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资源科学论文 >

基于GIS的王家沟流域林业立地评价及其管理系统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28 09:10
【摘要】:黄土高原小流域林业立地的分析与评价是林业生产的一项基本工作,是实现科学造 林。育林和实现小流域综合治理的基础。实现科学地黄土高原小流域林业立地的分析、 评价与管理需要抓住以下两点,黄土高原林木生长的主要限制性因素以及在主导限制性 因素的基础上,合理地进行数据的分析与模拟。本文在以上两点的指导上进行以下工作。 1 土壤水分含量的分析—黄土高原林木生长的主要限制性因素[62][2] 以往的研究结果表明,黄土高原立地类型的差异集中反映在水分条件上,而水分条 件正是影响林木生长的限制因子,而对于一个十几平方公里的小流域来说,引起其土壤 含水率时空分异性的主要因子是地形、地貌、土壤等局部因子。基于这个观点,以土壤 含水率作为划分该流域林业立地类型的主要依据,再运用数量化Ⅰ理论,解决地形、地 貌、土壤等定性因子与含水率之间的量化关系。科学合理地划分林业立地等级。 2 小流域空间数据的分析与处理 在林业小流域的立地的分析与评价研究中涉及到大量的空间数据处理、分析。而 GIS 具有强大的地理数据空间分析功能与制图功能,并能提供灵活的应用模型,成为林业立 地分析与评价不可替代的工具[82]。本文运用 GIS 强大的空间分析技术顺利地将土壤水分 含量与流域的实际地形、地貌和土壤等空间信息关联起来,将图形库和属性数据库有机 地结合到一起。方便而有效地解决小流域林业立地的各种数据处理和分析问题。 3 流域林业立地管理系统的集成 在上述研究工作基础上,采用基于组件程序设计的思想,应用面向对象可视化编程 语言 Delphi6.0 及 MapInfo 公司提供的 ActiveX 控件产品 MapX 4.0 进行开发[64][114]、设 计了小流域林业立地信息管理系统。本系统由文件管理、图层操作、数据操作、数据的 图表分析、专题图应用、系统维护、帮助组成。各个子系统之间相互独立运行,增强了 系统的独立性,便于系统的管理和维护,同时它们又有机地结合为一个整体。通过本系 统可以进行林业立地信息属性数据的输入、存储、查询、浏览显示、统计分析、输出及 图形信息的查询分析、立地类型专题图的生成,立地类型评价等各种操作。系统具有界 面友好,实用性强、操作简单、方便等特点。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4
【分类号】:S757.2
【图文】:

操作窗口,属性数据,快捷键,菜单栏


界面:主界面由菜单栏 快捷键 和工作区组成:图 6.3 系统启动登录界面Fig6.3 Login interface of WJFLLXT菜单栏快捷键图6.4 主界面窗口Fig6.4 Main interface of WJFLLXT

分析图,数据报表,专题图,分析图


图6.6 分析图表的输出窗口Fig6.6 Outputting analyzed chart图6.7 数据报表的输出Fig6.7 Window of report interface图 6.8 专题图的处理Fig6.8 Window of theme Mapping and Analysis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寿成;;教学型《地理信息系统》软件的研制和应用[J];实验技术与管理;1993年01期

2 魏生英;王虎;李超;王祖郧;何多龙;安永清;陈洪舰;张岩波;;青海省地方性氟中毒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建立[J];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2011年04期

3 王艳颖;陈丰照;;城市地下管网信息系统建设探讨[J];科技信息;2011年20期

4 杨法;;HAM教你玩转Google Earth[J];现代通信;2010年06期

5 陈琦;;地理信息系统在城市测绘中的应用探究[J];科技资讯;2011年20期

6 丁冬丽;;浅析地理信息系统与环境管理[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年22期

7 门孝志;;地理信息系统在统计领域的应用及发展策略[J];吉林农业;2011年07期

8 赵永喜;;浅议我国矿山测量中的数字化应用[J];知识经济;2011年18期

9 杨志红;李向阳;李超;;地理信息系统在江苏省公益林分布图制作中的应用[J];现代测绘;2011年03期

10 赵娟;;基于GIS的物流配送研究[J];电子技术;2011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冯仲科;熊妮娜;董斌;蔡华利;;农业资源环境领域GIS应用历史、现状及发展前景[A];中国地理信息系统协会第四次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一届年会论文集[C];2007年

2 黄寿昌;许科锦;;基于MapInfo的县级森林资源地理信息系统的建立与应用[A];广西计算机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3 张延波;王威;王贵章;;建立古代文化遗存地理信息系统的可行性研究[A];2001年东北三省测绘学术与信息交流会论文集[C];2001年

4 冯立法;郝强;刘董梅;;GIS在油田信息化中的作用[A];中国石油石化数字管道信息化建设论坛暨燃气管网安全、经济、运营技术交流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5 顾益军;何永忠;邓杰;;专用网地理信息系统平台安全标准化研究[A];第26次全国计算机安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1年

6 胡晓抒;;地理信息系统在疾病控制领域中的应用进展[A];全国EID研讨班资料汇编[C];2004年

7 靳海亮;高井祥;;浅析地理信息系统与电子政务的关系[A];'2005数字江苏论坛——电子政务与地理信息技术论文专辑[C];2005年

8 靳海亮;高井祥;;浅析地理信息系统与电子政务的关系[A];'2005数字江苏论坛电子政务与地理信息技术论文专辑[C];2005年

9 王永;张增云;宋红丽;;GIS在定向越野运动中的应用[A];山东省“数字国土”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10 杨晓辉;李合锋;杨芳;;地理信息系统(GIS)在县级供电企业中的应用[A];2007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电力系统自动化专委会供用电管理自动化学科组(分专委会)二届三次会议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井惠群 记者 姜云飞;企业地理信息系统完成开发[N];大连日报;2004年

2 本报记者 刘惠兰;实施“天保”工程 林业七年巨变[N];经济日报;2005年

3 记者 林东升;我国调整林业生产布局[N];农民日报;2005年

4 邱晓华;我国林业将“东扩西治南用北休”[N];中国花卉报;2005年

5 记者 王翰林 通讯员 杨轩;我国林业生产力布局做出战略性调整[N];科技日报;2005年

6 丁一;地理信息系统产业技术创新 战略联盟获批开展试点工作[N];中国测绘报;2010年

7 任健 余晓松 张靖;陕西建成抗震救灾地理信息系统[N];中国测绘报;2010年

8 姜发国 刘旭辉;吉林建成省政府应急平台地理信息系统[N];中国测绘报;2010年

9 记者 王量迪 象山记者站 丁华 陈光曙;象山县三维规划地理信息系统获国家奖[N];宁波日报;2010年

10 邹霞;管道管理地理信息系统通过评审验收[N];中国石化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斌;基于GIS的办公自动化系统开发技术的研究和探讨[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5年

2 孔冬艳;基于对象关系型空间数据库理论的GIS实现[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年

3 夏敏;农地适宜性评价空间决策支持系统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7年

4 李如仁;公众参与式地理信息系统的理论与实践[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7年

5 Pouran Behnia;伊朗中部Saghand-Chadormalu地区矿床勘查的地理空间数据建模[D];武汉大学;2004年

6 汤仲安;矢量GIS线状实体等概率密度误差模型[D];武汉大学;2004年

7 牛聚粉;基于MapX的煤与瓦斯突出预警技术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9年

8 李卫江;电子政务与空间信息集成的理论及实践[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9 周月敏;面向小流域管理的水土保持遥感监测方法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遥感应用研究所);2005年

10 陈澎;GeoSmarter通用地理教育平台的支撑理论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成都计算机应用研究所);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樊良新;基于GIS的王家沟流域林业立地评价及其管理系统的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4年

2 周龄;基于SuperMap IS.NET的森林资源地理信息系统的开发与实现[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9年

3 李杰;地理信息系统(GIS)在路网规划中的应用研究[D];长安大学;2001年

4 胡雪琼;江苏省农业资源地理信息系统的组建与开发[D];南京气象学院;2004年

5 吴隆江;基于GPS/GIS的农用车辆导航信息系统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4年

6 李建军;基于GPS/GIS城市公共汽车实时调度系统的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4年

7 陈忠兵;基于GPS和GIS的汽车导航系统相关技术的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4年

8 张宏群;基于组件式GIS的资源环境信息系统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04年

9 王道平;基于GIS的地质灾害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规划[D];中南大学;2004年

10 王东军;基于GIS的县级森林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研建[D];北京林业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273283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zylw/273283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6b8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