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资源科学论文 >

基于地理空间信息技术的水资源灾害评估方法研究及应用

发布时间:2020-04-03 06:44
【摘要】:水是维系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资源,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但是水资源非正常的发生频率、空间配置和总量及质量直接影响到人类的正常生活,干旱、洪水、水资源污染、缺水等异常水资源现象严重威胁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地理空间信息技术,包括遥感术、地理信息系统和决策支持系统等技术及其结合,是减轻水资源灾害的重要工具和手段,是建立在空间地理水文信息基础上的强大分析决策管理工具,能在减灾中发挥帮助快速、准确决策的作用。本文选取三个不同国家地区的研究阐述了地理空间信息技术在水资源问题上的应用,围绕三种发生在不同国家地区(美国,日本和中国)的水相关灾害进行了评估及减灾研究。 在美国东南地区的干旱中,由于湖水面积理论上可以作为较好的水文指标,论文使用了Landsat卫星影像对湖水面积在干旱期间的变动进行了研究,论述了非监督分类水面积方法,并提出了基于α的改进水指数方法。结果表明非监督分类法对于所研究区的水体面积具有较好的分类效果,流域上游湖泊相对下游湖泊湖水面积对干旱变化更为敏感。因此基于遥感的图像解析可以反映重要水库湖泊受干旱影响的的面积变化情况。在2011年日本东北沿海特大海啸灾后评估中,使用Landsat卫星影像及数字高程模型作为研究工具,揭示了该区域受灾总面积及受灾影像严重性的空间分布及农业受损情况,提出了重灾区灾后损失快速评估的技术路线。结果表明仅福岛地区海啸总淹没区面积约为62.1平方公里,其中农业损失总面积约为3442公顷。结果表明日本的近震中沿海地平区域受海啸冲击最为强烈,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结合可以较好地模拟灾害区淹没面积。在中国衡水的水资源危机研究中,针对水量和水质不足双重问题设计了中水回用系统,并围绕着该系统设计了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决策支持系统用于辅助该系统的管理和运行,用以保障该系统正常运营,发挥社会、经济、环境效益,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 以上研究结果表明使用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及空间决策支持系统对于评估水资源相关灾害,应对水资源危机具有良好的效果。因此,广泛使用地理空间信息技术应是未来我国水资源问题的核心支撑技术之一。
【图文】:

卫星图,密苏里河,洪水


斯加/爱荷华边界附近泛滥成灾,通过对洪水前后的 Landsat 对地观测卫星图对比分析,及时了解水位的变化和洪水的情况,美国政府依据这些资料迅速分 出 水 淹 面 积 , 重 修 防 洪 堤 控 制 洪 水 ( 研 究 区 参 见 图 1-1 , 网 址ttp://remotesensing.usgs.gov/feature/description.php?id=233)。在我国年来的多次重大自然灾害评估中,多光谱遥感技术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例如983 年水利部遥感技术应用中心就用地球资源卫星遥感影像调查发生在三江平挠力河的洪水,成功地获取了受淹面积和河道变化的信息。Zhan 等曾利用多MODIS数据动态监测柬埔寨大水和湄公河洪水[7]。1998年长江流域的特大洪水,光谱遥感对灾情分析,救灾决策发挥了重大作用[8]。丁莉东等使用了 250 米空分辨率的 MODIS 影像对 2003 年鄱阳湖洪水进行遥感研究[9]。王世新等在汶川震后利用多种遥感手段监测到唐家山堰塞湖在震区分布,并据此作出危险性评,为堰塞湖问题决策作出重大贡献,挽救了难以估量的生命财产损失[10]。可见/红外遥感最大的问题就是无法穿透云层,在晴朗无云的条件下,,应用可见光/外遥感识别淹没区,方法比较直接而且效果较好。

结构图,干旱监测,水分指数,水资源问题


第一章 水资源问题空间及地理信息技术概述旱遥感研究方法,例如垂直植被指数(PVI)、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垂直干旱指数法(PDI)、全球植被水分指数(GVMI)等,这些方法在我国也得到了广泛应用和进一步发展。图 1-2 显示了美国国家干旱监测系统结构,该系统通过不同卫星的定量遥感,分析生成不同土壤植被指数,这些指数最后生成一个统一的美国国家干旱监测指标图(U.S. Drought Monitor)。遥感可以说是大面积干旱监测最为重要的手段。
【学位授予单位】:天津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P208;TV213.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肖参;;联合国调查报告认为今后几年水资源危机可能会非常严重[J];城市规划通讯;2003年05期

2 严;;严重的世界水资源危机[J];资料通讯;1994年10期

3 林志,雷明伟;水资源危机逼近辽宁[J];党政干部学刊;2000年12期

4 张振忠,张爱哲;对水资源危机的思考[J];河北水利;2004年10期

5 余惕君;;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J];未来与发展;1982年02期

6 余天心,贾康;解决我国水资源危机出路的探讨[J];管理世界;1994年04期

7 石辉,彭可珊;我国的水资源问题与可持续利用[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2年06期

8 祁恪峰,汪力,张浩敏;论如何合理开发、利用、保护水资源[J];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3期

9 贾仁甫;张焕林;陈红卫;李一海;朱平;丁鑫;;区域水资源预警管理研究[J];江苏水利;2006年12期

10 庞春庄,孙敖大,雷衍庆;浅议咸阳市水资源危机及其对策[J];西北水资源与水工程;1994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永生;;现场直播式地理空间信息服务的构思与体系[A];第十七届中国遥感大会摘要集[C];2010年

2 易明华;徐玉玲;;地理空间信息异构问题研究[A];第十三届华东六省一市测绘学会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1年

3 倪苏妮;刘旭春;;城市信息化建设新技术探讨[A];《测绘通报》测绘科学前沿技术论坛摘要集[C];2008年

4 陈权;李秀娟;孙林林;;保障北海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对策[A];2011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2011年专刊(一)[C];2011年

5 张勇;吴莉娟;;基于DMI技术在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的应用[A];地理信息与物联网论坛暨江苏省测绘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6 彭悦;向洪普;;湖南省地理空间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思路[A];地理空间信息技术与应用——中国科协2002年学术年会测绘论文集[C];2002年

7 周波;刘乃瑞;米磊磊;;西部大开发中水资源综合利用模式探讨[A];201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C];2010年

8 刘瑜;;突破地图学的藩篱——GIS发展的新机遇[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9 盛业华;杜培军;;地理信息系统专业本科教育若干问题的思考[A];首届地理信息系统专业教育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10 ;前言[A];地理空间信息技术及其应用论坛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靳哲明 谢志清;航测局地理空间信息工程研究中心获科技创新专项资助[N];中煤地质报;2009年

2 曾居仁;黔研讨地理空间信息建设[N];中国气象报;2003年

3 李薇;专家研讨地理空间信息在应急管理中的应用[N];科技日报;2009年

4 ;非洲水资源危机加剧[N];人民长江报;2009年

5 庄玉;汕头水资源严重短缺[N];汕头日报;2010年

6 本报评论员 李建华;水资源危机是发展方式问题[N];长江日报;2011年

7 熙媛;东方通涉足地理空间信息[N];中国现代企业报;2009年

8 洪瑛 孔江;云南出台空间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与应用规划[N];中国测绘报;2010年

9 记者 杜永刚 高淑虹;数字太原地理空间信息公共平台投入使用[N];中国测绘报;2008年

10 记者 李伟;局省联建地理空间信息公共平台[N];四川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若璞;基于地理空间信息技术的水资源灾害评估方法研究及应用[D];天津大学;2012年

2 赵姗;地理空间信息服务与网格集成理论与方法研究[D];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11年

3 韦亚星;基于数据网格的地理空间信息协作共享系统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7年

4 薛凯;数字城市的实施策略与模式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5 邢汉发;面向更新的网络化空间标报模型研究[D];中南大学;2012年

6 李淑霞;地名本体及其在地理空间数据组织中的应用研究[D];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09年

7 张燕;雨水及灰水再利用—非传统水资源在居民区应用可行性研究[D];东华大学;2009年

8 单平基;水权取得及转让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9 汪宙峰;地质灾害空间信息共享平台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D];成都理工大学;2011年

10 徐学军;基于GIS的配电网络拓扑建模方法与应用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强盛;政务地理空间信息系统的分析、设计与测试[D];北京邮电大学;2011年

2 刘景波;基于本体的村镇空间规划信息搜索方法研究与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3 彭江鸿;区域水资源危机产生及其风险评价[D];河北农业大学;2012年

4 毛峰;基于REST风格地理空间信息服务的WebGIS设计与实现[D];浙江大学;2010年

5 秦岭霞;地理空间信息网格试验及应用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05年

6 谢峰;中国信息化进程中的测绘保障机制研究[D];天津大学;2006年

7 田维民;试论西北地区水资源合理配置制度之构建[D];兰州大学;2007年

8 王萌;城市地理空间信息共享与管理办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9 陈鹏;基于水足迹的天津市农业产业分析[D];天津理工大学;2011年

10 朱鹤;农村电网投资效益综合评估方法的研究[D];郑州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61307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zylw/261307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ec5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