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水资源禀赋特征及其开发利用战略研究
发布时间:2020-04-17 12:10
【摘要】: 陕西是一个水资源短缺的省份,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水资源的瓶颈制约作用将更加突显,如何解决水资源的约束,创造良好的水资源供给条件,保证经济可持续增长便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 本论文从分析陕西省水资源禀赋特征入手,着力研究和论述了一下几方面: (1)陕西省水资源禀赋特征研究。包括降雨禀赋、河川径流禀赋和地下水禀赋特征研究等; (2)陕西省水资源利用现状及存在问题研究; (3)基于水资源禀赋特征,力图从全局和战略上探讨发展陕西水利事业的重大举措。 研究通过实地调查、统计分析,以系统论、水资源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和水文生态经济学等理论为基础,对陕西省的水资源禀赋状况进行系统、全面的研究。在此基础上,对陕西省的水资源开发利用进行研究,取得以下成果: 1.陕西省水资源禀赋特征 水资源禀赋特征,是指主要由天然的地质、地形以及气候等因素决定的水资源存在形式、赋存条件、运移方式以及动态等特征。当然,依据第二自然或人工自然状况,水资源的禀赋特征也会受到区域经济发展导向的影响。论文通过对陕西的降雨、径流、地下水禀赋特征的分析研究,得出陕西水资源禀赋具有如下特征: (1)陕西省降水禀赋特征 陕西多年平均降水量变化范围在400-1600 mm之间,绝对变幅达1200mm。降水量分布规律是:南部大于北部,山区大于平原、河谷地带,关中平原、陕南地区的西部大于东部。降水量多集中于汛期6~9月,占全年降水量的70%以上,而在作物生长3~5月的关键季节,且干旱少雨。陕西省的降水年际变化也很大,全省最大最小年降水量的极值比在2.4~11.4之间,径流的年际变化比降水更大,全省最大最小径流量极值比变化范围在2.2~22.3之间。 (2)河川径流禀赋特征 陕西省年径流深的地区变化与降水量的地区分布极为相似,受地形及下垫面条件的影响,地带性差异明显。径流深分布由南向北递减,关中陕南由西向东递减。河川径流的年际变化主要取决于年降水量的多年变化,并受到补给类型及流域内地貌、地质等下垫面条件的影响。年径流变差系数C_v呈现出与降水C_v相类似的地带性分布。且径流的年际变化比降水更剧烈,地区性差异更大。 (3)地下水资源赋存条件良好 全省广泛分布的黄土和灰岩地层与构造,有利于地下水的赋存和补给。据计算全省地下水资源量为152.45×10~8m~3/a。按流域分,黄河流域75.50×10~8m~3/a,长江流域76.95×10~8m~3/a。 2.水资源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 (1)全省水资源禀赋与社会经济发展需求不匹配 陕西省三大区域关中、陕南、陕北2000年的GDP总值分别为1258.26、231.8、170.86亿元。而水资源占有量与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严重不匹配,2000年(水平年)关中、陕南、陕北地表水资源量分别为68.8×10~8m~3、304.8×10~8m~3、35.7×10~8m~3;地下水可开采量为31.13、7.86、6.69亿m~3 (2)过境黄河水利用程度低 黄河干流流经我省719km,在陕西省的过境水量丰沛,龙门站多年平均(1934-2000年)实测径流量为299.8亿m~3。但是陕西省对黄河干流的引水量2亿m~3/a左右,面对严重的水资源短缺,适度开发利用黄河过境水,是保障陕西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措施,特别在陕北国家能源重化工基地更应用到黄河干流的水资源。 由于水资源的禀赋和社会经济发展需求不匹配,以及黄河水资源利用程度低,造成关中和陕北能源重化工基地严重缺水。通过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表明在充分考虑节水的条件下,现状年(2000年)和规划年(2010、2020年)均存在较大缺口,依靠现有的工程和修建局部的水源工程,是根本解决不了问题的,必须考虑调水和区域的水资源优化配置来解决。 3.基于禀赋特征的陕西水资源开发利用战略研究 根据对陕西省水资源禀赋特征和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的分析,作者进一步认为解决陕西的水资源问题,需要采取五大战略措施: (1)利用水资源禀赋特征开展省内南水北调解决关中缺水问题 陕南水资源比较丰沛,实施省内南水北调是解决关中缺水的最佳途径。根据水资源供需分析可知,关中地区水资源可利用量67亿m~3,即使全部开发,也不能满足2020年区内需水。陕南地区水资源可利用量在满足本区需水要求后尚有较多余水,而且水质良好,2020年富裕水量34.53亿m~3(按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计算,余水28.43亿m~3)。因此,从合理配置水资源,保障水资源的有效供给,适应不同地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需要出发,从陕南相对富水区向关中缺水区实施跨流域调水是十分必要的。 (2)结合引汉济渭实施关中—陕南水利工程大联网 以引汉济渭为骨干的省内南水北调工程实施后,随着关中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对关中区域内的水资源必须实行统一调配。网络以引汉济渭调水工程建设为契机,以关中十大灌溉工程和黑河、石头河供水工程为基础,建成城镇供水与灌溉工程相协调的联网调度,逐步实施关中、陕南水资源大联网调度系统。 (3)引黄河水解决陕北能源重化工基地的缺水问题 黄河干流从陕北流过,根据黄河水资源在陕西境内的这一禀赋特征,为解决陕北能源重化工基地大量用水问题,应从黄河适当调水。 (4)合理开发深层地下水,解决渭北和陕北的人畜供水问题 我省陕北、关中渭北都分布有岩溶水,水源水质优良,应该是未来城市和农村人畜饮水的理想水源。但这些水补给困难,因此要严禁乱开滥采,确保合理开发,永续利用。 (5)利用黄土蓄水特征,发展地下蓄水,增加抗旱水源 在陕西分布大面积的黄土属孔隙—裂隙介质,蓄水能力强,这种禀赋条件应当利用。通过对大气降水和河流水的引渗,形成“地下水源”,以增加抗旱水源。
【图文】:
长安大学博士学位论文加了1.2倍,20年的平均年递增率为4.02%。陕西省不同时期用水变化情况详见表6一1、6一2和图6一1、6一2表6一1陕西省不同时期用水情况变化表年年份份项目 目城镇生生农村生生工业 业农田灌 灌林牧渔渔合计 计活 活 活 活 活 活 活 活 溉 溉 业 业 业11198000用水总量 量 2323888310966666321116684600063533379546888 (((((IO4m3)))))))))))))))占 占占总用水比例 例 2.92223.91118.344484.03330.800010000 (((((%)))))))))))))))11198555用水总量 量 2937888344200071973336098999982144475388666 (((((104m3)))))))))))))))占 占占总用水比例 例 3.90004.57779.555580.90001.099910000 (((((%)))))))))))))))11199000用水总量 量 36673334179111866022261291333187944479677333 (((((104m3)))))))))))))))占 占占总用水比例 例 4.60005.255510.877776.92222.366610000 (((((%)))))))))))))))11199555用水总量 量 437233348054441237688859603444231755583475555 (((((104m3)))))))))))))))占 占占总用水比例 例5
7.1.2省内南水北调近期调水工程方案陕西省南水北调规划在查勘阶段共选有9条调水线路和18个取水点,包括从嘉陵江直接调水到渭河水系,从汉江支流褒河、清水河、子午河、询河、乾佑河、金钱河调水到渭河水系以及从嘉陵江干流调水到汉江,再从汉江调水到渭河的联合运用调水线路。根据关中地区不同时期对水资源的需求状况,经过对各条线路在经济合理性、技术可行性和环境影响等方面的论证比选,省内南水北调总体规划共选有东、中、西三条线路,,即:东线引乾(佑河)入石(贬峪)、西线引红(褒河支流红岩河)济石(头河)和中线引汉济渭工程。其中引乾入石工程是计划与在建的西康公路秦岭终南山隧道相结合,在公路隧道路面以下设置输水管槽的调水工程。三条线路的总体规划布局、规模配置合理,进入渭河的位置均在西安以上河段,骨干工程引汉济渭最低可以控制关中地区500m高程以下的范围,且三条线路末端均有己成水库调节,有利于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引水路线示意图见7一h
【学位授予单位】:长安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TV213
本文编号:2630846
【图文】:
长安大学博士学位论文加了1.2倍,20年的平均年递增率为4.02%。陕西省不同时期用水变化情况详见表6一1、6一2和图6一1、6一2表6一1陕西省不同时期用水情况变化表年年份份项目 目城镇生生农村生生工业 业农田灌 灌林牧渔渔合计 计活 活 活 活 活 活 活 活 溉 溉 业 业 业11198000用水总量 量 2323888310966666321116684600063533379546888 (((((IO4m3)))))))))))))))占 占占总用水比例 例 2.92223.91118.344484.03330.800010000 (((((%)))))))))))))))11198555用水总量 量 2937888344200071973336098999982144475388666 (((((104m3)))))))))))))))占 占占总用水比例 例 3.90004.57779.555580.90001.099910000 (((((%)))))))))))))))11199000用水总量 量 36673334179111866022261291333187944479677333 (((((104m3)))))))))))))))占 占占总用水比例 例 4.60005.255510.877776.92222.366610000 (((((%)))))))))))))))11199555用水总量 量 437233348054441237688859603444231755583475555 (((((104m3)))))))))))))))占 占占总用水比例 例5
7.1.2省内南水北调近期调水工程方案陕西省南水北调规划在查勘阶段共选有9条调水线路和18个取水点,包括从嘉陵江直接调水到渭河水系,从汉江支流褒河、清水河、子午河、询河、乾佑河、金钱河调水到渭河水系以及从嘉陵江干流调水到汉江,再从汉江调水到渭河的联合运用调水线路。根据关中地区不同时期对水资源的需求状况,经过对各条线路在经济合理性、技术可行性和环境影响等方面的论证比选,省内南水北调总体规划共选有东、中、西三条线路,,即:东线引乾(佑河)入石(贬峪)、西线引红(褒河支流红岩河)济石(头河)和中线引汉济渭工程。其中引乾入石工程是计划与在建的西康公路秦岭终南山隧道相结合,在公路隧道路面以下设置输水管槽的调水工程。三条线路的总体规划布局、规模配置合理,进入渭河的位置均在西安以上河段,骨干工程引汉济渭最低可以控制关中地区500m高程以下的范围,且三条线路末端均有己成水库调节,有利于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引水路线示意图见7一h
【学位授予单位】:长安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TV213
【引证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李维乾;解建仓;李建勋;陈田庆;;基于AHP-BN的陕西经济可持续发展水资源保障研究[J];水力发电学报;2012年05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唐建军;陕西省灌溉用水技术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63084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zylw/26308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