自然保护区湿地资源及保护对策[J];湿地科学与管理;2009年01期
9 鲍宏礼;;中部欠发达地区农村“资源节约与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的舆论调查与实证分析——以湖北省黄冈市为例[J];生态经济;2009年03期
10 卢俊莉;;开封市旅游资源整合探讨[J];青年文学家;2010年1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蒋若海;;试论桂林市农村沼气的综合效应[A];沼气产业化发展研讨会论文选编[C];2005年
2 陈莹;李希昆;;关于森林资源林木采伐行政许可制度的研究[A];林业、森林与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法制建设研究——2004年中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一册)[C];2004年
3 王旭霞;;浅谈我市城乡供水资源与水环境保护[A];浙江省2005年给水排水论文集[C];2005年
4 陈诗波;王超;;农业循环经济评价体系的构建与现状分析[A];循环农业与新农村建设——2006年中国农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5 王革华;田雅林;;新农村建设与生物质能发展战略[A];中国农村能源行业协会第四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新农村、新能源、新产业论坛生物质开发与利用青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6 田宜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的能源供应问题[A];中国农村能源行业协会第四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新农村、新能源、新产业论坛生物质开发与利用青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通讯员 雷隆隆 记者 易博文;国土资源部新田找水再传捷报[N];湖南日报;2010年
2 原正军;别让江河付东流[N];中国财经报;2005年
3 本报记者 赵永平;小水电掀起农村“能源革命”[N];人民日报;2005年
4 见习记者 丁双喜;煤价上涨 贵州农民被迫上山砍柴[N];中国经济时报;2005年
5 刘潞;谁来关注农村环境保护[N];中国矿业报;2005年
6 王学江;利用新能源建设新农村[N];中国环境报;2005年
7 裴泽生;农村:从旅游目的地到客源输出市场[N];中国旅游报;2002年
8 刘海新 杨广和;资源开发须合法 毁林种田不可取[N];中国特产报;2005年
9 ;新农村 新能源[N];第一财经日报;2005年
10 孟宪江;“小水电”有望取代农村“伐木烧薪”[N];经济日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杜鹏;公众参与在流域水资源集成管理中的理论、方法与实践[D];西北师范大学;2008年
2 高旭阔;城市再生水资源价值评价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尹小娟;水资源管理中居民文化类型判定及其政策启示[D];西北师范大学;2011年
2 张宏斌;黑河流域中上游湿地资源分布及其生态评价[D];甘肃农业大学;2006年
3 王明权;张掖市黑河干流区水资源承载能力与节水型社会建设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06年
4 刘俊阁;区域水资源足迹应用分析[D];郑州大学;2012年
5 黄晓波;民族山区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中生态与文化问题研究[D];湖北民族学院;2010年
6 吴明涛;基于沼气资源开发的西部农村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探讨[D];电子科技大学;2008年
7 师满江;基于DPSIR概念模型的水资源管理模拟优化[D];西北师范大学;2011年
8 陈艳蕊;基于耕地资源利用外部性价值评价的绿色账户核算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02881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zylw/20288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