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资源科学论文 >

青藏高原大地形“鱼尾”状地形热力效应对天山降水系统及水资源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0-09-16 10:20
   本文利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CRU降水资料,中国站点资料等以青藏高原“鱼尾”型天山地形热源为切入点,重点探讨青藏高原“鱼尾”型地形热源与天山区域大气水份循环及其云水资源的相关特征,计算了整层水汽、水汽输送、水汽相关矢及视热源等动力、热力诊断物理量,分析了天山区域降水的时空分布和变化特征。揭示出:天山区域降水和整层水汽集中区位于天山西部,天山区域高温、高湿的垂直结构描述出,在西风气流和天山大地形的作用下形成的丰富云水资源的大气结构,强垂直运动特征描述出天山地形效应引起的气流爬升特征。天山地区的大气视热源与水汽汇的垂直结构分析亦揭示出天山地形对天山西部充沛云水资源的热力影响机制。通过天山整层水汽与东亚整层视热源的相关性分析得出影响天山降水的热源关键区,发现热源关键区位于青藏高原尾部类似“鱼尾”的区域,表明天山降水受到青藏高原尾部地形热力作用的影响。对天山整层水汽与大范围整层水汽的相关性分析,追踪影响天山地区丰富的云水资源的远距离海洋水汽源,结果表明,春季天山水汽源地位于挪威海、里海与阿拉伯海;夏季天山水汽源地位于北冰洋和阿拉伯海。对青藏高原“鱼尾”热源关键区与整层水汽输送通道的相关矢分析,探寻在青藏高原尾部“鱼尾”地形的动力、热力影响下形成的天山水汽通道结构,结果发现:春季,南侧的大西洋与北侧的北冰洋存在水汽输送通道;夏季,南侧的大西洋和阿拉伯海与北侧的北冰洋存在水汽输送通道。从年代周期变化上来看,天山降水经历减少-增多-减少-增多的变化趋势,天山整层水汽经历增多-减少-增多-减少的变化趋势,青藏高原“鱼尾”热源关键区经历减弱-增强-减弱-增强的变化趋势,其中青藏高原“鱼尾”热源关键区在年代周期上的变化与天山降水变化一致,青藏高原尾部热源增强,天山降水增多;青藏高原尾部热源减弱,天山降水减少。此外,对天山整层水汽与远距离海洋水汽源进行周期分析,发现天山整层水汽与远距离海洋水汽源在年代周期振荡上具有一致性。以上分析表明:天山区域云水资源的变化特征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该区域大气水分循环结构对青藏高原“鱼尾”性天山地形热源的响应机制。
【学位单位】: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3
【中图分类】:P426.6;TV213.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俞亚勋,王劲松,李青燕;西北地区空中水汽时空分布及变化趋势分析[J];冰川冻土;2003年02期

2 薛燕,韩萍,冯国华;半个世纪以来新疆降水和气温的变化趋势[J];干旱区研究;2003年02期

3 马玉芬;张广兴;杨莲梅;;天山地形对新疆大风和降温天气作用的数值模拟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2年05期



本文编号:281974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zylw/281974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272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