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渤海蓝点马鲛资源现状及其保护
发布时间:2020-06-04 18:42
【摘要】: 蓝点马鲛属多年生暖温性中上层鱼类,具有分布面广、生命周期长、生长较快、经济价值较高等特点。由于黄渤海其他经济渔业资源的严重衰退,蓝点马鲛是当今海区内年渔获量超过10×104t唯一的大型经济鱼类资源,渔业生产以秋汛捕捞当年幼鱼为主,我国黄渤海区三省一市渔获量由不足10×104t上升到近30×104t,是黄渤海渔业持续发展的关键资源。本文通过2006~2008年的调查,结合历史资料分析,对黄渤海蓝点马鲛资源特性、栖息环境条件、资源变动及原因进行了研究,并提出种质资源保护的措施和建议。 1、黄渤海蓝点马鲛属同一种群(population)。产卵群体以1、2龄为优势年龄组成,平均年龄2.78龄,平均叉长582mm,平均体重1435g。生长迅速,1龄平均叉长和体重即可达到419mm和520g,加入到产卵群体中,叉长与体重间呈W=2.30×10-5L2.8159幂函数相关关系,生长方程为Lt=746[1- e-0.4606(t+0.733)]和Wt=3157[1-e-0.4606(t+0.733)]3,体重生长拐点在1.65龄处。当年幼鱼体重与叉长之间呈W =8.1399×10-6L3.0038幂函数相关关系,生长方程为Lt=422.84[1-e-0.1388(t-2.18)]和Wt=629.66[1- e-0.1888(t-2.18)]3,年内体重生长拐点在10.11旬(即9月11日前后)处。性腺1年成熟1次,生殖周期为1年,雌雄性比为50.2:49.8,初次性成熟年龄1龄、最小叉长380mm、最小体重420g,平均怀卵量68×104粒,产卵期4~10月。蓝点马鲛是一种肉食性的凶猛鱼类,食谱较单纯,主要为一些小型鱼类,此外,还有数量较少的头足类和甲壳类等。1龄以上成鱼的自然死亡系数为0.4112,当年幼鱼则为0.4602。蓝点马鲛补充群体以当年幼鱼为主,占97.27%,一般世代补充量变动于1.35×108~5.65×108尾之间。 2、蓝点马鲛是一种长距离洄游的中上层暖水性鱼类,分布洄游于黄渤海与东海及南海北部之间,我国东、黄、渤海均有分布,且均是作业渔场。产卵和越冬时行长距离洄游。越冬场主要有黄海东南部外海至五岛外海一带、东海中南部外海至钓鱼岛以北海域和东海南部至南海北部3处,水温14~23℃,盐度34~35。在黄渤海的产卵场主要有海州湾、青岛至石岛近海、海洋岛渔场、莱州湾、渤海湾、辽东湾和滦河口等,产卵水温10~20℃。亲鱼和幼鱼均在产卵场附近海域分散索饵,分布面广。 3、1998年以后,黄渤海蓝点马鲛渔获量在21.40×104~29.72×104t之间波动,其中2005年创历史最高水平。 4、由于不断增加的海洋工程和海岸工程建设、生态环境污染、饵料生物短缺和捕捞过度等原因,黄渤海蓝点马鲛种质资源一直处于严重威胁中。 5、鉴于蓝点马鲛在黄渤海渔业中重要的地位,为了避免各种威胁,满足欧强烈的社会需求,黄渤海蓝点马鲛种质资源的保护十分必要。建议设立黄渤海蓝点马鲛种质资源保护区,对其产卵场、索饵场、以及洄游通道进行重点保护,在黄渤海范围内设置辽东湾、滦河口、渤海西部、烟威近海、海洋岛、石岛外海、乳山近海、海州湾等8个核心区和渤海、黄海近海2个试验区,并根据各区具体情况设立特别保护期。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S931
本文编号:2696812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S93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韦晟,周彬彬;渤、黄海蓝点马鲛种群鉴别的研究[J];动物学报;1988年01期
2 邱盛尧;张元奎;宋爱琴;唐明芝;;黄渤海春汛鲅鱼渔业现状及其资源的合理利用[J];海洋渔业;1992年02期
3 邱盛尧;叶懋中;王世信;杨建敏;蔡文仙;于爱娜;;黄渤海鲅鱼资源现状及前景分析[J];海洋渔业;1997年03期
4 邱盛尧,叶懋中;黄渤海蓝点马鲛繁殖生物学的研究[J];海洋与湖沼;1996年05期
5 邱盛尧;李登来;徐彬;;论我国渔业管理对黄渤海蓝点马绞资源的贡献[J];齐鲁渔业;2007年03期
6 黄克勤,熊国强;东海蓝点马鲛种群鉴别研究[J];水产科技情报;1997年06期
7 邱盛尧,叶懋中;黄渤海蓝点马鲛当年幼鱼的生长特性[J];水产学报;1993年01期
8 邱盛尧,叶懋中;黄渤海蓝点马鲛个体生殖力的研究[J];上海水产大学学报;1994年Z1期
9 邱盛尧;;黄渤海蓝点马鲛Scomberomorus niphonius(Cuvier et Valenciennes)资源数量变动的研究[J];现代渔业信息;1995年03期
10 杨纪明;渤海鱼类的食性和营养级研究[J];现代渔业信息;2001年10期
,本文编号:269681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zylw/26968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