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郸市东部平原区可持续水资源管理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工程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TV213.4
【图文】:
21图 3-2 邯郸市东部平原区浅层地下水矿化度等值线图Fig.3-1 Shallow groundwater salinity isoline in Handan eastern plain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高晓清;黄刚;曲迎乐;;南水北调背景下华北水资源的优化调配[J];气候与环境研究;2006年03期
2 霍小虎;崔玉莲;王亚飞;;黄河青海省境内水资源分析[J];内蒙古水利;2006年04期
3 郭永杰;李文波;高树文;;吉林省主要江河水资源可利用量分析[J];农业与技术;2007年06期
4 秦学峰;张海忠;李霞;;丰镇市内水资源与人口资源环境中的关系[J];内蒙古水利;2008年03期
5 张桂英;张安昌;孙道磊;李清林;;聊城市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思路的探讨[J];地下水;2008年04期
6 宋唯一;郑爱珍;吕国;肖荣阁;;甘肃省西部地区水资源状况及其可持续发展战略[J];水土保持研究;2009年03期
7 董丕业;梁伟;;聊城市水资源优化配置初步研究[J];地下水;2010年01期
8 戴术霞;康健;;吉林地区2008年水资源情势分析[J];吉林水利;2010年08期
9 盛文华;白宇;;梨树县水资源状况分析[J];中国商界(上半月);2010年07期
10 陈克伟;杨昆;杨恒喜;;保定市水资源承载力研究[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0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梅冰;陈兴伟;;福建省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的模糊综合评判[A];福建省参加华东七省(市)水利学会协作组第十八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2 黄美花;曹丽青;葛朝霞;;1951~2006年气候变化对乌江水资源的影响分析[A];第26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气候变化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3 高俊杰;;气候变化对水资源的影响分析[A];2009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暨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9年
4 赖国标;王佑章;;从水资源现状看严格水资源管理[A];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高层论坛优秀论文集[C];2010年
5 尤平达;刘涛;孙宝林;冯国华;;吐鲁番盆地水资源量计算及可利用量分析[A];人水和谐及新疆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中国科协2005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6 邢开成;王淑云;龚宇;王璞;;近40年来沧州地区水资源的气候特征[A];中国气象学会2006年年会“气候变化及其机理和模拟”分会场论文集[C];2006年
7 陈文顺;张军营;吴玉伟;;博兴县水资源调度研究[A];山东省水资源生态调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8 刘静静;刘广喜;张奇;;保护水资源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A];“生态济宁”优秀论文选编[C];2007年
9 李文勇;;福建省东部地区水资源的气候特征分析[A];福建省科协第八届学术年会水利分会论文集[C];2008年
10 程肖侠;方建刚;孙娴;刘敏;;陕西省可利用降水资源的气候变化特征及敏感性分析[A];第26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气候变化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李文;益高倡导卫浴节水[N];中国消费者报;2008年
2 本报记者 萧柳 通讯员 唐平忠 李海雁;源头活水润万家[N];青海日报;2009年
3 罗国书;工程性缺水问题不容忽视[N];遵义日报;2010年
4 通讯员 刘亚丽 记者 东文;平泉县水务局注重技改抓节水[N];承德日报;2010年
5 本报记者 赵学儒 通讯员 杨华;为民生而务水[N];中国水利报;2010年
6 本报记者 岳麟;一个最缺水城市的节水奇迹[N];太原日报;2009年
7 刘刚 冯建维 本报记者 贾红路;龙江虚拟水价值几何[N];黑龙江日报;2009年
8 陈宁生;下茹越水库管理局全心全意服务“三农”[N];忻州日报;2008年
9 记者 小言 通讯员 康维海;大柴旦发现大型地下水源[N];西宁晚报;2010年
10 实习生 赫亮 首席记者 董树茂;鞍山人均水资源量低于贫水线[N];鞍山日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袁伟;面向可持续发展的黑河流域水资源合理配置及其评价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2 黄明聪;闽东南地区水资源短缺调控机制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7年
3 李凤玲;滦河内蒙段径流变化规律分析预测及流域水资源模拟评价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08年
4 仇亚琴;水资源综合评价及水资源演变规律研究[D];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2006年
5 张国珍;流域城市水环境污染治理的水交易机制研究[D];兰州大学;2008年
6 陈静;水质型缺水地区节水型社会评价体系与激励机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7 林永钦;基于多目标群决策的湖泊综合承载能力研究[D];南昌大学;2007年
8 郭瑜;水资源与防洪系统工程模糊集理论的应用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9 滕朝霞;济南市城市水资源承载力计算及其调控模式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8年
10 付昆;驻马店市基于水土资源承载力的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D];兰州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龙秋波;邯郸市东部平原区可持续水资源管理研究[D];河北工程大学;2011年
2 王鹏;都江堰灌区渠系优化配水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3 杨增文;寿光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8年
4 王强;南四湖水资源规划及管理研究[D];河海大学;2006年
5 张世佑;葫芦岛市连山区水资源评价方法研究[D];河海大学;2006年
6 李萍;浙江省临海市水资源优化配置研究[D];河海大学;2006年
7 孙明凤;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8 刘开棘;扎龙湿地水资源利用现状分析及对策[D];北京交通大学;2008年
9 李玉秋;乾安县水资源规划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10 孙培毅;沧炼反渗透系统运行方案优化的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72081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zylw/27208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