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资源科学论文 >

丰水型城市水资源承载力变化与提升途径——以南京市为例

发布时间:2018-06-27 18:39

  本文选题:城市水资源承载力 + 丰水型城市 ; 参考:《水土保持通报》2014年06期


【摘要】:丰水型城市既有一般城市的水资源承载力特征,又有其一定的特殊性。在分析城市水资源特性及利用方式的基础上,以丰水型城市南京市为例,采用综合评价方法,分析了2006—2010年南京城市水资源承载力的变化过程。结果表明,南京城市水资源承载力总体上呈增长态势,大致处于适载范围内,但承载力有限、波动明显。采用敏感性分析法分析了影响承载力变化的主要因素,进而选择人均GDP、万元GDP用水量、城市人均日生活用水量和污水处理率4项敏感性指标,开展了水资源承载能力提升途径的情景分析。在此基础上指出,提高生产、生活用水效率,节约宝贵水资源,辅以污水处理率的稳步提升是丰水型城市稳定和提升水资源承载力的主要途径,并根据不同城市类型提出了相应的提升建议。
[Abstract]:Water-rich cities have not only the characteristics of water resources carrying capacity of general cities, but also their particularities.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utilization of urban water resources, taking Nanjing as an example, the variation process of water resources carrying capacity in Nanjing from 2006 to 2010 was analyzed by using the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metho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carrying capacity of urban water resources in Nanjing is increasing in general, which is within the range of suitable load, but its bearing capacity is limited and fluctuating obviously. The main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change of bearing capacity were analyzed by sensitivity analysis method, and four sensitive indexes were selected, such as per capita GDP, water consumption of ten thousand yuan GDP, daily water consumption per capita and sewage treatment rate. The scenario analysis of the way to enhance the carrying capacity of water resources is carried out. On this basis, it is pointed out that improving the efficiency of production and domestic water use, saving precious water resources and increasing the treatment rate of sewage are the main ways to stabilize and enhance the carrying capacity of water resources in water-rich cities. According to different types of cities, the corresponding promotion suggestions are put forward.
【作者单位】: 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纵横向耦合视角下的石油资源流动区域效应研究”(41101541) 教育部博士点专项科研资助项目(20103207120015)
【分类号】:TV213.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朱茵,孟志勇,阚叔愚;用层次分析法计算权重[J];北方交通大学学报;1999年05期

2 段春青;刘昌明;陈晓楠;柳文华;郑红星;;区域水资源承载力概念及研究方法的探讨[J];地理学报;2010年01期

3 韩俊丽,段文阁,李百岁;基于SD模型的干旱区城市水资源承载力模拟与预测——以包头市为例[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5年04期

4 赵军凯;李九发;戴志军;闫虹;赵秉栋;;基于熵模型的城市水资源承载力研究——以开封市为例[J];自然资源学报;2009年1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何俊仕;田静;林秋;;中小城镇节水型社会建设对策与措施探讨[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25期

2 郭旋;冯利华;;义乌市水资源承载力模糊综合评价[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08期

3 刘波;丁贤俊;姚红;;南通市水资源承载力量化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20期

4 李栋;邸利;彭静波;林斌;;定西市安定区生态环境脆弱性评价[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19期

5 刘广民;韩宝平;朱雪强;;徐州市水资源承载力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23期

6 郭晓丽;;聊城市水资源承载力因子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35期

7 周亮广;;安徽省水资源承载力动态变化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23期

8 覃玲玲;周兴;;基于生态承载力的产业布局与结构优化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16期

9 程仲雷;海米提·依米提;;克里雅河流域水资源承载力初步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35期

10 李江;;煤矿安全评价指标体系权重的确定方法[J];安全;2009年08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元林;高原湖泊流域可持续发展理论及评价模型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2 安永刚;休闲城市旅游业可持续发展评价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0年

3 赵军凯;长江中下游江湖水交换规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李坚;基于分形理论滇池流域水土流失生态影响评价[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5 金恩平;空间网格结构健康监测与安全性评价方法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11年

6 段铁城;基于人机工程学的油锯伐木作业姿势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1年

7 陈军;基于水资源利用的松花江流域农村减贫问题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9年

8 邓履翔;城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9 佟长福;鄂尔多斯市综合节水技术和需水量预测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1年

10 姜秋香;三江平原水土资源承载力评价及其可持续利用动态仿真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秋;恶劣天气下高速公路车流稳健控制方式[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2 张玉;我国农村饮用水源保护的法律问题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3 袁明瑞;基于生态评价的区域生态规划发展等级评判[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4 于凤燕;辽宁省水资源承载力研究及应用[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9年

5 赵嘉琪;区域水资源承载能力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10年

6 张秋艳;海洋溢油生态损害快速预评估模式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7 骆毅;滨海新区自来水市场化运行研究[D];天津理工大学;2010年

8 刘涛;中国光大银行信用卡营销绩效评价研究[D];沈阳理工大学;2010年

9 刘莎莎;汽车零部件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价研究[D];重庆理工大学;2010年

10 王丽彬;高校公共课程《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网站开发与效果评价[D];南昌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建军;赵新华;李国金;王亮;廖静;;城市水资源承载力多目标分析模型及其应用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5年11期

2 程国栋;承载力概念的演变及西北水资源承载力的应用框架[J];冰川冻土;2002年04期

3 靳英华;秦丽杰;刘辉;;松辽流域水资源承载力与安全对策研究[J];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4期

4 王建华,江东,顾定法,齐文虎,唐青蔚;基于SD模型的干旱区城市水资源承载力预测研究[J];地理学与国土研究;1999年02期

5 张永勇;夏军;王中根;;区域水资源承载力理论与方法探讨[J];地理科学进展;2007年02期

6 牟海省,刘昌明;我国城市设置与区域水资源承载力协调研究刍议[J];地理学报;1994年04期

7 任鸿遵,李林;华北平原水资源供需状况诊断[J];地理研究;2000年03期

8 惠泱河,蒋晓辉,黄强,薛小杰;二元模式下水资源承载力系统动态仿真模型研究[J];地理研究;2001年02期

9 孙家乐;蒋德鹏;;层次分析法中一致判断矩阵的构造方法[J];东南大学学报;1991年03期

10 郭秀锐,毛显强;中国土地承载力计算方法研究综述[J];地球科学进展;2000年06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西宁,吴普特,王万忠,冯浩;水资源承载力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04年04期

2 冯利华,黄中伟,马跃纲;金华市水资源承载力分析[J];热带地理;2005年02期

3 文琦,何彤慧;近10年来我国水资源承载力研究综述[J];水资源保护;2005年06期

4 陈常梅,周玉华,付纪永,王保彩,蔡明江;临沂市水资源承载力变化趋势分析[J];治淮;2005年03期

5 杨春艳;沈渭寿;缪启龙;张慧;;水资源承载力的研究进展[J];农机化研究;2006年01期

6 孙富行;郑垂勇;;水资源承载力研究思路和方法[J];人民长江;2006年02期

7 孙富行;郑垂勇;王志红;;水资源承载力量化和评价方法[J];水利水电技术;2006年03期

8 王树谦;沈海新;王慧勇;;水资源承载力理论与方法[J];河北建筑科技学院学报(社科版);2006年01期

9 周亮广;梁虹;;喀斯特地区水资源承载力评价研究——以贵州省为例[J];中国岩溶;2006年01期

10 赵军凯;赵秉栋;;水资源承载力的研究现状与展望[J];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雷雷;盖美;;基于主成分分析的大连市水资源承载力动态研究[A];变化环境下的水资源响应与可持续利用——中国水利学会水资源专业委员会2009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2 魏素芳;;水资源承载力的理论与方法研究[A];恶臭污染管理与防治技术进展[C];2009年

3 陈绍军;冯绍元;霍再林;李王成;王为;;我国水资源承载力研究现状及展望[A];农业工程科技创新与建设现代农业——2005年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分册[C];2005年

4 杨路华;王文元;韩振中;高惠嫣;夏辉;;内蒙古阿旗水资源承载力分析与计算[A];农业工程科技创新与建设现代农业——2005年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分册[C];2005年

5 刘波;刘玲;;基于可持续发展的水资源承载力理论体系框架构建初探[A];2006年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2006学术年会经济高速增长与中国的资源环境问题专辑[C];2006年

6 刘锐;陈伟亚;;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武汉市水资源承载力评价[A];2013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四卷)[C];2013年

7 李连侠;廖华胜;蒋敏;高志辉;刘达;;相对丰水区水资源承载力研究[A];水力学与水利信息学进展 2009[C];2009年

8 吕萍;刘东;赵菲菲;;建三江分局水资源承载力模糊综合评价[A];黑龙江省农业工程学会2011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9 陈丽玲;;厦门市水资源承载力研究[A];循环·整合·和谐——第二届全国复合生态与循环经济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5年

10 邴启亮;;基于水资源承载力的青岛市城市规模初探[A];规划50年——2006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陈绍军 冯绍元 李王成 霍再林(中国农业大学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构建西北旱区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N];中国水利报;2006年

2 覃绍 李学通 四川省水电勘测设计院;四川水资源承载力初探[N];人民长江报;2012年

3 秦延安;沿渭城市发展要考虑水资源承载力[N];黄河报;2014年

4 ;水资源承载力:度量水资源安全的技术探索[N];中国水利报;2005年

5 叶婷;新建城市应考虑水的承载力[N];中国建设报;2011年

6 本报记者 李伯牙;城镇化遭遇缺水难题[N];21世纪经济报道;2013年

7 本报记者 李伯牙 实习记者 宋斌;北京到了水危机的临界状态[N];21世纪经济报道;2012年

8 熊建;10年时间实现农村饮水安全[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7年

9 本报记者 李富永 实习生 范道瑛 林柏安;北京“水之忧”[N];中华工商时报;2010年

10 本报实习记者 李艳芳;以实际行动做好“活水”文章[N];吐鲁番日报(汉);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高镔;西部经济发展中的水资源承载力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9年

2 孙富行;水资源承载力分析与应用[D];河海大学;2006年

3 丁超;支撑西北干旱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水资源承载力评价与模拟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3年

4 胡吉敏;沿海地区水资源承载力评价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5 滕朝霞;济南市城市水资源承载力计算及其调控模式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8年

6 王友贞;区域水资源承载力评价研究[D];河海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范通达;水资源承载力评价及其在安徽省的应用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7年

2 何光荣;饶河源水资源承载力评价及可持续发展研究[D];南昌大学;2011年

3 杨婷婷;乌鲁木齐市水资源承载力研究[D];新疆大学;2012年

4 李罡;湖北省水资源承载力评价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2年

5 刘晓平;基于可持续发展的水资源承载力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08年

6 张保丰;缺水城镇水资源承载力的分析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9年

7 陈志鹏;区域水资源承载力测评研究[D];石家庄经济学院;2007年

8 王颖;乐清市水资源承载力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9 任高珊;榆林市水资源承载力综合评价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

10 方文青;德州市水资源承载力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07485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zylw/207485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fc1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