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资源科学论文 >

江汉平原农业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能力研究

发布时间:2020-07-13 01:19
【摘要】:指标体系评价是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综合评价的重要方法,也是指导水资源合理配置的前提。本文通过总结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主要理论,结合国内外指标体系评价的研究进展,依托评价区域江汉平原这一湖北典型农业粮食产区,选取23个与农业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能力(Agricultural Water Recourses Sustainable Utilized Capacity, AWRSUC)相关指标构建农业水资源评价指标体系。 应用主成分分析法对23个指标向量进行分析,得出主成分载荷矩阵,并根据主成分载荷矩阵的载荷值对23个指标向量降维得出4个主成分因子。根据实际情况对得到的4个主成分因子进行命名,即农业生产禀赋因子,自然水资源禀赋因子,环境协调禀赋因子和农业科技禀赋因子。进而得出评价区各县市综合评价数据(武汉-2.252,荆州1.228,宜昌4.160,孝感-3.240,荆门2.134,仙桃-0.615,天门-1.525,潜江0.111)。 本文致力于对于水资源较为丰富地区的“警示性”研究。基于对主成分因子的分析与各县市得分的横向比较,我们可以得出制约江汉平原AWRSUC的主要因素,即现有农业生产状况及农田水利工程滞后,灌溉用水浪费,蓄水不足和农业水体污染。详细分析各主成分所包含的指标,可以得出江汉平原存在的隐患:即多变的气候引发旱涝交替;农业水资源浪费导致缺水;大量化肥使用和引水漫灌导致的农业面源污染。针对这些制约因素和隐患,结合国内外的先进经验,我们可以提出相应对策去解决这些问题:即大力兴建和完善已有蓄水工程,解决水资源时间分布不均;兴建跨地区调水工程;改造落后农业生产状况,改进农田节水用水效率;实现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生态农业;大力发展农业科技;控制农业排污。这些对策对于研究改善并提高江汉平原AWRSUC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江汉平原虽然属于水资源较为丰富地区,但无节制无计划的开发农业水资源必将导致旱涝交替引发农业减产,区域性缺水和农业水体污染加重。我们应该充分重视农业水资源的开发效率和保护保障,开发与保护并进,开源节流,促使区域农业系统的生态环境、经济以及社会可持续发展。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F323.21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江汉解放[J];档案记忆;2019年07期

2 樊枫;;《俯瞰江汉流》中国画[J];美术;2019年01期

3 李小白;;江汉如梦之家园[J];决策与信息;2019年03期

4 李小白;;江汉平原之家园[J];决策与信息;2019年05期

5 江汉英;;江汉英作品[J];电影文学;2017年11期

6 涂定卓;;江汉春[J];花木盆景(花卉园艺);2017年05期

7 江汉英;;江汉英作品[J];电影文学;2017年07期

8 ;《江汉学术》2017年总目次[J];江汉学术;2017年06期

9 夏雄;;汉江妹子汉江汉[J];民族音乐;2015年06期

10 周韶华;;《江汉抒情》[J];美术文献;2015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汪孝清;黄永平;黄智敏;;江汉平原盛夏“冷害”的演化态势及其对策[A];第三届湖北省科技论坛气象分论坛暨2005年湖北省气象学会学术年会学术论文详细文摘汇集[C];2005年

2 汪民;张俊磊;;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江汉平原乡村景观发展研究[A];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13年会论文集(上册)[C];2013年

3 孙剑;;江汉平原膨胀土基本特性研究[A];湖北省地质学会第九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年会论文专辑[C];2007年

4 张端禹;张兵;;江汉平原一次涡旋合并突发特大暴雨分析[A];2006年湖北省气象学会学术年会暨湖北省第一届防雷论坛学术论文详细文摘汇集[C];2006年

5 邹朝望;徐少军;;江汉湖群现状及治理对策[A];河湖水生态水环境专题论坛论文集[C];2011年

6 贺程程;程远喜;;对2004年夏季江汉平原一次低涡特大暴雨的分析[A];第三届湖北省科技论坛气象分论坛暨2005年湖北省气象学会学术年会学术论文详细文摘汇集[C];2005年

7 裴丙志;;武汉市江汉四桥工程设计[A];全国城市桥梁青年科技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6年

8 戴照义;李金泉;郭凤领;;湖北江汉平原瓜棉套种模式研究[A];纪念全国西瓜甜瓜科研与生产协作50周年暨第12次全国西瓜甜瓜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9 李枫;朱诚;吴立;李兰;孙伟;王晓翠;孟华平;刘辉;齐士峥;龚琪岚;朱光耀;周凤琴;李溯源;沈承德;;江汉平原12757 cal.aBP以来环境干湿变化的高分辩率研究[A];地理学核心问题与主线——中国地理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暨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建所五十年庆典论文摘要集[C];2011年

10 邓环;万素琴;曹凑贵;程玲;高素华;;江汉平原盛夏低温过程对中稻结实的影响[A];2008年湖北省气象学会学术年会学术论文详细文摘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李先宏 王成龙 通讯员 朱素芳;首个5G应用试点示范落户江汉区[N];湖北日报;2019年

2 朱素芳 张芳;精致江汉:近迎军运 长期惠民[N];湖北日报;2019年

3 记者 李先宏 通讯员 朱素芳;江汉“席位制”打通城区治理末端[N];湖北日报;2019年

4 记者 毛丽萍;双向发力助推“5G智慧江汉”建设[N];人民政协报;2019年

5 记者 甘勇;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总方针 建设江汉平原乡村振兴示范区[N];湖北日报;2019年

6 王珏;江汉路复兴先要弄清人们为何拥挤于此[N];长江日报;2019年

7 记者 刘天纵 通讯员 王政;5G智慧灯杆竖上江汉路[N];湖北日报;2019年

8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张进 通讯员 李睿 张莉;百年江汉关启迪时代使命[N];湖北日报;2019年

9 余丹夏 干坤涛;“江汉健康茶”:搭起居民群众与政府部门的“连心桥”[N];长江日报;2019年

10 朱素芳 张芳 江小文;精致江汉 每天不一样[N];湖北日报;201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叶青清;江汉平原城镇化与耕地保护协调发展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2 许倍慎;江汉平原土地利用景观格局演变及生态安全评价[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3 李枫;江汉平原5.5~3.4 kyr BP环境变化及其对古文化演替的影响[D];南京大学;2014年

4 吴立;江汉平原中全新世古洪水事件环境考古研究[D];南京大学;2013年

5 郭欣欣;江汉平原浅层含水层系统中砷释放与迁移过程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4年

6 萨建;基于稀疏主成分变系数模型的基因-环境互作分析[D];山西医科大学;201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阚政;江汉平原农业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能力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3年

2 翟世航;明清时期江汉平原环境变迁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3 纪道柱;江汉平原气候变化及其对农业影响的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周理高;江汉平原人口空间分布及变化特征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5 司雯;江汉平原县域经济空间差异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6 刘笑;江汉平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区域差异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4年

7 胡广;江汉平原乡村住区系统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8 李国琴;江汉平原历代防洪方略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3年

9 熊慧勇;明代江汉平原水灾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10 鲁镜元;江汉平原民歌及其民俗文化研究[D];长江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75274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zylw/275274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c15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