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资源科学论文 >

地下水资源管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实现

发布时间:2020-07-31 08:22
【摘要】:水利信息化是水利行业走向现代化的措施和手段,同时也是水利现代化的基础设施。水利信息化带动水利现代化是当前水利行业发展的方向,然而由于我国水资源分布特点、水资源开发利用和存在问题的差异性、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和各部门对水利信息化理解的不同,使水利信息化进展中产生了诸多问题。信息化在地下管理方面的应用,存在的问题更为突出。目前地下水信息化呈现零散建设,信息化程度不一和建设业务内容普遍具有地区个性的现状。为解决该问题,水利部综合事业局开展了地下水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研究,对已建设的地下水管理系统提出数据交换格式,对未开展信息化建设的省市提出建设指导意见,使地下水管理信息化在各省市的建设在业务内容、传输标准、数据接口、技术使用等方面逐步规范化,从而为建设国家级的地下水资源管理系统奠定基础。 本文围绕地下水管理业务需求,先期建设服务于国家层面的地下水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利用计算机技术,开发一套完整的、可视化的地下水资源管理系统。在总结已往地下水信息系统,分析其存在的缺点和面临的问题的基础上,详细探讨了地下水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内容,系统结构与功能实现,并设计系统结构、开发模式与数据库结构。该系统为实现地下水资源信息集成、科学管理地下水资源、提高地下水资源科学管理与决策水平提供一个良好的基础信息平台。 基于组件技术、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开发完成的地下水资源管理与信息系统,实现了在同一平台上对地下水资源空间信息和属性信息的管理、分析、评价。系统由空间数据库管理子模块、属性数据库管理子模块、基础信息管理子模块、业务应用与分析子模块、信息发布子模块、系统管理子模块等主要模块组成。通过对系统空间数据库的建立与访问,可以查询检索区内有关的地下水专题信息;通过对管理的基础信息进行多种方式的业务信息分析和表达,达到对地下水动态变化的分析评价和预测功能。为分析地下水资源的分布规律与开发潜力,以及调查、评价与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有关的地质生态环境问题提供技术支持,对超采区提出限采或禁采方案提供数据支持等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TP311.52;TV213.4
【图文】:

系统功能结构


图 2-1 系统功能结构图模块需求分析模块对各省市上报的数据进行管理和维护,并对上的数据,可以参与业务信息模块的分析,地下水监具有空间属性(Daene C,2002),因此在数据组织测站点编码是进行数据传输和交换的最重要的关键行 GIS 展示以及报表统计。基础信息包括静态信测数据来源复杂、格式多样、尺度不同,因此,监务分析的首要基础,按照业务分析的要求分类对基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编写,规范系统基础数据库建设策服务,所以基数据管理主要是注重宏观数据的收

操作图,基础信息,管理模块,菜单


11.图 2-2 基础信息管理模块菜单及操作图2.3.1.1 模块功能地下水资源的数据涉及面广、信息源多,时期和年代发展也不相同。这就使地下水水资源数据不可能具有统一的记录格式,有些数据还比较零散,缺乏连贯性,个别数据的可靠性也不高,基础信息作为对源数据管理的模块,数据管理的正确与否,对业务分析的质量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分析清楚本次系统的数据管理需求是数据库设计的关键,也是系统进行高效决策的基础。本次系统管理的基础数据涉及到地下水的水量、水质、水位,监测站信息、超采区、水源地、水质标准、井灌区、用水户、水价等各方面的数据信息。根据管理需要及业务特征的属性,把该模块的数据归类为如下几类数据:1) 辅助数据① 行政分区数据:管理本系统涉及到的全国各省市行政区名称、面积数据及所属平原区名称、平原区面积数据。② 水资源分区:对水资源分区名称、代码,水资源分区所属地市行政区的面积及平原区面积管理。③ 水质评价标准:对水质评价标准分类、分类级别设定、监测项目设定、评价标准值设定进行统一管理,依据管理的水质标准对水质数据进行评价。2) 基础信?

模块功能,等值过程,超采区,业务分析


信息管理模块中添加和勘察与评价、超采区、计,业务分析,打印报柱状图或饼状图的形式多省蓄变量数据比较和的 GIS 展示,以及等值过程线及相应数据列表质进行饼图比较;对多源地分析实现信息分类水位与控制水位的比较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迟宝明;李治军;叶勇;林岚;施枫芝;;基于GIS的地下水水位等值线图自动生成算法研究[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7年02期

2 康秀丽,胡丽华,高洪升,江丽娟;浅谈辽宁省水资源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J];东北水利水电;2001年06期

3 刘丹,郑坤,彭黎辉;组件技术在GIS系统中的研究与应用[J];地球科学;2002年03期

4 李文体,刘向华,冯谦诚;河北省地下水超采区划分及现状分析研究[J];地下水;2000年02期

5 E.Braune,徐永新,胡瑾;南非地下水管理的广泛内容[J];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02年02期

6 罗元华;荷兰地下水资源管理综述[J];地质科技情报;1997年04期

7 李芳;水利信息化的主要内容和技术发展[J];广东水利水电;2002年04期

8 许航;;关于我国水利信息化建设现状及发展趋势的思考[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8年13期

9 刘武艺,邵东国,张鹏;我国水利信息化建设的难点与对策[J];水利水电科技进展;2005年01期

10 张建云;水利信息化的发展思路和建设任务[J];中国水利;2000年09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喻孟良;基于GIS的地下水信息管理与分析系统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5年

2 蒋秀华;地下水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开发[D];河海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77621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zylw/277621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ec7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