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资源科学论文 >

中西部地区资源环境绩效及影响因素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31 03:29
【摘要】:自然资源是人类社会赖以存续和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是工业文明和现代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然而由于长期无节制的开发及使用,资源短缺以及由资源消耗引致的环境污染成为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障碍。而伴随着中部崛起以及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持续推进,中国中西部地区即将迎来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浪潮,对于资源的需求和污染排放将出现一个高峰,因此,如何提高该地区资源环境效率,有效的节约资源和控制污染就成为一个必须研究的命题。 在此背景下,本文选取投入导向的BCC模型以及Malmquist指数分析方法,以同期东部数据作为参照,在全要素效率的框架下研究了2000-2010年间中西部各省市自治区资源环境绩效的趋势。最后运用Tobit模型,实证分析了人均GDP、经济规模、产业结构、对外依存度、老龄化等指标对于资源环境绩效的影响,并就实证的结果给出针对性的改善建议。 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中西部地区资源环境绩效与东部地区的差距有扩大的趋势;相比西部地区而言,中部地区的绩效恶化更为严重且存在一定的“污染天堂”效应;由于经济发展方式不够科学,经济因素对于中西部的资源环境绩效产生比较大的负面影响。 针对以上结论,本文研究提出完善资源节约及环境保护相关的法律法规;优化资源配置,保障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调整产业结构,加大产业升级力度;加强财税扶持,促进技术升级和技术改进;东向融合,构建良性的东中西合作机制;加强招商监督,严格控制“三高”企业等政策措施。
【图文】:

对比图,资源,对比图,总量


.120中西部地整体而言到 2010 年均增速;间共增长000 年下降就区域而言地区三大资本比较稳定别为 9.27%则为 9.56%部地区的能费方面接近地区在三种地消费仅为地区资源要,全国能源年的 389511淡水消费总长了 9.44%;降了 5.7%。言,东中西资源的消费定;从消费%、0.67%%、0.68%、能源消费增近东部地区种主要资源为第一位的要素投入现源消费增长1 万吨标准总量变化较;建设用地西部三大区费总量接近费增长的角%、-0.46%-0.42%,中增长较快;区,在建设源的消费上的一半左右现状及趋势长较快,总准煤,年均增较小,201地总量则出区域间存在近全国总量角度来看,,中部地区中部地区在通过对平设用地指标上于中部及右。总量从 200增长率 9.3310 年消费总出现了下降比较明显量的一半,东部地区区为 9.19%在淡水消费平均水平的上则超过东及东部均有00 年的 143%,略低于总量为 59降,2010 年的差异。从11 年间三区三类主要%、0.92%费的增速上的比较发现东部,位居有较大差距6080 万吨于全国 GD986.80 亿立年为 34062从总量比例三大区域的要资源的年、-0.59%,上超过东部现,中部地居三大区域距,能源消标准P9.8立方2 公上看比重化增,西地区地区在域之首费及

趋势图,总变化,趋势,废弃物


平下三大区域之间变化趋约 11.29 万降相对比较发散趋势图COD 排放趋势非常接万吨,而全较明显,逐。4-2 2000-放的变化比接近,,且形全国均值比逐渐接近全-2010 各地比较平稳,形成了稳定比西部平均全国平均水区 SO2排放中部地区定的差距。高出 10.26水平,即中趋势区、西部地中部地区6 万吨左右中部地区与地区以及全区比全国平右。东部地与东西部地全国均地区地区
【学位授予单位】:合肥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F20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郑春白,黎苑楚,王阿洁,徐东;中西部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现状、问题与对策建议[J];科技管理研究;2005年06期

2 暴元;“昆山现象”对中西部地区县域经济发展的启示[J];中国西部科技;2005年18期

3 于今;;东中西部协调发展的战略抉择[J];中国西部科技;2005年20期

4 张宪昌;;中西部县域经济发展中应正确处理的几个关系[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6年21期

5 格日勒;吴向东;尹小玲;闫伟兄;;内蒙古中西部地区近45年冬、春季气温与降水量特征分析[J];内蒙古气象;2006年04期

6 赵新伟;;我国中西部地区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J];商场现代化;2008年21期

7 ;今日资讯[J];今日国土;2009年01期

8 可乐;;菜豆茬口如何安排[J];科普天地(资讯版);2010年07期

9 陈楚珍;王筱春;;谈科普工作与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J];科协论坛;1997年02期

10 朱珊;论中西部地区建立常规化扶贫机制的必要性[J];云南科技管理;2000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唐路元;;长江经济带中西部地区合作问题研究[A];长江上游经济发展与长江流域经济合作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2 李腊生;;中共三代领导集体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与西部开发[A];中国共产党与现代中国[C];2001年

3 ;首届中国中西部地区土木建筑学术年会致辞[A];建设工程安全理论与应用——首届中国中西部地区土木建筑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中国中西部地区土木建筑学术年会”会徽及其释义[A];建设工程安全理论与应用——首届中国中西部地区土木建筑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常乃军;郑旗;李俊明;;中西部地区城市单位健身服务体系的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A];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7年

6 周柯;陈役军;;中西部地区承接东部沿海地区产业转移的对策探讨[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三)[C];2007年

7 蒋宏灵;;广西深入基层督查中西部地区县级综合档案馆建设项目进展情况[A];广西档案2010年第6期(总第102期)[C];2010年

8 曹琴;;后金融危机下的中西部地区的产业承接——以贵州为例[A];“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与贵州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9 周昌林;文启湘;;西部地区市场体系建设中的制度创新问题研究[A];“安财杯”流通现代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10 吴润楠;;区域和谐的重要意义与其实现的对策思考[A];全国社科院系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第十六届年会暨理论研讨会论文集——党的领导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下)[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杨亮军;在区域协调发展中 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构[N];兰州日报;2007年

2 李田生邋唐红坤 南榕;西部党政负责人热议政府工作报告[N];西部时报;2008年

3 张仙凤;海归中西部就业仅2%[N];西部时报;2009年

4 记者 刘国挺 通讯员 李丹;签约项目计划投资115亿[N];河南日报;2010年

5 记者 苏婷;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到农村从教[N];中国教育报;2011年

6 郑猛;中西部社区卫生服务明年可获中央财政补助[N];中国税务报;2006年

7 刘朝霞;外资银行垂青中西部地区企业[N];国际商报;2007年

8 孔令敏;补助政策向中西部倾斜[N];健康报;2007年

9 葛如江 马姝瑞;中西部“民工荒”是个重要信号[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7年

10 宋蕾;中西部六省区可持续发展能力差[N];西部时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严奉宪;中西部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学分析[D];华中农业大学;2001年

2 李振唐;中西部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5年

3 颜廷武;中西部地区农户经济行为与农村反贫困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5年

4 符太增;中国西部大开发的财税政策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6年

5 赵新平;中西部三省县CDC人力现状及其配置标准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6 卢盛荣;转型期中国货币政策地区效应的实证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7 刘智勇;人力资本、要素边际生产率与地区差异[D];湖南大学;2008年

8 牟艳杰;中国中西部地区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病学和中医证候特征分析[D];湖北中医药大学;2012年

9 蒲小川;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制度因素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10 田禾;区域互动与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汪升;中西部地区资源环境绩效及影响因素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3年

2 毛ng;我国中西部地区物流业技术策略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3 胡鹏;中西部地区人才资源与经济发展的协调性分析[D];江西理工大学;2011年

4 毛ng;我国中西部地区物流业技术策略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5 徐文勇;中西部地区产业承接能力分析与评价[D];北京工业大学;2012年

6 鲍婷;中西部地区农民工返乡回流的影响效应及政策建议[D];重庆理工大学;2011年

7 刘虹;乡下人进城:中西部农民向沿海都市迁移的文学想象[D];扬州大学;2007年

8 陈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思想研究[D];河北大学;2010年

9 刘宇;内蒙古中西部地区纪念性空间展示设计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0年

10 简萍;城镇化背景下我国中西部地区建设用地利用效率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68921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zylw/268921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654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