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庆安县庆安镇新建水源地地下水资源评价与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08 17:14
【摘要】:庆安县位于黑龙江省中部松嫩平原与小兴安岭余脉交汇地带,属呼兰河流域中上游,是黑龙江省的农业县,县城生产生活用水一直依靠开采浅部地下水。近年来,在温室效应的影响下,气候呈干旱趋势,地表水资源急剧减少,地下水环境遭到严重破坏,产生了地下水位持续下降、地下水水质恶化等一系列问题;加上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县城需水量逐年增加,原有供水水源地无法满足开采需要,供水质量也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因此,必须采用防治地下水污染、保护地下水资源、实现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的有效措施和手段。本文在研究区开展地下水资源研究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为本区的地下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提供了科学依据。 本文在供水水文地质勘察的基础上,依据钻孔资料,将研究区地层概化为5层,由老到新岩性分别为泥岩、砂岩、泥岩、粗中细砂、亚粘土。采用美国BrighamYoung大学的环境模型研究实验室和美国军队排水工程试验工作站开发的三维地下水流数值模拟系统GMS6.0软件建立模型,并进行模拟计算,在计算区域内采用矩形剖分和线性插值,应用迦辽金有限差分法将上述数学模型离散为有限单元方程组,然后求解。 本次模拟中,地下水初始流量流场利用区内地下水长观井的观测水位。识别时段,区内的源汇项包括:大气降水入渗补给量和侧向径流补给量。排泄有蒸发、人工开采量和侧向流出量。含水层间的水力联系较好,已经被概化为一个含水系统,基岩被概化为不透水层。由于识别时段补给量和排泄量较少,参数分区能够正确地反映研究区的水文地质特征的变化特点,在识别时段内地下水位变化不大,水头计算值与地下水的实测值的等值线在整体上达到了很好的拟合。说明所建立的水文地质概念模型和数学模型是正确合理的,能够正确地反映识别时段研究区的水文地质条件。最后采用长时间序列(2010年10月1日—2011年10月1日)的地下水长观资料输入模型运行计算,进行模型的验证,模型运行结果表明,经过时段1年的运行,模型运行了结果良好,在验证时段内地下水位变化不大,水头计算值与地下水的实测值的等值线在整体上达到了很好的拟合。说明所建立的水文地质概念模型和数学模型是正确合理的,能够正确地反映识别时段研究区的水文地质条件,可以进行地下水预报。 进行抽水试验、资料分析、参数计算等工作,掌握地下水的补、径、排条件,对地下水作均衡分析;同时通过水质化验等工作,对水源地开采区地下水分别按生活饮用水、锅炉用水进行评价。 综合上述工作结果,选出地下水开采靶区,并根据其水文地质条件、地下水综合补给量及合理的技术经济指标,确定拟建水源地开采区开采量。根据区内不同含水层厚度分布差异,取第四系含水层最大允许开采降深值为2m,白垩系含水层最大允许开采降深值为10m。水源地需设计卫生防护带,保护地下水免受污染,开采中对当地生态等自然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很小,此外,本区地下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是保障水源地长远发展的关键,因此,需要进行必要的、合理的开发利用规划,并严格按照规划实施。
【图文】:
第 2 章 庆安县地理环境概况2.1 自然地理与经济概况2.1.1 位置及交通庆安县位于我省中部松嫩平原与小兴安岭余脉交汇地带,属呼兰河流域中游。庆安县东以安邦河、伊吉密河为界与铁力县隔河相望;东北与伊春市接壤南部与巴彦县、木兰县毗邻东南与通河县相连西接绥化市;北靠绥棱县。行政东西最大距离122.25km。境内总面积为5469km2。县城中心距省会哈尔滨市170k庆安县交通极为便利。哈佳铁路在县城北部经过,哈伊公路在县城南部穿过,城到各乡镇已形成乡间公路网。交通位置见图 2—1。
—1潜水位等值线分布图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P641.8
【图文】:
第 2 章 庆安县地理环境概况2.1 自然地理与经济概况2.1.1 位置及交通庆安县位于我省中部松嫩平原与小兴安岭余脉交汇地带,属呼兰河流域中游。庆安县东以安邦河、伊吉密河为界与铁力县隔河相望;东北与伊春市接壤南部与巴彦县、木兰县毗邻东南与通河县相连西接绥化市;北靠绥棱县。行政东西最大距离122.25km。境内总面积为5469km2。县城中心距省会哈尔滨市170k庆安县交通极为便利。哈佳铁路在县城北部经过,哈伊公路在县城南部穿过,城到各乡镇已形成乡间公路网。交通位置见图 2—1。
—1潜水位等值线分布图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P641.8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邵景力,崔亚莉,赵云章,贺国平;黄河下游影响带(河南段)三维地下水流数值模拟模型及其应用[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3年01期
2 肖长来,梁秀娟,崔建铭,兰盈盈,张君,李书兰,梁瑞奇,郑策;确定含水层参数的全程曲线拟合法[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5年06期
3 李淼;肖长来;梁秀娟;马U
本文编号:265494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zylw/26549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