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文昌鱼自然保护区生物资源与文昌鱼资源调查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04 03:54
【摘要】: 文昌鱼(Branchiostoma belcheri Gray)是国家二级保护水生野生动物,它是介于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之间的过渡型动物,历来是现代生物学研究中的重要模型动物。 青岛文昌鱼自然保护区于2004年建立,本文在春秋两个季节分别调查了文昌鱼保护区内的生物资源、文昌鱼资源以及环境因子,并将保护区内文昌鱼与其它产地文昌鱼进行了形态学比较,主要结果如下: 1.保护区内春季出现50种渔业生物,其中鱼类23种,甲壳类16种,头足类5种;秋季出现44种渔业生物,其中鱼类29种,甲壳类10种,头足类4种。保护区内渔业生物优势种以小型低值鱼类、经济无脊椎动物为主,且优势种组成在不同季节存在较大变化。 2.两个季节所获浮游植物由硅藻和甲藻两大类组成,共鉴定出浮游植物种类29种,其中硅藻24种、甲藻5种。春季优势种主要由加氏星杆藻、斯氏根管藻、中肋骨条藻、中华盒形藻、奇异菱形藻等组成,而秋季优势种主要是劳氏角毛藻、柔弱角毛藻、拟旋链角毛藻、复瓦根管藻、中肋骨条藻等。 3.浮游动物以温带近岸低盐种为主,两个季节共出现大约23种,其中原生动物1种、毛颚类1种、桡足类14种、水螅水母类6种。其中春季优势种为太平洋真宽水蚤和海洋伪镖水蚤;秋季优势种为强壮箭虫和大眼剑水蚤。 4.保护区内文昌鱼平均密度为44ind/m2,平均生物量为5.51g/m2,资源量约为340吨,在东经120°21′~120°23′,北纬39°59′~36°之间的狭长地带文昌鱼分布较集中。春季文昌鱼出现了30~35mm这一明显的体长组峰值,而秋季则出现了20~25mm、30~35mm两组比较明显的峰值。 5.形态学特征的聚类分析与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保护区内文昌鱼与沙子口文昌鱼属于同一种群,青岛文昌鱼(保护区、沙子口)与秦皇岛文昌鱼、厦门文昌鱼差异显著。
【图文】:
1 文献综述1.1 文昌鱼自然保护区的海洋地理环境1.1.1 地理位置青岛市文昌鱼自然保护区的范围由(1)120°20′15″E,35°57′00″N;(2)120°20′15″E,36°01′00″N;(3)120°25′49″E,36°01′00″N 和(4)120°25′49″E,,35°57′00″N 四点连线范围以内的海域,总面积 61.81km2。保护区位于胶州湾口外和前海海域,临近我市城区和港口区,海域内有进出胶州湾的主要航道和锚地,地理位置较为重要。它邻近鲁东隆起区东南的沿海地带,是灵山岛坳陷与胶莱坳陷的结合部(张士璀,2004)。
并被肌隔所间隔。此外,在围鳃腔的腹部还有横肌,属于平滑肌,收缩时可使围鳃腔缩小,压水排出。 综合来看,文昌鱼的形体结构(body plan)与无脊椎动物(如棘皮动物)有许多相似之处:表皮为单层上皮,其外有角质层;结缔组织不发达;许多器官有分节等(曹喜梅,2006)。同时,文昌鱼和脊椎动物有更多的共同特征:两者都有脊索;都有位于脊索背部的神经管;成体和胚胎均有鳃裂和肌节;具有和脊椎动物基本相同的循环系统(金德祥,1958)。但是,和脊椎动物相比,文昌鱼没有头部,身体不对称,具有脊椎动物所没有的围鳃腔(atrium),分泌器官和环节动物相似,为原肾。文昌鱼没有肝脏——这一脊椎动物特有的消化道向前延伸出的组织,只有消化道向前突出形成的肝盲囊(hepatic caecum),由中胚层发育而来。肝盲囊紧紧贴近咽后部右边,这个盲囊与产生非消化酶密切相关。有些人还认为由消化道纤毛产生的食物流能够推动食物颗粒进入中肠,也能进入肝盲囊(Wischnitzer et al,1993)。因此从形态结构上可以证明文昌鱼是处于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之间的过渡动物。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海洋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S932
本文编号:2695852
【图文】:
1 文献综述1.1 文昌鱼自然保护区的海洋地理环境1.1.1 地理位置青岛市文昌鱼自然保护区的范围由(1)120°20′15″E,35°57′00″N;(2)120°20′15″E,36°01′00″N;(3)120°25′49″E,36°01′00″N 和(4)120°25′49″E,,35°57′00″N 四点连线范围以内的海域,总面积 61.81km2。保护区位于胶州湾口外和前海海域,临近我市城区和港口区,海域内有进出胶州湾的主要航道和锚地,地理位置较为重要。它邻近鲁东隆起区东南的沿海地带,是灵山岛坳陷与胶莱坳陷的结合部(张士璀,2004)。
并被肌隔所间隔。此外,在围鳃腔的腹部还有横肌,属于平滑肌,收缩时可使围鳃腔缩小,压水排出。 综合来看,文昌鱼的形体结构(body plan)与无脊椎动物(如棘皮动物)有许多相似之处:表皮为单层上皮,其外有角质层;结缔组织不发达;许多器官有分节等(曹喜梅,2006)。同时,文昌鱼和脊椎动物有更多的共同特征:两者都有脊索;都有位于脊索背部的神经管;成体和胚胎均有鳃裂和肌节;具有和脊椎动物基本相同的循环系统(金德祥,1958)。但是,和脊椎动物相比,文昌鱼没有头部,身体不对称,具有脊椎动物所没有的围鳃腔(atrium),分泌器官和环节动物相似,为原肾。文昌鱼没有肝脏——这一脊椎动物特有的消化道向前延伸出的组织,只有消化道向前突出形成的肝盲囊(hepatic caecum),由中胚层发育而来。肝盲囊紧紧贴近咽后部右边,这个盲囊与产生非消化酶密切相关。有些人还认为由消化道纤毛产生的食物流能够推动食物颗粒进入中肠,也能进入肝盲囊(Wischnitzer et al,1993)。因此从形态结构上可以证明文昌鱼是处于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之间的过渡动物。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海洋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S932
【引证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孙雪梅;夏斌;过锋;陈碧鹃;石潇;;青岛崂山近岸海域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J];渔业科学进展;2013年03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马得友;室内培育的青岛文昌鱼性腺年周期发育和雌核发育牙鲆生长性腺发育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10年
本文编号:269585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zylw/26958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