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50年山东省农业气候资源变化特征
[Abstract]:Based on the daily meteorological observation data of 90 meteorological stations in Shandong Province from 1961 to 2010, the temporal and spatial vari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agricultural climate resources such as light, heat and water in the growth season of winter wheat and summer maize in this region were compared and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temperature indexes of winter wheat and summer maize in Shandong Province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in the growing season, especially in winter wheat growing season, the sunshine hours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the precipitation and dryness had no significant changes, and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changes in precipitation and dryness in winter wheat and summer maize growing season in Shandong Province. The evapotranspiration of summer maize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in the growing season.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agro-climatic resources in winter wheat and summer maize growing season was about meridional or zonal increasing or decreasing. The vari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agricultural climate resources in different regions are obviously different in the past years. The rising trend of temperature indexes in western Shandong is weak, the decreasing trend of sunshine hours in central Shandong and southwest Shandong is the most significant, and the decreasing trend of evapotranspiration and drying degree is the most significant in the west of Shandong. The precipitation increase trend in winter wheat growing season is obvious in central and southeastern Shandong, and the precipitation increasing trend in summer maize growing season in central Shandong and southern Shandong is obvious. The increase of heat resources in Shandong Province is conducive to the development of winter wheat at all stages of the growing season, but the difficulty of controlling plant pests and diseases and the increased risk of high-temperature heat damage to crops, and the decrease in sunshine hours are not conducive to photosynthesis in the growing period of crops. The decrease of evapotranspiration is beneficial to the preservation of soil moisture.
【作者单位】: 山东省气候中心;济南市气象局;山东省气象服务中心;
【基金】: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GYHY201306034)资助
【分类号】:S162.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王长燕;赵景波;李小燕;;华北地区气候暖干化的农业适应性对策研究[J];干旱区地理;2006年05期
2 刘志娟;杨晓光;王文峰;;气候变化背景下中国农业气候资源变化Ⅳ.黄淮海平原半湿润暖温麦-玉两熟灌溉农区农业气候资源时空变化特征[J];应用生态学报;2011年04期
3 杨晓光;李勇;代姝玮;刘志娟;王文峰;;气候变化背景下中国农业气候资源变化Ⅸ.中国农业气候资源时空变化特征[J];应用生态学报;2011年12期
4 董旭光;邱粲;刘焕彬;孟祥新;王栋成;王静;曹洁;;山东省日照时数的气候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J];中国农业气象;2013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叶彩华;栾庆祖;胡宝昆;;北京市农业热量资源变化特征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15期
2 吴丽丽;罗怀良;;国内农业生产对气候变化的脆弱性与适应对策研究进展[J];亚热带水土保持;2010年01期
3 杨金虎;王鹏祥;白虎志;姚玉璧;;中国西北空中可降水量的年内非均匀性特征[J];干旱区地理;2008年02期
4 张晓煜;刘静;张亚红;张磊;官景得;;中国北方酿酒葡萄气候适宜性区划[J];干旱区地理;2008年05期
5 王长燕;赵景波;郁耀闯;;清代民国时期黄河上游洪水灾害——以兰州地区为例[J];干旱区地理;2008年06期
6 王旭东;李忠;包伟民;陈凌云;;乌海气候生产力对气候暖干化的响应[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0年12期
7 贺伟光;;2011年秋季连阴雨对周口市作物生长影响及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31期
8 庞华基;傅刚;梁卫芳;;2010-2011年冬麦区特大干旱转折性降水天气的过程分析[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3年06期
9 张朝;王品;陈一;张帅;陶福禄;刘晓菲;;1990年以来中国小麦农业气象灾害时空变化特征[J];地理学报;2013年11期
10 李楠楠;介冬梅;刘洪妍;刘利丹;葛勇;郭梅娥;阳金秀;陈雪松;;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河南省粮食安全综合评价[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4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丁丽佳;;潮州气候变化特征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和对策[A];中国气象学会2007年年会气候变化分会场论文集[C];2007年
2 张德汴;仝文伟;韩杰;李跃华;王二虎;鲁建立;;气候变化对河南省农业生产影响分析[A];中国气象学会2008年年会气候变化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3 王旭东;李忠;包伟民;陈凌云;;乌海气候生产力对气候暖干化的响应[A];第28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4应对气候变化,,发展低碳经济[C];2011年
4 王胜;丁霞;谢五三;唐为安;;基于灰色关联的安徽省农业气象灾害年景评估研究[A];第28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11气象与现代农业[C];2011年
5 薛继亮;;气候变化、水利建设与我国粮食生产适应性研究[A];2012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2012年专刊(一)[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张怀坤;全球变暖条件下农业可持续发展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2 邓刚;气象因子的变化对黑龙江省森林病虫害影响的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2年
3 艾治勇;长江中游地区气候变化特点及双季稻适应性高产栽培技术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2年
4 贺闽;植物病原真菌与昆虫病原真菌侵染寄主表皮的分子机制研究[D];重庆大学;2012年
5 张柱亭;亚洲玉米螟对气候变暖的响应及其对温度胁迫的适应机制研究[D];沈阳农业大学;2013年
6 杜立丰;基于重组自交系的小麦光温生产效率特点及品种选育与栽培策略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2年
7 李克南;华北地区冬小麦—夏玉米作物生产体系产量差特征解析[D];中国农业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苏坤慧;河南省小麦生产对气候变化响应及适应度评价[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2 王琳;APSIM模型应用于华北平原作物生产潜力和节水优化模式[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7年
3 宁金花;气候变率和变化对中国北方冬小麦气候生产力的影响[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8年
4 项艳;AquaCrop模型在华北地区夏玉米生产中的应用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9年
5 吴丽丽;川中丘陵区气候变化对粮食产量的影响[D];四川师范大学;2010年
6 袁彬;气候变化下东北春玉米气候生产潜力及农业气候资源利用率[D];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2012年
7 杨若子;东北地区玉米低温冷害指标及其风险研究[D];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2012年
8 李敏;区域农业旱灾适应性动态变化初探[D];河北师范大学;2012年
9 李涛;河北省重要自然湿地退化与关联因子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3年
10 高辉明;北方冬麦区小麦适应气候变化的品种演化规律的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宋燕;季劲钧;朱临洪;张世英;;20世纪80年代中期全球变暖前后亚非夏季风特征分析[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7年02期
2 刘昌明,李丽娟;华北水资源问题与对策[J];科技和产业;2002年02期
3 杨晓光,陈阜,宋冬梅,宫飞,朱文珊;华北平原农业节水实用措施试验研究[J];地理科学进展;2000年02期
4 杜军;边多;胡军;廖健;周明君;;西藏近35年日照时数的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J];地理学报;2007年05期
5 林学椿,于淑秋,唐国利;中国近百年温度序列[J];大气科学;1995年05期
6 李新;中国华北和西北地区水量短缺对农业的压力及对策[J];干旱区地理;2002年04期
7 郭志梅,缪启龙,李雄;中国北方地区近50年来气温变化特征及其突变性[J];干旱区地理;2005年02期
8 刘波;马柱国;;过去45年中国干湿气候区域变化特征[J];干旱区地理;2007年01期
9 刘德祥,董安祥,陆登荣;中国西北地区近43年气候变化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05年02期
10 郭良才;岳虎;王强;王耀悉;;河西走廊干旱区农业气候资源变化特征[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08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建军;;和田农业气候资源的变化特征及其利用现状[J];新疆气象;1991年10期
2 罗怀良;四川洪雅县农业气候资源的开发利用[J];资源开发与市场;2000年01期
3 王又丰,张义丰,刘录祥;淮河流域农业气候资源条件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1年03期
4 黄浩辉,刘锦銮,陈新光;地理信息系统在广东省农业气候资源分析中的应用[J];广东气象;2001年04期
5 郭建平 ,高素华;我国西部地区农业开发与农业气候资源高效利用[J];中国地理科学文摘;2002年04期
6 伏洋;李凤霞;周宏伟;;青海省种植业结构调整对农业气候资源适应性的对策研究[J];青海气象;2002年03期
7 张凌云,李家文;柳州地区蔬菜规模开发农业气候资源利用前景分析[J];广西气象;2003年01期
8 祖世亨,季生太,杜春英,王育光;比利时与哈尔滨农业气候资源对比分析[J];黑龙江气象;2003年03期
9 林孝松;农业气候资源研究进展[J];海南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4期
10 林孝松;区域农业气候资源地理信息系统的研制及应用[J];资源开发与市场;2004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纪瑞鹏;陈鹏狮;冯锐;张淑杰;武晋雯;张玉书;;农业气候资源综合评价方法研究——以辽宁省为例[A];第七届全国优秀青年气象科技工作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2 姜莉;;呼伦贝尔市农业气候资源分析[A];2003年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C];2003年
3 纪瑞鹏;陈鹏狮;冯锐;武晋雯;张玉书;;农业气候资源综合评价方法研究——以辽宁省为例[A];粮食安全与现代农业气象业务发展——2008年全国农业气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4 朱宝;孙佳丽;胡荣辰;魏晓奕;翟伶俐;;近50年江苏农业气候资源的变化特征分析[A];S10 气象与现代农业发展[C];2012年
5 朱宝;孙佳丽;胡荣辰;魏晓奕;翟伶俐;;近50年江苏农业气候资源的变化特征分析[A];第九届长三角气象科技论坛论文集[C];2012年
6 万奎;张克中;顾丽华;;德清农业气候资源变化分析[A];第六届长三角气象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9年
7 晏路明;;可拓工程方法在农业气候资源评价中的应用[A];新世纪 新机遇 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下册)[C];2001年
8 仝文伟;张玉娟;郭艳玲;王二虎;;气候变化背景下农业气候资源开发应用研究综述[A];第28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11气象与现代农业[C];2011年
9 王海东;杜方;;阜阳市近年主要农业气候资源变化特点与种植业应对措施[A];中国气象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10 杨健;;缙云县农业气候资源的开发利用与特点[A];第二届浙江中西部科技论坛论文集第二卷(气象分卷)[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4条
1 姜梅林;农业气候资源数字化图集编制启动[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8年
2 钟燕平;“中国农业气候资源数字化图集编制”项目启动[N];农民日报;2008年
3 通讯员 汤傼;开发利用“两高”沿线农业气候资源[N];中国气象报;2011年
4 通讯员 杨春宝邋蒋小莉 记者 郭军;延安开发利用农业气候资源[N];陕西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黄爱军;江淮地区近50年农业气候资源时空变化及稻麦生产响应特征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魏兴萍;重庆地区农业气候资源及其信息化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06年
2 潘静;辽宁省农业气候资源综合评价方法研究[D];东北大学;2010年
3 赵现平;太行山区农业气候资源开发应用研究[D];兰州大学;2006年
4 王红菊;阿克苏地区主要农业气候资源分析[D];新疆师范大学;2006年
5 谯捷;川西高原农业气候资源变化特征研究[D];兰州大学;2012年
6 赵一飞;近50年来甘肃河东地区农业气候资源变化及其对农牧业的影响[D];西北师范大学;2013年
7 许可;川中丘陵地区农业生态气候适宜度动态分析[D];四川师范大学;2009年
8 谢先全;福建省农业气候资源信息系统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9 余情;重庆市农业气候资源精细化模拟方法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09年
10 程远;气候变化背景下基于GIS的黑龙江省农业气候资源分析[D];东北农业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45224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zylw/24522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