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资源科学论文 >

农牧交错区草业助推技术体系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30 21:51
【摘要】: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区不仅是生态环境人为破坏最为严重的地区,也是土地荒漠化发展速度最快的地区。长期以来,由于对森林乱砍乱伐,盲目开垦及对草场的过度利用等多方面的原因,使农牧交错区的自然植被累遭破坏。特别是近几十年来,农牧交错区因开垦草地、过度放牧,造成草地退化、植被稀疏、土地沙化、水土流失、沙尘风暴等一系列严重的生态问题。这些问题的产生,不仅制约着该区农牧业生产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而且也影响到该区及国家整体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作为我国农区和牧区的过渡地带,农牧交错区生态建设对我国中西部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及生态安全的保障,都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退耕还林(草),实施生态环境建设工程,是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进行跨世纪生态建设,再造秀美山川宏伟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考虑到农牧交错区生态退化和农牧业生产的特点,选择退耕还草、发展草业更切合该区生态建设的实际。但是,一个不容乐观的现实是,农牧交错区贫困人口占绝大多数,粮食尚不能完全自给,温饱问题的解决还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在农牧交错区土地总面积有限的情况下,退耕还草后耕地面积缩小,如无相应措施,粮食总产必然减少。因此,粮食问题将是农牧交错区退耕还草工作和草业发展中面临的最大问题。与此同时,退耕还草后饲草的转化,粮草种植结构调整,良种引进与推广,牧草布局与栽培,草产业开发等都是农牧交错区退耕还草和草业发展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基于上述问题的考虑,促成了本研究题目的选定和研究工作的展开。主要研究结论如下: (1)提出了农牧交错区生态建设应选择退耕还草作为切入点和优先发展苜蓿草业的观点 考虑到农牧交错区生态退化和农牧业生产的特点,在农牧交错区选择退耕还草,发展草产业,无论对改善该区生态环境,优化该区农业产业结构,还是对促进该区农村经济和农业可持续发展都是一项十分重要的战略选择。以苜蓿为代表的优良豆科牧草,以其种类多、分布广、易种植、多功能等特性,决定了它在农牧交错区退耕还草中优先发展的地位 (2)对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区的范围做了界定 在分析了众多学者对我国农牧交错区范围界定的参考指标、方法和具体范围后, 根据该区农牧业生产特点,按照降雨量指标,本研究把半干旱区和半干旱偏旱区确定为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区。 WP=6 (3)分析了农牧交错区退耕还草和草业发展的限制因素 农牧交错区贫困人口占绝大多数,粮食尚不能完全自给,国家“以粮代赈”的政策虽然为退耕还草提供了一定的保障,但只是过渡期,不是长久之计。退耕还草后现有耕地面积必然缩小,如无相应措施,粮食总产必然减少。提高退耕后基本农田的粮食生产能力,稳定粮食产量,保障粮食供给,,将是该区退耕还草措施得以实施和草业良性发展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粮食问题无法保障,则即使退耕,也会因粮食问题未解决而复垦。 (4)提出了草业助推和草业助推技术体系的概念 草业助推的一般涵义为,根据区域农业资源状况和草地生产特点,在退耕还草、草地建设、草地资源保护和草业开发中采取的一切行之有效的措施,包括政策、资金、技术、信息等,帮助、推动区域草业的发展。在农牧交错区,以提高旱作农田生产力为目的的旱作农田高产技术、农田保水保土耕作技术;农牧结构调整优化,牧草布局与栽培,良种引进与推广,草产品开发与转化,草业产业化运作等都是草业助推的基本措施,而助推草业发展的这一系列技术措施就构成了草业助推技术体系。 (5)构建了农牧交错区草业助推技术体系 农牧交错区退耕还草和草业开发必然要从种植业、畜牧业和草业的协调发展入手,采用旱作农田增产技术和农田保水保土耕作技术发展种植业,提高退耕后基本农田粮食生产水平;通过农牧结构的优化调整,农牧结合,发展畜牧业;应用优良苜蓿品种和苜蓿高产栽培技术,提高苜蓿产草量;最终通过产业化运作,把草产品推向市场,从而实现粮、草、畜相互促进和协调发展,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综合提高,助推草业的大发展。根据这一思路,本研究构建了由旱作农田增产技术、农田保水保土耕作技术、农牧结构优化调整技术和苜蓿生产技术构成的农牧交错区草业助推技术体系。 (6)系统总结了农牧交错区草业助推的各项技术措施 在构建出农牧交错区草业助推技术体系的基础上,对草业助推技术体系中的各项技术措施做了较为系统的归纳总结。具体包括以促进旱作农田增产为目的的微集水种植技术、覆盖栽培技术、化学抗旱保水技术、抗旱高产品种、专用肥推广应用等;以促进农田保水保土为目的的少耕、免耕、草田轮作和垄作等技术;以促进农牧结构优化调整为目的的粮草种植结构优化、优良牛羊畜种的引进等技术;以促进苜蓿生产为目的的苜蓿种植区划分、良种引进推广、高产栽培技术等。 (7)依据苜蓿秋眠指数对我国及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区苜蓿种植区做了划分 秋眠性是苜蓿生长习性和生理功能的遗传特性,根据苜蓿秋眠性划分的秋眠级是衡量不同苜蓿品种生长期的长短和抗寒能力的重要指标,可作为苜蓿引种和生态区划分的重要理论依据。本研究根据我国苜蓿主产区不同苜蓿品种的秋眠指
【图文】:

示意图,示意图,种植业,脆弱性


确定的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区主要包括北方的半干旱偏旱区和半干旱区(图 1)。该区不仅是生态极端脆弱区,同时也是沙化严重区域,涉及东北的黑龙江、吉林和辽宁,华北的北京、河北、内蒙古和山西,西北的陕西、甘肃、宁夏、青海等 12个省(市、区)。全区土地面积 147.8 万 km2,占全国土地面积 15.4%,其中耕地1742.7 万公顷,旱地占 95%以上。该区农耕田地与牧林用地交错分布,种植业与畜牧业在农业经济中大体持平或以种植业稍占优势,具有一定面积的天然草地和一定规模的草食家畜饲养业。在农业区划上,该区被定义为种植业与畜牧业产值大体相等的“半农半牧区”,在生态区划上,该区属于温带草原生态区。该地区不但有农有牧,而且时农时牧,是我国农业生产上最不稳定的地带。本区 80%以上保证率的年降水量为 200~400mm,干旱少雨,水资源贫缺,水土流失严重,地力瘠薄,风沙危害较重,属生态环境脆弱的地区。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区位于生态环境脆弱带,自然环境敏感性很强,承载力相对较小,退化趋势显著[81-83],在自然、经济和社会多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将生态系统潜在的脆弱性转变成现实的环境灾害,即土地荒漠化。生态环境脆弱是土地荒漠化的前提和基础;土地荒漠化又直接或间接地强化了生态环境的脆弱性。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4
【分类号】:S812.8

【引证文献】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杨伟坤;河北省饲草产业发展的经济学分析[D];河北农业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刘生胜;榆林市草业发展战略与对策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68877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zylw/268877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01d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