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水资源承载能力计算及应用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05 07:54
【摘要】:水,是生命的源泉,是人类生存的命脉,又是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条件。城市是人类高强度活动区域,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人口急剧增长,工业规模扩大,生活水平提高,用水量和排污量日益增加,资源和环境的承载能力对城市发展的约束日益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城市可持续发展如何与城市资源环境承载力相协调,不仅关系到城市自身未来的命运,也关系到其周边地区能否顺利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我国一半以上城市的发展受到水资源短缺及水环境污染的制约。因此,对城市水资源承载力进行研究,不仅理论意义重大,且更具有紧迫的现实意义。 本文在参阅大量文献的基础上,介绍了国内外水资源承载能力的研究现状,指出了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今后发展趋势;分析了城市水问题及其形成机制、城市水文特征、城市水资源系统及其特点,研究了城市水资源承载能力计算模型。城市水资源承载能力的研究是本文的核心部分。本文详细研究了城市水资源承载能力的概念及计算模型和求解方法,总结了提高水资源承载能力的措施和途径。 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本文以郑州市为实例进行了应用研究。在收集大量资料的基础上,应用上述计算方法预测了郑州市2010、2015、2020、2025年及2030年的社会经济指标和需水量;计算了郑州市地表水资源量、地下水资源量、水资源总量和水资源可利用量。在此基础上,计算了郑州市上述五个规划水平年三个不同方案下的水资源承载能力。通过对这三个方案进行比较,推荐了提高该市水资源承载能力的最优方案。结果分析表明,本文所建立的模拟模型和方法是合理可行的,研究结果可为郑州市水资源规划和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图文】:
由于城市是人类活动高强度地区,道路、广场、房屋、各种管网及其它建筑物密布,水循环过程较天然流域更为复杂,更具有特殊性。城市建设前后水循环过程变化如图2.1所示。(a)城市建设前b()城市建设后图2.1城市建设前后水循环过程变化示意图首先,从蒸发过程来看,由于城市建设,使原来的自然陆面(包括土壤、植被、水面)蒸发变成城市区建筑物广布的陆面蒸发(包括道路、广场、房屋建筑等)。原来可能是土壤或植被覆盖的地面变成了不透水的道路或广场、房屋,蒸发量集中但总量减少;原来是自然河流变成了宽度较窄的人工渠道,蒸发量也相对减小。另外,由于城市人口和建筑物集中,平均气温较城市建设前略高,也影响着蒸发量大小。从降水过程来看,自然条件下的降水直接降落到陆面,,包括水面、地表、植物冠层;而城市覆盖区,降水多直接降落到硬化的路面、广场地面、房屋屋顶,接受降水的覆盖条件发生了变化。另外,由于城市气候发生变化,大气降水形成的过程和特征也发生变化
水环境承载能力计算概念图
【学位授予单位】:郑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分类号】:TV213.4
本文编号:2649788
【图文】:
由于城市是人类活动高强度地区,道路、广场、房屋、各种管网及其它建筑物密布,水循环过程较天然流域更为复杂,更具有特殊性。城市建设前后水循环过程变化如图2.1所示。(a)城市建设前b()城市建设后图2.1城市建设前后水循环过程变化示意图首先,从蒸发过程来看,由于城市建设,使原来的自然陆面(包括土壤、植被、水面)蒸发变成城市区建筑物广布的陆面蒸发(包括道路、广场、房屋建筑等)。原来可能是土壤或植被覆盖的地面变成了不透水的道路或广场、房屋,蒸发量集中但总量减少;原来是自然河流变成了宽度较窄的人工渠道,蒸发量也相对减小。另外,由于城市人口和建筑物集中,平均气温较城市建设前略高,也影响着蒸发量大小。从降水过程来看,自然条件下的降水直接降落到陆面,,包括水面、地表、植物冠层;而城市覆盖区,降水多直接降落到硬化的路面、广场地面、房屋屋顶,接受降水的覆盖条件发生了变化。另外,由于城市气候发生变化,大气降水形成的过程和特征也发生变化
水环境承载能力计算概念图
【学位授予单位】:郑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分类号】:TV213.4
【引证文献】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刘洋;浑河流域水资源承载能力研究[D];沈阳农业大学;2010年
2 解艳;榆林市水环境承载力综合评价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3 胡焱;城市土地资源可持续承载力的评价与实证研究[D];重庆大学;2007年
4 卫蓉;水资源约束下的产业结构优化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8年
5 白静;咸阳市水资源承载能力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64978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zylw/26497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