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资源科学论文 >

中国资源安全的供求分析及其制度创新

发布时间:2020-05-04 08:44
【摘要】: 资源是社会存在与经济发展永不可缺的必需品,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石。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资源约束矛盾日益明显,已经影响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的顺利实现。如何保障国家资源安全、缓解资源约束矛盾成为我国目前所面临的一个极端重要的问题。 本文通过阐述经济安全与资源安全的关系,并综合国内学者的研究成果,界定出资源安全的内涵,认为资源安全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不损害环境和自然资源基础的前提下,能够持续、稳定、充分地获取自然资源以满足当地的生产生活需要而又不削弱子孙后代获取自然资源的能力。为了研究方便,把资源安全研究领域限定在耕地资源、水资源、矿产资源和能源资源,并通过论述“资源禀赋稀缺性”、“自然资源对经济发展影响”、“经济发展对资源需求影响”和“资源安全与制度的关系”的理论来阐述资源安全的理论基础。通过对马克思“供给需求理论”和马歇尔的“均衡价格理论”的论述并用其指导分析中国资源安全的供求分析,得出中国资源供求失衡的结论。进一步通过中外生产能耗比较和分析资源供求失衡的原因,得出制度是影响中国资源安全的关键因素。对资源制度现状进行分析,基于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的视角,对中国资源安全问题进行制度经济学阐释,并在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我国资源安全制度创新的内容及路径选择。 资源安全制度创新的内容包括资源产权制度创新、资源使用制度创新、资源核算制度创新、资源贸易战略的调整、资源安全法律制度的创新和资源价值理论和观念创新。路径选择指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加快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和通过科技进步提高我国资源的利用水平。
【图文】:

公顷,减量,耕地面积,情况


图21997一2000年耕地面积净减量情况(千公顷)资料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国土资源年鉴2000》,社,2001年。(2)耕地资源储备有限。据2003年颁布的,以2000年为国土地开发整理规划》测算,我国土地开发整理补充耕地的总顷(20100万亩);全国宜农荒地仅有3535万公顷,占现有耕地且多为缺水、边远、自然条件恶劣、适应条件差、开发成本高度大,效益低,难以进行实质性开发,而且垦荒还可能引起重lvl】据2005年初公布数据,自1999年,全国通过土地开发整理,近3000万亩,占整理补充耕地的总潜力的15%。此外,由于转型、生态保护的需要,我国每年要减少几十万公顷的耕地,上抵消土地整理复垦方面的努力。因此,在现阶段,由于受技术我国耕地资源储备有限。(3)耕地资源节约潜力巨大。近年来中国经济运行中出现

水资源量,变化趋势,供水量


从1980年以来,中国人均水资源量总体上呈下降态势,,由2800立方米左右下降到目前的2100立方米左右,说明中国的水资源压力整体上不断增加(见图3)。300025002000150010005000招梁权

本文编号:264828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zylw/264828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d2d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