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资源科学论文 >

汉江水源地土地资源承载力时空格局研究

发布时间:2020-02-19 13:25
【摘要】:从粮食、耕地、人口的角度出发,利用土地承载模型、土地承载指数和趋势分析法,借助GIS技术,研究了汉中市县域尺度土地承载力的时空变化特征,并预测了该市2020年耕地资源承载潜力。结果表明:(1)从时间上来看,20世纪90年代汉中市土地承载处于人粮基本平衡状态,2000年以后土地承载指数开始上升,人粮关系出现紧张,截至2010年表现为土地过载现象。(2)空间来看,宁强、略阳、西乡自20世纪90年代始人口就略显超载,山区县由农业生产粗放的经营转为多种因素综合作用下的区域粮食安全隐患。(3)对比2020年全国粮食作物单产为5 370~5 810kg/hm2,加快农业内部结构调整,加强农业科技投入力度,可在区域范围内保证粮食安全。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亮;吕耀;郑华玉;;城市土地承载力研究进展[J];地理科学进展;2010年05期

2 葛向东,张侠,彭补拙,濮励杰;耕地存量临界警戒和耕地非农占用成本的警度修正方法初探[J];地理科学;2002年02期

3 郭秀锐,毛显强;中国土地承载力计算方法研究综述[J];地球科学进展;2000年06期

4 封志明;;中国未来人口发展的粮食安全与耕地保障[J];人口研究;2007年02期

5 岳晓燕;宋伶英;;土地资源承载力研究方法的回顾与展望[J];水土保持研究;2008年01期

6 谭波;傅瓦利;;基于生态足迹的巫山县土地承载力研究[J];水土保持研究;2010年05期

7 张静;马彩虹;王启名;姬文武;;汉中市土地利用变化的动态变化研究[J];水土保持研究;2012年01期

8 危锋;常庆瑞;郑顺安;;汉中市退耕还林与可持续发展[J];西北林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9 郑振源;中国土地的人口承载潜力研究[J];中国土地科学;1996年05期

10 陈印军;易小燕;方琳娜;李倩倩;;中国耕地资源及其粮食生产能力分析[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2年06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志国;;安阳市粮食生产与水土资源相关分析[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11年09期

2 杨柯;;农业机器人触觉技术在土地开垦中的应用[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15期

3 赵鑫;刘平;曾灿;;小城镇不同空间发展模式的土地承载指数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22期

4 王婉如;张加恭;曹隆坤;陈玩菊;许春香;;我国土地人口承载潜力的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07期

5 王涛;刘劲松;吕昌河;王卫;;京津冀地区农业土地资源潜力分类评价[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19期

6 张喜荣;蔡艳蓉;赵晶;高照良;;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造成的危害及其综合治理措施[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28期

7 修丽娜;;城市土地承载力分析——以天津滨海新区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34期

8 覃玲玲;周兴;;基于生态承载力的产业布局与结构优化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16期

9 靳海亮,金继读;贾汪区土地人口承载力研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2期

10 程克坚,彭补拙,濮励杰;干旱区绿洲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研究——以吐鲁番市为例[J];安徽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巍巍;张玉环;韩保新;桑燕鸿;黄报远;洪滨;;北部湾区域土地资源承载力分析[A];2011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C];2011年

2 白宏涛;朱祉熹;曲艳敏;;滨海新区战略环境评价中的土地承载力评价思路[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四卷)[C];2009年

3 白宏涛;王会芝;乔盛;;土地资源承载力在城市发展战略环境评价中的应用研究[A];201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卷)[C];2010年

4 穆广荣;王万茂;陆效平;;土地资源的平衡与土地管理[A];土地资源永续利用与土地使用管制——'98海峡两岸土地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5 张凤荣;;大陆沙漠化状况、成因及其防治对策[A];土地利用与城乡发展——2000海峡两岸土地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6 张洪业;邵晓梅;;研究土地劳动力承载能力的意义和途径[A];土地覆被变化及其环境效应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7 张磊;潘婕;陶生才;;1961-2011年临沂市气温变化特征分析[A];S3 聚焦气候变化,探索低碳未来[C];2012年

8 任泉;张山清;马文惠;蔡新婷;荆海亮;;全球变暖背景下的新疆达坂城地区气候变化特征分析[A];S3 聚焦气候变化,,探索低碳未来[C];2012年

9 龙花楼;邹健;;中国粮食供给安全性时空格局演变研究[A];中国山区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与人地协调发展研究[C];2010年

10 陈印军;易小燕;方琳娜;李倩倩;;中国耕地资源及其粮食生产能力分析[A];2012年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元林;高原湖泊流域可持续发展理论及评价模型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2 单娜娜;中国土地利用规划中的耕地保护目标选择[D];浙江大学;2010年

3 梁红梅;中国种植业优势区域及其耕地保护策略[D];浙江大学;2011年

4 汪友结;城市土地低碳利用的外部现状描述、内部静态测度及动态协调控制[D];浙江大学;2011年

5 廖炜;丹江口库区土地利用变化与生态安全调控对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6 张涛;基于环境约束的江苏能源消费结构优化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0年

7 宋福忠;畜禽养殖环境系统承载力及预警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8 王荧;我国农地非农化配置效率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9 许德林;农地非农化调控的市场机制与政府管制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1年

10 丛屹;城市土地有偿使用制度的改革与实践[D];东北财经大学;200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刘思萌;河北省人口—耕地—粮食系统协调性评价及其调控[D];云南财经大学;2014年

2 许志榕;资源型城市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及开发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3年

3 马晓燕;陇川县耕地资源安全评价研究[D];云南大学;2014年

4 张春艳;克氏针茅草原芽库及主要植物有性生殖对模拟增雨和氮沉降的响应[D];东北师范大学;2014年

5 张义升;基于Logistic模型的食物供给情况模拟分析[D];山东农业大学;2014年

6 杨转琴;汉中市土地综合承载力研究[D];长安大学;2014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鑫;刘平;曾灿;;小城镇不同空间发展模式的土地承载指数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22期

2 周厚云,余素华,朱照宇,李世杰,李炳元,文启忠,贺益贤;西昆仑山甜水海钻孔氧化铁指标的R/S分析及其意义[J];冰川冻土;1999年02期

3 施雅风,沈永平,胡汝骥;西北气候由暖干向暖湿转型的信号、影响和前景初步探讨[J];冰川冻土;2002年03期

4 高蓓;栗珂;李艳丽;;陕西近40年气候变化特征的分析[J];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5 张月平,刘友兆,毛良祥,张炳宁;根据承载力确定土地资源安全度——以江苏省为例[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4年04期

6 汤进华,李晖;1991-2001年南昌市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特征研究[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5年02期

7 毕东苏,郑广宏,顾国维,郭小品;城市生态系统承载理论探索与实证——以长江三角洲为例[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5年04期

8 刘传江;朱劲松;;三峡库区土地资源承载力现状与可持续发展对策[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8年04期

9 朱农,王冰;三峡库区奉节县土地承载力与移民安置[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1996年03期

10 肖炳成;试论城市地质环境承载力[J];中国地质;1990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季芸;周世怀;郝晓权;;广东省2000年土地承载力研究[J];热带地理;1990年04期

2 江爱良,卫林,刘允芬;自然资源的转化效率和土地承载力[J];自然资源;1990年05期

3 唐中实,罗有贤;重庆市土地承载力时变趋势与空间分异规律研究[J];重庆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年02期

4 陈传美,郑垂勇,马彩霞;郑州市土地承载力系统动力学研究[J];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年01期

5 王旭光,高玉慧,王英华,王忠伟;黑龙江省土地承载力与农业可持续发展[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01年02期

6 黄国勇,陈兴鹏;甘南藏族自治州土地承载力的系统动力学分析[J];兰州大学学报;2003年04期

7 周金星;李冬雪;漆良华;张旭东;杨

本文编号:258102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zylw/258102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948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