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资源科学论文 >

河北省水环境现状及水环境承载力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25 15:22
【摘要】:水是生命之源,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命脉。21世纪,威胁人类的洪涝灾害、干旱缺水、水环境恶化三大水问题已成为全球性最为敏感的问题。水环境承载力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持续发展过程中各种资源承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且往往是缺水地区制约人类社会发展的“瓶颈”,它的大小是决定人类经济社会发展速度和规模的重要因素。水环境的可持续承载是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前提之一,限制人类活动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和对环境的影响保持在水环境承载能力以下的水平,方能实现水资源的高效、安全利用和对经济发展的持续支持,保障人类的生态安全。 河北省作为我国主要的缺水省份之一,水污染问题严重,严重制约了经济的发展。因此,进行河北省范围内的水环境现状及水环境承载力评价,探索科学、合理、可持续开发利用和保护水资源与水环境的有效途径,以科学、合理地保护水环境,实现水资源有效、安全利用,对国民经济的可持续稳定发展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对于现实的生产、生活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本文的主要内容包括:(1) 采取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用水资源评价的数学模型和单因子指数法对河北省水资源、水环境进行了评价,对水资源、水环境的空间分布和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2) 用层次分析和模加和相结合的方法,按照流域研究了河北省水环境承载力的地域差异,并对河北省水坏境承载力的动态变化进行了分析,找出影响河北省水环境承载力高低的主要因素,为治理污染、水环境承载力可持续利用提供依据;(3) 结合水环境特点,提出切实可行的提高河北省水环境承载力的措施。 研究结果表明:从空间分布上来说海河北系的水环境承载力最低,主要是因为该流域的经济发展水平低造成的;从动态变化上来说,在1996—2003年八年时间内河北省水环境承载力变化幅度很小,总体水平极其低下,水资源量是影响水环境承载力大小的一个重要因素。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5
【分类号】:X26;TV213.9
【图文】:

水质类别,七大,水系,比例


环境承载力研究我国主要的缺水省份之一,水污染问题严重,报》,从所监控的133个监测断面的监测结果、劣V类,21%的断面水质为W类,仅有19%,东部平原出现了“有水皆污”的现象,严重河北省范围内的水环境现状及水环境承载力评价利用和保护水资源与水环境的有效途径,以科源有效、安全利用,对国民经济的可持续稳定发实的生产、生活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年代变化,平原,降水量


肪诚肿醇八釖肪吵性亓ρ芯亢颖笔∷岙试础⑺釖肪掣趴?平均降水量比45年系列均值分别偏小9%和5%。行政分区年降水量变化趋势与流域分区基本一致。全省及山区、平原各年代年降水量均值变化见图3一1。.全省.山区平原图3一l全省及山区平原降水量年代变化图(3)降水量的空间分布规律河北省年降水量分布的总趋势是由太行山、燕山迎风坡多雨区分别向西北和东南两侧减少。河北省有两个多雨中心,一个在大清河水系磁河上游漫山及沙河上游下庄一带,中心降水量700~以上;一个在滦河水系洒河上游石庙子、半壁山一带,中心降水量为SO0rnrn以上。西北部和北部大部分地区多年平均年降水量在400一500mm之间:坝上高原及宣化、怀来、’阳原等地不足400~。冀中平原的新乐、定县、安国、安平、正定、架城、赵县、隆尧、南宫一带,在soor。们n以下。单站以滦河支流撒河的石庙子为最大,多年平均降水量达82.92mlll。内陆河康保站多年平均降水量最小,为337.6mm。3.1.2地表水(1)地表水资源量河北省195吞一2000年平均地表水资源量为120亿m3,折合年径流深64.lmm。其中,山区102亿m3

【引证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刘萍;杨维;孙浩然;;辽宁省水环境承载力纵向评价[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8年10期

2 王金铎;于春田;赵美;;区域水土资源承载力评价与预测分析——以河北省为例[J];商场现代化;2008年32期

3 李艳;刘萍;王贵东;韩德昌;;基于灰色关联度的水环境承载力指标体系简化[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1期

4 杨维;刘萍;郭海霞;;水环境承载力研究进展[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08年12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王健;滏阳河水资源承载力分析及优化配置研究[D];河北工程大学;2010年

2 解艳;榆林市水环境承载力综合评价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3 房睿;玛纳斯河水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11年

4 张祥娟;流域水环境承载力研究[D];苏州科技学院;2011年

5 解海静;密云一级水源保护区水环境承载力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2年

6 李玲;绵阳市涪江水环境承载力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7年

7 杜金辉;山东省水环境承载力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8 杨秀英;基于神经网络模型的喀斯特地区水资源承载力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07年

9 冯卫卫;寨上金矿区水环境承载力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2年



本文编号:272934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zylw/272934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3b5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