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资源科学论文 >

江汉平原耕地资源生态安全状况及空间集聚格局

发布时间:2019-09-29 17:48
【摘要】:江汉平原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棉油基地及城市化快速扩张的典型地区,研究其耕地资源生态安全状况及空间集聚格局可为保障区域粮食安全及促进耕地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参考。运用"隐患 状态 免疫"模型,构建耕地资源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改进型全排列多边形综合图示法和空间自相关法对江汉平原耕地资源生态安全的时空差异特征及空间集聚格局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江汉平原耕地资源生态安全整体水平较低,耕地资源生态安全综合指数为0.228,处于不安全状态,历年耕地资源生态安全综合指数呈波动趋势,耕地生态系统呈不稳定状态;江汉平原各市县耕地资源生态安全空间集聚现象不显著,呈从集聚向离散化扩展的变化趋势,尚未形成较为稳定的空间格局;城市化进程加速和非农用地扩张引起的耕地资源大量流失,是导致目前江汉平原耕地生态安全水平较低的主要原因。
【图文】:

全排列


单加权法相比,全排列多边形图示法不用专家主观评判确定权重的大小,减少主观随意性,计算简洁方便,可操作性强,评价结果可通过图示反映,简洁易懂。全排列多边形图示指标法定义为:设共有N个指标,以这些指标的上限值为半径构成一个中心N边形,各指标值的连线构成一个不规则的中心N边形,其顶点是N个指标首尾相接的全排列,N个指标总共可以构成(n-1)!/2个不同的不规则的中心N边形,综合指数定义为所有这些不规则多边形面积的均值与中心多边形面积的比值[20](图2)。指标值的标准化处理中,由于原方法采用双曲线函数方法存在着无法识别指标性质,判断指标阈值主观性较大等问题,本文在对指标进行标准化处理时进行了相应的改进,采用极差标准化法对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计算公式如下:Si=(Xi-Ximin)/(Ximax-Ximin)(1)Si=(Ximax-Xi)/(Ximax-Ximin)(2)Si为标准化后的指标值,Xi为指标原始值,Ximin为该指标最小值,Ximax为指标最大值。式(1)为正向指标标准化方法,,式(2)为负向指标标准化方法,标准化后的指标值在区间[0,1]之间。图2全排列多边形图示法图示利用n个指标可以做出一个中心正n边形,n边形的n个顶点为Si=1时的值,中心点为Si=0时的值。全排列多边形综合指数S计算公式为:S=2∑i,ji≠jsi*sjn(n-1)(3)式(3)中,S为评价对象的综合指数;Si为第i

生态安全,江汉平原,免疫力,隐患


综合指数相对变化率为87%;其次是1996-2000年,耕地资源生态安全综合指数相对变化率是83.3%;最低的是2000-2004年,其相对变化率是72.5%,低于平均水平。结合江汉平原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可知,2004-2008年耕地资源生态安全综合指数最高值对应于该区域经济快速发展时期,耕地资源生态安全综合指数变化率反映了江汉平原社会经济对耕地资源生态安全的冲击程度。通过全排列多边形综合图示法可以直观反映各项参评指标的变化趋势和各指标对评价目标的影响程度(图4)。根据指标的性质可以看出,正向指标的指标值越大,表示其对评价目标有较大的正影响;负向指标值越小,表示其原始值越大,对评价目标的抑制作用越强。从图4可以看出,在参评指标中耕地面积减少速度变化率、水域面积比重变化率和绿地面积比重变化率的指标值均较小;指标值保持较高的是单位耕地面积化肥使用量变化率、建设用地扩张速度变化率、土地垦殖系数变化率和田埂系数变化率。从指标值的变化来看,GDP增长速度变化率、城市化水平变化率和经济密度变化率指标值波动较大,其他指标在1996-2008年期间变化相对较为稳定。结合各评价指标的性质分析,GDP增长速度变化率、城市化水平变化率、经济密度变化率3个社会经济隐患是江汉平原耕地资源生态安全的最大隐患,由GDP增长速度增长过快和城镇化进程加快带来的耕地流失已成为江汉平原耕地资源生态安全的最大威胁。同时由于江汉平原水域面积比重和绿地面积比重不断下降,水体、绿地等生态用地对耕地生态系统的调节作用不明显,加上耕地生态系统本身修复能力较低,最终导致江汉平原耕地资源生态安全水平偏低,耕地
【作者单位】: 华中农业大学土地管理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主体功能区空间规划管制下群体福利均衡与农田生态补偿研究”(40901288)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主体功能区划框架下农田生态环境补偿制度设计及效应——‘两型社会’试验区的实证研究”(09CJY021)
【分类号】:F323.21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红波;张安录;;我国耕地资源生态安全的时空差异分析[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7年06期

2 高凯;周志翔;杨玉萍;;长江流域土地利用结构及其空间自相关分析[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0年S1期

3 付红娜;谭术魁;;湖北省近十年耕地生态安全问题及对策研究[J];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08年01期

4 吕建树;吴泉源;张祖陆;刘洋;;基于RS和GIS的济宁市土地利用变化及生态安全研究[J];地理科学;2012年08期

5 徐美;朱翔;刘春腊;;基于RBF的湖南省土地生态安全动态预警[J];地理学报;2012年10期

6 王千;金晓斌;周寅康;;河北省耕地生态安全及空间聚集格局[J];农业工程学报;2011年08期

7 余健;房莉;仓定帮;朱琳;卞正富;;熵权模糊物元模型在土地生态安全评价中的应用[J];农业工程学报;2012年05期

8 李超;张祥义;张海涛;张利;王树涛;;河北省近20年耕地资源安全动态变化及驱动力分析[J];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14年01期

9 裴欢;魏勇;王晓妍;覃志豪;侯春良;;耕地景观生态安全评价方法及其应用[J];农业工程学报;2014年09期

10 吴涛;任平;;基于物元模型的四川省土地生态安全评价[J];河南农业科学;2014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桂荣;朱文静;;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生态建设[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2 武传花;李医民;;一类云杉蚜虫与其天敌相互作用模型的自适应模糊控制[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22期

3 申世广;费文君;;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生态性探讨——以东海县城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27期

4 崔艳琳;盖艾鸿;孙鹏举;张军;;甘肃省不同生态区耕地压力差异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32期

5 汤博;李俊生;罗建武;;湿地生态风险评价综述[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13期

6 胡剑平;;人文视野里的审丑危机与夹缝中的生态写作教育[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10期

7 赵清;杨志峰;张珞平;陈宗团;;生态城市特征性指标的辨析及其应用[J];安全与环境学报;2007年02期

8 尚玲玲;林艳新;;镇域生态环境风险定量分析[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1年10期

9 李兴锋;;应对气候变化背景下我国化学品污染防治立法完善研究[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10 刘引鸽;徐春迪;袁晓红;;土地生态风险分析及对策——以宝鸡市为例[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Measurement of Spatial Auto-adjacency for Land Use[A];发挥资源科技优势 保障西部创新发展——中国自然资源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11年

2 吴文婕;石培基;杨雪梅;宫继萍;董翰蓉;;石羊河流域绿洲城市水土资源生态风险评价——以武威市为例[A];发挥资源科技优势 保障西部创新发展——中国自然资源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11年

3 周亮;;基于规划管理的山地低碳生态城指标体系构建探索——重庆生态城指标体系初探[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四卷)[C];2010年

4 刘晓丽;;基于资源环境承载力的生态城市规划指标体系研究[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四卷)[C];2010年

5 丁玉洁;;我国生态城市建设的内涵、特点及面临的挑战[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C];2009年

6 段光辉;刘沛林;;构建衡阳市和谐人居环境的生态战略[A];人居环境学研究论文集[C];2007年

7 ;Fuzzy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of Urban Ecological Safety in Shenzhen City[A];Proceedings of the 2011 Chinese Control and Decision Conference(CCDC)[C];2011年

8 王云才;;由生态城市多元化格局看生态比较教育体系[A];中国风景园林教育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9 李铁松;王文敬;任德有;李剑;;我国城市人居环境与经济发展协调度实证研究——四川南充城市案例[A];第三届(2008)中国管理学年会论文集[C];2008年

10 陈仙波;戚丽英;;生态城市建设与生态旅游——以浙江省安吉县为例[A];生态城市建设与生态危机管理——中国未来研究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凡;北极生态保护法律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2 吴建平;人类自我认知与行为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3 修丽娜;基于OWA-GIS的区域土地生态安全评价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4 钱铭杰;区域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模式与评价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5 周承聪;信息服务生态系统运行与优化机制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6 刘德胜;创新型中小企业基因及作用机理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7 孟祥江;中国森林生态系统价值核算框架体系与标准化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1年

8 张昊哲;我国城市总体规划文本中环境政策表达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9 徐雁南;生态园林城市评价指标体系优化与应用[D];南京林业大学;2011年

10 蔺雪峰;生态城市治理机制研究[D];天津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任中起;国家生态安全评价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2 杨玉林;大连市生态城市建设模式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3 李红薇;生态文明建设的产业结构研究[D];天津理工大学;2010年

4 张黎丽;西部地区生态文明建设指标体系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5 张惠芬;城市生态环境需水量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8年

6 肖衡;基于组织生态理论的供应链演化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0年

7 毕继锋;北运河下游湿地浮游动物群落生态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王维;我国城市化进程引起城乡生态位变化问题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11年

9 艾明珠;关于人口老龄化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负效应的生态哲学解读[D];沈阳工业大学;2011年

10 孙晶慧;区域生态供应链环境绩效评价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陶青山;李江风;王建龙;;土地可持续利用预警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02期

2 李景保;代勇;尹辉;王建;帅红;胡巍;常疆;;1950-2009年洞庭湖流域农业旱灾演变特征及趋势预测[J];冰川冻土;2011年06期

3 李玉平;蔡运龙;;河北省土地生态安全评价[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网络版(预印本);2007年03期

4 李娅婷;张妍;;北京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评价研究[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9年01期

5 许学工,林辉平,付在毅,布仁仓;黄河三角洲湿地区域生态风险评价[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1期

6 李玉平;蔡运龙;;河北省土地生态安全评价[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6期

7 郭建宏;钱莲文;彭道黎;欧阳钟辉;;中国区域可持续发展综合优势能力空间关联分析[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7年02期

8 朱红波;张安录;;我国耕地资源生态安全的时空差异分析[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7年06期

9 徐丽华;岳文泽;;上海市人口分布格局动态变化的空间统计研究[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9年03期

10 舒帮荣;刘友兆;徐进亮;何蓓蓓;吴冠岑;;基于BP-ANN的生态安全预警研究——以苏州市为例[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0年09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贾科利;基于遥感、GIS的陕北农牧交错带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效应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张传华;耕地生态安全评价研究[D];西南大学;2006年

2 王军;石家庄市耕地动态变化与生态安全评价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9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茜;耕地资源破坏的经济损失管理[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2年06期

2 徐梦洁,濮励杰,彭补拙;耕地资源等值模型的建立及应用[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2年02期

3 刘沐生,刘守江,苏智先,唐炎林;江西省耕地资源现状及保护对策的研究[J];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3期

4 张余良;孙长载;李明悦;;天津农业耕地资源现状及存在的问题[J];天津农业科学;2006年03期

5 武宏文;李世平;;经济社会发展对耕地资源的影响及其对策研究—以陕西省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19期

6 陆敬山;李玉平;蔡运龙;;邢台市耕地变化及耕地资源的合理配置[J];湖北农业科学;2007年01期

7 蒋满元;唐玉斌;;论我国耕地资源的保护与利用[J];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8 田淑英;;中国耕地资源流失的动因分析[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7年09期

9 金建君;王玉海;刘学敏;;耕地资源非市场价值及其评估方法分析[J];生态经济;2008年11期

10 李保莲;周慧;;河南省耕地资源分析与供需预测[J];河南农业科学;2008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邓先瑞;严玲;杨淑玲;;湖北省耕地资源及其可持续利用对策[A];湖北省土地学会成立二十周年论文集[C];2000年

2 邢世和;李蔓;;耕地资源价值及其研究进展[A];2007年福建省土地学会年会征文集[C];2007年

3 邢世和;刘留辉;;耕地资源持续利用及其评价研究进展[A];2007年福建省土地学会年会征文集[C];2007年

4 孙习稳;杜新波;;对建立我国新时期耕地资源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几点思考[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科技工作者的历史责任——中国科协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C];2003年

5 朱红波;;我国耕地资源质量安全及其现状分析[A];2008年中国土地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6 廖和平;王玄德;沈燕;邓健;;基于耕地资源价值的耕地保护区域补偿标准探讨——以重庆市为例[A];中国山区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与人地协调发展研究[C];2010年

7 乔木;马虹;;新疆耕地资源卫星遥感调查数据分析研究摘要[A];地理教育与学科发展——中国地理学会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2年

8 朱红波;;粮食安全的耕地资源保障措施研究[A];湖北省人民政府第三届湖北科技论坛“三农问题与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分论坛论文集[C];2005年

9 蔡运龙;霍雅勤;;中国耕地资源的价值重建及其区域差异[A];《自然地理学与生态建设》论文集[C];2006年

10 陆兴和;;未来十年:黔南粮食、人口与耕地资源问题[A];布依学研究(之二)——贵州省布依学会首届年会暨第二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梁旭东;推进“三个平台”建设 切实保护耕地资源[N];抚顺日报;2013年

2 西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罗杰 段豫川 丁声源;如何实现我国耕地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N];光明日报;2013年

3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 秦中春;城镇化过程中如何保护耕地资源[N];中国财经报;2013年

4 刘海涛;梨树有效保护耕地资源[N];吉林日报;2008年

5 通讯员 张绪勇 李宏岳 包艳妮;镇原建立新机制全力保护耕地资源[N];陇东报;2011年

6 张鹤林;既保耕地资源 又保建设发展[N];贵州日报;2013年

7 湖南省衡阳市财政局 戴晓华;耕地资源货币化是农村改革突破口[N];中国财经报;2008年

8 记者 白剑峰;依法严格保护耕地资源[N];人民日报;2000年

9 本报记者 李薇薇 通讯员 邓天新;永仁耕地资源开发保护实现占补平衡[N];楚雄日报(汉);2013年

10 本报记者 董金霞;保护耕地资源 保障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N];甘肃经济日报;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张士功;耕地资源与粮食安全[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5年

2 黄成毅;成都平原耕地资源系统协同性分析与调控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1年

3 何蓓蓓;区域耕地资源安全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9年

4 黄凤兰;保障粮食安全条件下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时间模型及政策模拟[D];兰州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丽莉;论我国保护耕地资源的法律制度[D];重庆大学;2009年

2 李明利;基于条件价值法的耕地资源非市场价值评估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9年

3 邓立;成都市耕地资源预警及对策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0年

4 王扬;哈尔滨市耕地资源价值测算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13年

5 叶姗;耕地资源社会价值评估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3年

6 邓元亮;湖北省耕地资源及其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9年

7 段亚枫;河北省人口与耕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9年

8 蒋冬梅;耕地资源综合价值内涵及其量化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9年

9 刘帅;怀来县耕地资源预警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1年

10 陈园园;山东省耕地资源安全评价[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54405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zylw/254405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03f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