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斯特地区水资源承载力模型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河海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分类号】:TV213.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立华;;孝感水资源节约保护之对策[J];节水灌溉;2011年07期
2 ;《武汉市水资源保护条例》开始实施[J];给水排水;2011年09期
3 汪节;经明;;浅析上海城市河道水资源的治理与保护[J];技术与市场;2011年08期
4 ;南澳水资源公司总部[J];动感(生态城市与绿色建筑);2010年02期
5 孔祥春;仲伟娟;郑艳波;;大伙房水库水资源科学配置的探讨[J];东北水利水电;2011年07期
6 吴立红;;石家庄城市雨水的开发与综合利用[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1年07期
7 刘明生;马勇;;关于加强水资源管理的再思考[J];内蒙古水利;2011年04期
8 李丽南;温薇;;基于循环经济下水资源发展模式研究[J];中国市场;2011年36期
9 沈富远;;浅谈水土保持在水利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年17期
10 曹萍;;托什干河流域水资源探讨[J];科技资讯;2011年2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俊合;黄春苑;;城市水资源承载力的分析与探讨[A];认识地理过程 关注人类家园——中国地理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3年
2 杨莲;杨平;;贵州省人口与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A];2011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2011年专刊(一)[C];2011年
3 梁瑞驹;王浩;杨小柳;;水资源科技的发展与展望[A];科技进步与学科发展——“科学技术面向新世纪”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8年
4 陈露;;水与食品加工[A];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包装与食品工程分会第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5年
5 黄霞;董邦俊;;水资源的刑法保护[A];水资源、水环境与水法制建设问题研究——2003年中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3年
6 郭杰昌;;北仑河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促进东盟水电事业的合作和发展[A];广西水利厅厅庆征文选集(1)[C];2004年
7 张美玲;陈昭玉;夏云海;;滕州市近50年水资源的气候特征[A];中国气象学会2008年年会气候变化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8 杨金莲;朱浩;刘擎;闫雍;陈娇;;岳阳市水资源特征及合理利用开发与保护的思考[A];第26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气候资源应用研究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9 陈成金;程祖德;;论海岛水资源开发配置保护管理[A];中国水利学会一九九九年优秀论文集[C];1999年
10 郁淑华;;利用气象条件开发西部水资源[A];西部大开发 科教先行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科协2000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姜文来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水教育: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战略基础[N];中国水利报;2009年
2 张家诚;水与水资源[N];中国气象报;2005年
3 本报记者 蔡小伟 赵鹏;水资源大省怎样止渴[N];人民日报;2005年
4 本报记者 张锐;水资源大省的缺水之痛[N];云南日报;2005年
5 记者 夏静邋通讯员 郭铁军;国内外水电专家齐聚三峡 共同探讨水资源可持续发展[N];光明日报;2008年
6 郭艳民;残议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与节约[N];黄河报;2008年
7 记者 张义成;依托水资源 走新型发展道路[N];南充日报;2008年
8 赵岳昌;建立水资源公平配置机制[N];武威日报;2008年
9 徐宗学 张志果;埃及水资源的集中统一管理[N];中国水利报;2008年
10 记者 管青山;节约水资源 保护生命线[N];云南政协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顺久;水资源开发利用综合研究[D];四川大学;2003年
2 宋松柏;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3年
3 雷玉桃;流域水资源管理制度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4年
4 冯宝平;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理论与应用研究[D];河海大学;2004年
5 赵斌;基于水丰度的区域水资源利用研究[D];河海大学;2004年
6 岳春芳;东南沿海地区水资源优化配置模型及其应用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04年
7 陈茂山;海河流域水环境变迁与水资源承载力的历史研究[D];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2005年
8 姜纯成;基于可持续发展的水资源产权配置研究[D];中南大学;2005年
9 姜文超;城镇地区水资源(极限)承载力及其量化方法与应用研究[D];重庆大学;2004年
10 王济干;区域水资源配置及水资源系统的和谐性研究[D];河海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永吉;营口市水资源承载力研究[D];天津大学;2005年
2 范建琦;榆林市牧区水资源承载力及牧草发展规划[D];西安理工大学;2005年
3 鹿坤;喀斯特地区水资源承载力模型研究[D];河海大学;2006年
4 米松华;建立黑龙江省新型水资源补偿机制的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3年
5 吴洪寿;黑河流域水资源合理配置模式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4年
6 李清平;山东省沿黄地带浅层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3年
7 柳建平;河西地区水资源配置与生态经济协调发展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4年
8 张伟东;面向可持续发展的区域水资源优化配置理论及应用研究[D];武汉大学;2004年
9 付忠志;昆明市污水资源化研究[D];重庆大学;2004年
10 梁慧稳;流域集成化水管理研究[D];河海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264779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zylw/26477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