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资源科学论文 >

沈阳经济区土地资源承载力评价研究

发布时间:2018-11-14 18:55
【摘要】:土地的承载力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体现,伴随着大规模的城市化,占用了越来越多的土地资源,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性发展也已成为社会发展追求的目标,因此,对土地资源承载力评价研究已成为一个热点问题。沈阳经济区是国家重要装备制造业基地和辽宁省经济发展的核心区域,国土空间人口和产业集聚明显,城镇化率较高,是全国第四大城市群;同时,沈阳经济区国土空间资源总量丰富,耕地、森林、草地、水资源量分别为2.83万平方公里、3.13万平方公里、0.19万平方公里、147.40亿立方米;能源和矿产资源种类齐全,铁、煤、菱镁石、滑石、玉石、大理石等矿产资源储量均居全国重要地位,当前沈阳经济区经济、人口、社会等都对水土资源、环境造成了压力,生态保护区、老工业基地振兴区、贫困地区与快速城镇化地区的城乡统筹和区域统筹发展等问题突出。本研究以此为切入点,重点研究沈阳经济区土地资源承载力评价问题,主要内容如下:(1)第一、二部分,首先阐述了选题依据,强调了本文选题的意义,再次归纳国内外研究现状,最后构建论文框架和技术路线,从可持续发展理论、土地生态理论、土地资源永续利用、生态脆弱性理论以及生态足迹理论等几个方面梳理了主要的土地承载力相关理论。(2)第三、四部分,对土地资源承载力的可持续性进行评价分析。其分为两类:一类是基于土地分类的土地资源承载力评估,侧重点是对耕地人口承载能力评价和建设用地人口承载能力评价;结合两种土地类型评价结果的基础上进行了土地资源承载能力综合评价。二是基于生态足迹的土地生态系统承载力评价,重点在于研究区土地生态系统概况和土地生态系统承载力评价,并对研究区未来的生态系统承载力进行了有关预测。(3)第五、六部分,结合目前沈阳经济区的土地利用总体形势与对经济区的承载力评价分析成果,以生态基质、生态斑块和生态廊道三大要素构建研究区的生态基础设施格局,提出沈阳经济区土地资源优化配置的政策建议。
[Abstract]:The carrying capacity of land is an important embodiment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With the large-scale urbanization, it occupies more and more land resources, and realizing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land resources has become the goal of social development. It has become a hot issue to evaluate the carrying capacity of land resources. Shenyang economic zone is the core region of the national important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base and Liaoning province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 land and space population and industry agglomeration is obvious, the urbanization rate is relatively high, and it is the fourth largest urban agglomeration in China. At the same time, Shenyang economic zone is rich in total land and space resources. The amount of cultivated land, forests, grassland and water resources are 28300 square kilometers, 31300 square kilometers, 1900 square kilometers and 14.74 billion cubic meters respectively. There are a wide range of energy and mineral resources, such as iron, coal, magnesite, talc, jade, marble and other mineral resources, all of which occupy an important position in China. At present, the economy, population and society of Shenyang's economic zone are all exerting pressure on water and soil resources and the environment. Ecological reserves, old industrial base Zhenxing district, poor areas and rapid urbanization areas of urban and rural planning and regional overall development problems. The main contents of this study are as follows: (1) the first and second parts, firstly, the basis of the topic is expounded, and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topic is emphasized. At last, the thesis frame and technical route are constructed, from the theory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he theory of land ecology, the sustainable utilization of land resources. Ecological vulnerability theory and ecological footprint theory and other aspects of the main related theories of land carrying capacity. (2) the third and fourth parts, the sustainability of land resources carrying capacity evaluation analysis. It can be divided into two categories: one is the assessment of carrying capacity of land resources based on land classification, the emphasis is to evaluate the carrying capacity of cultivated land population and the population carrying capacity of construction land; Based on the evaluation results of two types of land, the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of carrying capacity of land resources is carried out. The second is the evaluation of land ecosystem carrying capacity based on ecological footprint, which focuses on the general situation of land ecosystem and the evaluation of land ecosystem carrying capacity in the study area. The future ecosystem carrying capacity of the study area is forecasted. (3) the fifth and sixth parts, combined with the overall situation of land use in Shenyang Economic Zone and the results of the evaluation and analysis of the carrying capacity of the economic zone, are based on the ecological matrix. The ecological infrastructure pattern of the study area is constructed by the three elements of ecological plaque and ecological corridor, and the policy suggestions on the optimal allocation of land resources in Shenyang Economic Zone are put forward.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F301.2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关正;;沈阳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J];国土资源;2010年04期

2 李靖宇;吴超;;沈阳经济区发展为现代产业基地的定位论证[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1年01期

3 肖明军;张礼庆;;府际管理视野下的沈阳经济区区域协调与协作问题研究[J];科技信息;2011年28期

4 金婷;;沈阳经济区科技实力评价探析[J];科技成果纵横;2012年03期

5 王永超;吴晓舜;刘洋;王士君;;基于可达性的沈阳经济区中心地空间结构演变[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3年01期

6 黄玉;;沈阳经济区新城、新市镇土地利用情况研究——以沈阳市为例[J];国土资源;2014年06期

7 王宇楠;;沈阳经济区发展现代物流业对策[J];科技创业月刊;2012年02期

8 关伟;王宁;;沈阳经济区经济与环境耦合关联分析[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4年03期

9 张妍;;以技术创新推进沈阳经济区新型工业化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1年21期

10 韩瑞玲;佟连军;朱绍华;路紫;;基于ARMA模型的沈阳经济区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研究[J];地理科学;2014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正伟;张洋;;省属师范大学服务沈阳经济区教育发展方式转变的创新机制研究[A];第八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李海明;;沈阳经济区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研究[A];第十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经济管理与人文科学分册)[C];2013年

3 曹萌;戴均良;鲍明;王雷;韩福文;李泽淳;张仁民;赵丹丹;高玉侠;邵慧爽;于芳;杨潇慧;周微微;;设置专区、分署统筹 政策先导、制度保障——沈阳经济区体制创新与政策环境研究[A];辽宁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研究报告:辽宁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2008年重大招标课题研究成果集[C];2009年

4 郑鸿;杨英;;抓住十二届全运会契机,快速发展沈阳经济区体育产业的对策研究[A];第八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朱绍毅;徐炳道;;沈阳经济区战略研究[A];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获奖成果汇编(2003—2004年度)[C];2003年

6 曹萌;高玉侠;;沈阳经济区体制创新与政策环境研究[A];创新沈阳文集(C)[C];2009年

7 张思源;;浅谈沈阳经济区中的“沈阳”意义[A];创新沈阳文集(C)[C];2009年

8 梁启东;;沈阳经济区一体化是科学发展的大战略[A];科学发展与社会责任(B卷)——第五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文集[C];2008年

9 李宏吉;;沈阳经济区开展区域性立法协作的模式与路径选择[A];创新沈阳文集(D)[C];2009年

10 耿乃国;吴龙满;;以国际产业转移促进沈阳经济区产业结构调整策略研究[A];第九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经济管理与人文科学分册)[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冯贵盛;阜新纳入沈阳经济区的意义[N];辽宁日报;2008年

2 王忠陆;沈阳经济区书记市长联席会议市长工作会议召开[N];营口日报;2008年

3 本溪市社科联;发挥哲学社会科学功能促进沈阳经济区发展[N];沈阳日报;2008年

4 记者 刘洋;沈阳经济区将开通多条城际公交[N];沈阳日报;2009年

5 丁坤仁;沈阳经济区将建环区高速路[N];中国旅游报;2009年

6 记者 葛传东 张莉莉;2009年沈阳经济区市委书记市长联席会议在沈阳举行[N];辽宁日报;2009年

7 记者 王忠陆;沈阳经济区书记市长联席会议举行市长工作会议[N];营口日报;2009年

8 辽宁社会科学院 李晓南;促进沈阳经济区文化产业发展的思考[N];辽宁日报;2010年

9 记者 陈梦阳 姜敏;沈阳经济区“升级”[N];新华每日电讯;2010年

10 本报记者 张晓琳;沈阳经济区升级 带动周边交通和旅游业发展[N];证券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董凤丽;区域合作背景下沈阳经济区农业产业结构演进及效益评价[D];沈阳农业大学;2011年

2 韩瑞玲;沈阳经济区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2012年

3 梁启东;沈阳经济区经济空间特征与一体化发展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3年

4 边振兴;沈阳经济区核心地带村庄用地转型与调控研究[D];沈阳农业大学;2010年

5 吴涛;辽宁实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金融支持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于悦;沈阳经济区检验检疫区域一体化管理模式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4年

2 刘怡廷;沈阳经济区的养老保险城乡统筹制度研究[D];辽宁大学;2015年

3 刘双百;沈阳经济区知识产权保护问题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16年

4 刘兴广;沈阳经济区土地资源承载力评价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4年

5 张翠娟;沈阳经济区的战略定位研究[D];辽宁大学;2011年

6 杨友宝;基于集聚效应视角的沈阳经济区演化过程与机制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7 刘林鑫;沈阳经济区产业集聚互动发展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2年

8 杨欢;沈阳经济区就业服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辽宁大学;2012年

9 王瑜;沈阳经济区工业经济增长的内部空间关联分析与预测[D];辽宁师范大学;2013年

10 吴超;基于新型工业化的沈阳经济区发展导向探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33201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zylw/233201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7c3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