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资源科学论文 >

辽东湾浅海油气资源开发区灾害地质环境特征及风险评价

发布时间:2020-05-24 02:04
【摘要】:辽东湾顶部浅海区蕴藏着丰富的油气资源,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本文针对该区油气资源开发所面临的关键问题,即灾害地质环境及海底稳定性,选择油气资源开发区作为重点研究区,进行了系统分析和综合评价。 灾害地质类型的形成与发展与其所处的自然环境密切相关。本文在搜集了本区域进行的大量环境、地质调查资料的基础上,从水文气象、地形地貌、沉积环境、声学地层、工程地质和构造、地震等方面对研究区进行灾害地质环境背景分析,辨识各种灾害地质类型,为综合评价准备素材,奠定基础。同时讨论了灾害地质与地质灾害的科学含义以及两者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并就当前对灾害地质类型的划分方法作了系统归纳,从而选择了适合于辽东湾浅海油气区海洋开发的灾害地质类型划分方案。通过对该区各种资料的系统分析,判识出潜在的多种灾害地质类型,分别为潮流冲刷槽、浅滩、埋藏古河道、浅层气、易液化砂层和软弱地层等。从形成机制、分布特征和潜在危害性等角度出发,对这些类型进行了重点分析。 将上述灾害地质类型作为评价指标,利用层次分析法和正态分布函数确定各指标的权值和隶属度,构建海洋灾害地质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建立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油气开发重点研究区的海底稳定性进行了定量评价,获得综合评价结果图,根据评价结果划分为五个级别的风险区。评价结果较为客观和真实的反映了海区海底灾害地质危害性和分布特征,对于海底工程布局和预测、防避相关地质灾害来说,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图文】:

地理位置,辽东湾,浅海,海域


前 言辽东湾浅海油气资源开发区位于辽宁省营口市鲅鱼圈韭菜坨子至锦西市葫高角连线以北的辽东湾顶部海域,目前主要开发区域基本上在水深 5m 以浅海海域(图 1-1)。其水下地形是双台子河、辽河等河口三角洲的水下延伸,地势自岸向海(自东北向西南)缓倾,水深逐渐增大。河口附近海域水错,水下浅滩与潮沟发育,地形复杂多变。

海底地貌,浅滩,类型,双台子河


建造为主的堆积—侵蚀作用的地貌效应。 水深地形特征辽东湾北部浅海区水深多在 10m 以浅(图 1-1),水域总面积约 3000下地形是双台子河、辽河等河口三角洲的水下延伸部分,,地势自岸向海向西南)缓倾,水深逐渐增大,其等深线与岸线基本平行,尤以双台西海域最为明显,地形较简单。但河口附近海域水道交错,浅滩广布部凌乱,地形复杂多变。 海底地貌特征与分布本区海底在地貌成因类型上主要属大凌河、双台子河、大辽河等水系的复合水下三角洲,其范围可延伸至 20m 等深线附近,潮滩宽阔、潮海底地势平坦拓展。河口区海底地貌较复杂,发育有拦门沙浅滩,及的海底冲刷槽、古河道等(图 2-1)。
【学位授予单位】: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P744.4;P69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姚建;AHP法在县域生态环境质量评价中的应用[J];重庆环境科学;1998年02期

2 陈桥,胡克,刘玉英,李福来,陈兵;正态分布函数在层次分析法判断矩阵建立中的应用[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4年S1期

3 刘振夏,BerneS,LATALANTE科学考察组;东海陆架的古河道和古三角洲[J];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2000年01期

4 李凡,于建军;陆架海灾害地质因素分类[J];海洋科学;1994年04期

5 王明田,庄振业,葛淑兰,姜华,孙怀成,任世焱;辽东湾中北部浅层埋藏古河道沉积特征及对海上工程的影响[J];黄渤海海洋;2000年02期

6 蔡鹤生,周爱国,唐朝晖;地质环境质量评价中的专家-层次分析定权法[J];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1998年03期

7 叶银灿,陈俊仁,潘国富,刘奎;海底浅层气的成因、赋存特征及其对工程的危害[J];东海海洋;2003年01期

8 闫满存,王光谦,李保生,李华梅;基于模糊数学的广东沿海陆地地质环境区划[J];地理学与国土研究;2000年04期

9 陈俊仁;李廷桓;;南海地质灾害类型与分布规律[J];地质学报;1993年01期

10 李西双,刘保华,郑彦鹏,李三忠,王揆洋;黄东海灾害地质类型及声学反射特征[J];青岛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1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许振强;辽东湾北部工程地质环境及其工程适宜性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5年

2 孙洪光;辽东湾北部晚更新世中期以来的沉积特征及环境演化[D];中国海洋大学;2005年

3 龚旭东;辽东湾葵花岛构造区海洋工程地质环境特征及其质量评价[D];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2007年



本文编号:267829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zylw/267829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446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