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洪水资源化对策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天津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5
【分类号】:TV213.9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世同;赵凡宇;;避水街道——黄河行滞洪区安全建设探索[J];河南水利;2003年01期
2 屈伟;李迎春;;海河流域蓄滞洪区安全建设与管理[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11年14期
3 李永坤;董传红;顾维举;;文安洼蓄滞洪区洪水风险图编制技术[J];水科学与工程技术;2011年04期
4 周静静;张佩;郑二伟;;河南省海河流域蓄滞洪区规划控制运用方式[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11年13期
5 沈和;陈蓉;邓敏;仇蕾;;我国蓄滞洪区管理制度与政策创新研究[J];水利经济;2011年04期
6 刘友春;闫芳阶;乔立峰;;提高南四湖上级湖正常蓄水位的可行性研究[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11年06期
7 李景宜;石长伟;傅志军;高蕾;屈康庆;;渭河中下游干流洪水资源化效益分析与测算[J];地理研究;2011年08期
8 冯峰;侯云峰;;洪水资源功能与需求耦合效益识别模型研究[J];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9 杨少俊;;关于防洪抗旱的若干构想[J];中国防汛抗旱;2011年04期
10 王莉萍;孙滔;;长江大考[J];珠江水运;2010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毛革;;关于防洪区若干问题的探讨[A];中国水利学会首届青年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3年
2 石宝红;;关于黄壁庄水库防洪调度现代化的思考[A];中国水利学会2007学术年会雨水利用与社会经济环境可持续发展分会场论文集[C];2007年
3 陈晓霞;胡冬梅;韦俊;王菊;薛立梅;;洮儿河流域洪水资源的合理利用[A];第三届全国水力学与水利信息学大会论文集[C];2007年
4 邱海椿;吴东围;朱天赐;;厦门市翔安区洪水资源化应用及保障[A];海峡西岸防抗台风抗洪抢险救灾论坛论文集[C];2007年
5 李传奇;;蓄滞洪区管理中的生态服务价值评估[A];水力学与水利信息学进展 2009[C];2009年
6 戴宗仁;;莆田市洪水资源化应用浅析[A];海峡西岸防抗台风抗洪抢险救灾论坛论文集[C];2007年
7 李瑞川;石宝红;安正刚;;依托科技 实现洪水资源化[A];中国水利学会2006学术年会暨2006年水文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水文水资源新技术应用)[C];2006年
8 赵燕;徐劲;夏水广;;洪水资源利用探讨[A];水工渗流研究与应用进展——第五届全国水利工程渗流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9 王浩;;黄河下游滩区治理的几点建议[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专题论坛特邀报告集[C];2008年
10 许莲英;王小钢;;论江河洪水调蓄区多元生态功能的法律保护[A];水资源、水环境与水法制建设问题研究——2003年中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杨少俊 赵红艳;关于洪水资源化新设想[N];中国水利报;2010年
2 孙英兰;我国开始研究“洪水资源化”[N];中国改革报;2010年
3 ;洪水资源化:人水和谐相处的新探索[N];中国水利报;2004年
4 任东升 满一宏;吉林:专家献策洪水资源化[N];中国水利报;2004年
5 记者 徐根亮 周文卫;蓄滞洪区将分为三类建设[N];中国经济时报;2004年
6 记者刘富亭;河北提升蓄滞洪区保安能力[N];中国水利报;2003年
7 刘锟锋;走洪水资源化路子[N];青岛日报;2009年
8 记者 董学彦;我省4个蓄滞洪区 进入国家名录[N];河南日报;2010年
9 通讯员 王春夏 记者 聂建春;我省蓄滞洪区范围调整[N];安徽日报;2010年
10 周静文;我省国家蓄滞洪区增至3个[N];新华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招;水库的洪水资源化理论和方法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8年
2 张亚;天津市洪水资源化对策研究[D];天津大学;2005年
3 白景昌;基于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的洪灾风险区划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遥感应用研究所);2004年
4 曲兴辉;基于平原水库的水资源调控模式研究[D];河海大学;2005年
5 郑德凤;雨洪资源与地下水资源联合调控理论及应用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6 武晟;洪水管理的几个关键问题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8年
7 毛慧慧;平原河网地区洪水资源利用问题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8 刘攀;水库洪水资源化调度关键技术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9 李景宜;渭河下游洪泛区土地风险区划及安全利用研究[D];兰州大学;2006年
10 涂向阳;基于生态环境需求的雨洪资源存储和开发模式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于丽丽;天津市北系河网洪水资源化蓄滞洪区蓄水研究[D];天津大学;2005年
2 郑敬伟;大黄堡洼蓄滞洪区防洪减灾、洪水资源化、经济发展与生态修复合理模式的探寻[D];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2005年
3 王启元;天津市北系河网中小洪水蓄水优化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4 顾晓蓉;大黄堡蓄滞洪区风险管理系统设计[D];天津大学;2010年
5 徐超;洞庭湖蓄滞洪区人口安置研究[D];湖南大学;2009年
6 周勇;河南省蓄滞洪区和谐发展研究[D];郑州大学;2011年
7 张行行;洪水灾害避难行为及避难路径选择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8 胡坚;蓄滞洪区运用损失快速评估与补偿研究[D];河海大学;2005年
9 马用祥;蓄滞洪区承担防洪任务及规模模糊优选[D];大连理工大学;2002年
10 张阳;中国蓄滞洪区补偿保障体系研究[D];武汉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259854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zylw/25985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