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资源科学论文 >

莱州湾渔业资源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的年际变化

发布时间:2018-10-18 15:15
【摘要】:根据2009 2013年每年8月在莱州湾水域进行的渔业底拖网调查数据,采用生态多样性指数和多元统计分析等方法,研究了该海域的渔业资源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特征的年际变化。结果显示,调查共鉴定出100种资源种类,其中鱼类56种;渔业资源种类和资源量存在明显的年际变化,2013年渔业资源种类数为2012年种类数的84.4%,仅为2009年的60.3%,平均网获质量明显下降。鱼类优势种组成存在年际更替现象,主要由经济价值高、个体大的种类向经济价值低、个体小的种类演替。各生态多样性指数均呈现下降趋势,Margalef种类丰富度指数(R)变化范围为2.67?3.95,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变化范围为0.70?3.83,Pielou均匀度指数(J?)变化范围为0.12?0.63。聚类分析(CLUSTER)和多维标度分析(MDS)分析表明,在相同的相似性水平上分组,组内平均相似性与组间相异性变大。单因子相似性分析(ANOSIM)表明,各年渔业群落结构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综上所述,莱州湾渔业资源逐年衰退,优势种更替明显,群落结构发生明显变化,多样性呈下降趋势。
[Abstract]:Based on the survey data of fishery bottom trawl in Laizhou Bay in August of 2009 and 2013, the interannual variation of fishery resources community structure and diversity in Laizhou Bay was studied by means of ecological diversity index and multivariate statistical analysi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100 species were identified, including 56 species of fish. The species and quantity of fishery resources have obvious interannual changes. The number of fishery resources in 2013 is 84.4% of the number of species in 2012, which is only 60.33% of that in 2009. The average net quality of fishery resources decreased obviously. The composition of dominant species of fish has the phenomenon of interannual change, mainly from high economic value, large individual species to low economic value and small species succession. The species richness index (R) of Margalef was 2.67 ~ 3.95% Shannon-Wiener diversity index (H?). The range of variation is 0.70 (3.83) Pielou evenness index (J?). The range of variation is 0.12 ~ 0.63. Clustering analysis (CLUSTER) and multidimensional scale analysis (MDS) showed that the average similarity within the group was larger than that among the groups at the same similarity level. Single factor similarity analysis (ANOSIM) showed that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fishery community structure in each year (P0.05). To sum up, fishery resources in Laizhou Bay declined year by year, dominant species changed obviously, community structure changed obviously and diversity decreased.
【作者单位】: 农业部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重点实验室山东省渔业资源与生态环境重点实验室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海洋渔业科学与食物产出过程功能实验室;
【基金】:农业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2013030503)、农业部黄渤海渔业资源环境重点野外科学观测试验站 国家973项目(2015CB453303) 山东省泰山学者工程专项共同资助
【分类号】:S931.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宋金明;海洋沉积物中的生物种群在生源物质循环中的功能[J];海洋科学;2000年04期

2 李凡;吕振波;魏振华;王田田;徐炳庆;王忠全;;2010年莱州湾底层渔业生物群落结构及季节变化[J];中国水产科学;2013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田胜艳;张文亮;张锐;;大型底栖动物在海洋生态系统中的作用[J];盐业与化工;2009年02期

2 王圣瑞;金相灿;焦立新;;不同污染程度湖泊沉积物中不同粒级可转化态氮分布[J];环境科学研究;2007年03期

3 吕晓霞,宋金明;海洋沉积物中氮的形态及其生态学意义[J];海洋科学集刊;2003年00期

4 李学刚,宋金明;海洋沉积物中碳的来源、迁移和转化[J];海洋科学集刊;2004年00期

5 孙云明,宋金明;中国近海沉积物在生源要素循环中的功能[J];海洋环境科学;2002年01期

6 宋金明;海洋碳的源与汇[J];海洋环境科学;2003年02期

7 刘欣;肖天;张文燕;董逸;岳海东;;胶州湾海域表层沉积物细菌多样性[J];海洋科学;2010年10期

8 李宁;王江涛;;春季东海北部近岸水体中的溶解无机碳和有机碳的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J];海洋科学;2011年08期

9 王健鑫;许贤恩;周链链;陶诗;刘雪珠;石戈;;东海陆架表层沉积物微生物多样性初步研究[J];海洋与湖沼;2012年04期

10 张述伟;王江涛;李宁;阎雪姣;;2010年春季长江口邻近海区水体中溶解有机碳、氮的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J];海洋环境科学;2013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冀世奇;海洋微生物高通量培养和分选技术的建立及应用[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2 李学刚;近海环境中无机碳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04年

3 吕晓霞;黄海沉积物中氮的粒度结构及在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的作用 [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03年

4 高学鲁;中国近海典型海域溶解无机碳系统的生物地球化学特征[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05年

5 叶属峰;滩涂湿地泥螺(Bullacta exarata)的空间分布、重金属积累特征及其生态经济价值评估[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6 张培玉;渤海湾近岸海域底栖动物生态学与环境质量评价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5年

7 李宁;长江口与胶州湾海水有机碳的分布、来源及与氮、磷的耦合关系[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06年

8 张乃星;过量氮和磷引起的富营养化对海水无机碳源汇强度的影响[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08年

9 刘欣;胶州湾沉积物细菌多样性及菌群时空分布规律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10年

10 寿鹿;长江口及邻近海域大型底栖生物群落生态学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马宁;伊通河底泥不同粒径有机无机复合体对氨氮的吸附—解吸特征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11年

2 李宁;长江口邻近海域的溶解有机碳和溶解无机碳系统[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3 陶磊;象山港大型底栖动物生态学研究[D];宁波大学;2010年

4 田胜艳;胶州湾大型底栖动物的生态学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3年

5 徐环;电解质溶液中CO_2的盐效应和沉积物——海水界面CO_2扩散通量的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3年

6 蔡立胜;浅海规模化贝类养殖系统氮、磷营养盐的垂直通量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3年

7 王丕波;海洋表层沉积物再悬浮对N、P循环以及对颗粒物垂直输运的影响[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05年

8 翟滨;象山港表层沉积物中氮和磷的分布特征、影响因素及其污染评价[D];中国海洋大学;2006年

9 袁伟;胶州湾西部海域大型底栖动物的群落结构和多样性[D];中国海洋大学;2006年

10 刘立芳;黄河调水调沙期间悬浮颗粒物中有机碳含量及莱州湾碳的行为特征[D];中国海洋大学;2006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朱鑫华,缪锋,刘栋,线薇薇;黄河口及邻近海域鱼类群落时空格局与优势种特征研究[J];海洋科学集刊;2001年00期

2 徐炳庆;吕振波;李凡;包家国;徐维柱;;山东半岛南部近岸海域夏季游泳动物的组成特征[J];海洋渔业;2011年01期

3 王平,焦燕,任一平,仲崇俊,于浩;莱州湾、黄河口水域春季近岸渔获生物多样性特征的调查研究[J];海洋湖沼通报;1999年01期

4 杨纪明,王存信;PRIMARY FISH SURVEY IK THE HUANGHE RIVER ESTUARY[J];Chinese Journal of Oceanology and Limnology;1993年04期

5 金显仕;邓景耀;;莱州湾春季渔业资源及生物多样性的年间变化[J];海洋水产研究;1999年01期

6 张旭;张秀梅;高天翔;万蓁蓁;;黄河口海域弓子网渔获物组成及其季节变化[J];渔业科学进展;2009年06期

7 陈大刚,沈谓铨,刘群,焦燕,曾晓起,任一平;莱州湾及黄河口水域地理学特征与鱼类多样性(英文)[J];中国水产科学;2000年03期

8 吴强;王俊;金显仕;李忠义;陈瑞胜;;中国北部海域主要无脊椎动物群落结构及多样性[J];中国水产科学;2011年05期

9 吕振波;徐炳庆;李凡;宋明毅;张焕君;刘元进;;2006年春、秋季黄海山东海域鱼类资源结构与数量分布[J];中国水产科学;2011年06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于正环;莱州湾污染死蚶事件得到处理 胜利油田赔偿损失治理污染[J];中国水产;1989年09期

2 蔡克明;莱州湾南岸贝壳堤[J];海洋科学;1993年02期

3 郑培迎;于庆东;;莱州湾地区盐业发展目标预测分析[J];海洋与海岸带开发;1993年04期

4 童钧安;莱州湾主要污染物来源及分布特征[J];黄渤海海洋;1994年04期

5 纪灵;莱州湾污染严重[J];海洋信息;1994年03期

6 蔡克明;莱州湾西汉时期海岸线的变迁[J];海洋科学;1995年05期

7 郎晓辉;李悦;孔范龙;郗敏;;莱州湾环境存在的问题及保护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1年03期

8 张雪;张龙军;侯中里;廖巍;;1980—2008年莱州湾主要污染物的时空变化[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11期

9 姜太良 ,徐洪达 ,潘会周 ,尹相淳 ,严乐漪 ,费尊乐 ,毛兴华 ,陈峰;莱州湾西南部水环境的现状与评价[J];海洋通报;1991年02期

10 万修全,吴德星,鲍献文,姜华;2000年夏季莱州湾主要观测要素的分布特征[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宋振福;鞠成明;;山东省莱州湾地区海水侵染综合治理的初步探讨[A];论沿海地区减灾与发展——全国沿海地区减灾与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1991年

2 吴在兴;俞志明;宋秀贤;袁涌铨;曹西华;;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渤海湾和莱州湾赤潮时空分布特征及其相对危害评价[A];中国海洋湖沼学会第十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3 赵传集;史立本;;渤海莱州湾沿岸海水内侵灾害综合治理减灾对策研究[A];论沿海地区减灾与发展——全国沿海地区减灾与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1991年

4 许博超;康兴伦;刘东升;江雪艳;于志刚;;莱州湾南岸地层同位素年龄标尺的建立及古环境还原[A];中国海洋湖沼学会第九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6条

1 本报记者 赵宁;为了莱州湾重现活力[N];中国海洋报;2013年

2 露源;莱州湾春季资源与生态环境调查完成[N];中国渔业报;2010年

3 凌云鹏邋通讯员 曲华明;莱州湾湿地列入国家重点保护[N];烟台日报;2008年

4 本报记者 袁名富;冰破莱州湾[N];中国经济时报;2010年

5 本报记者 刘玉海;化工厂云集 围猎莱州湾[N];21世纪经济报道;2012年

6 云鹏邋通讯员 华明;320万蟹苗莱州湾下水[N];烟台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杨鸣;莱州湾南岸海岸带环境退化及治理对策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5年

2 刘潇;港口工程影响下莱州湾南岸海洋沉积环境演变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4年

3 江雪艳;黄河干流、河口及莱州湾南岸铀的分布及成因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8年

4 刘金虎;莱州湾多相介质重金属污染特征及其在食物链(网)的传递与生物放大作用[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雪;莱州湾南岸海(咸)水入侵数值模拟[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2 李高阳;集约用海工程对莱州湾水动力环境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

3 崔钰磊;基于遥感的近40年来莱州湾西—南部海岸线演变研究[D];鲁东大学;2015年

4 刘文涛;莱州湾西岸工程地质环境及桩基础的适宜性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5 徐振飞;莱州湾表层海水水化学要素分析[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4年

6 李蒙蒙;基于3S的最近50年来莱州湾西—南部淤泥质海岸动力地貌演变[D];鲁东大学;2013年

7 徐芳;近年来莱州湾湿地面积变化及其演变机制[D];中国海洋大学;2013年

8 董卫卫;莱州湾东岸冲淤演变分析与防护[D];中国海洋大学;2008年

9 许博超;莱州湾南岸含卤地层年代学及卤水中铀的地球化学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8年

10 刘鹏;基于定量遥感粒度反演的莱州湾西—南岸潮滩表层沉积演变[D];鲁东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27952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zylw/227952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798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