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羊河流域水资源合理配置与危机应对策略
发布时间:2020-10-11 12:41
石羊河流域水资源总量不足,超载严重,地下水长期超采,致使流域的生态环境日趋恶化。为了缓解石羊河流域水资源危机和生态环境的恶化趋势,研究石羊河流域水资源合理配置与应对策略十分必要。 从远古、近代、现代石羊河流域水资源的形成与演变入手,通过对流域1980-2000年地表径流差积曲线及五年滑动差积曲线、1980~2003年八条山水河径量变化趋势,1999-2004年民勤县9个观测点地下水动态变化分析,提出延长系列的地表、地下水变化规律与趋势。 提出石羊河流域水资源危机的成因主要为地理、气候、降水、蒸发等自然因素因素和人口增长、经济规模增加、产业结构不合理、水质下降、水资源配置不合理及其低效利用等人为因素。 石羊河流域2000年缺水量8.28亿m3,缺水程度29.2%。2010年供需水缺口5.696亿m3,超采地下水2.880亿m3;2020年供需水缺口3.881亿m3,超采地下水2.411亿m3;2030年供需水缺口5.873亿m3,超采地下水2.487亿m3,南水北调实现调水量5.559亿m3,供需水基本达到平衡。 首次提出生存水资源的概念和内涵。石羊河流域为案例,分析温饱、小康和现代化标准下的生存水资源为不可持续。 通过对人均、亩均、GDP水资源配置分析,均为不合理的配置情况。首次将层次分析法(AHP)应用于石羊河流域水资源配置中,以水资源高效利用评判指标体系的最高层为目标层,以经济状况B1、社会生活B2、资源与环境B3、技术与管理B4为准则层,下设19个指标为评判层C,以凉州D1、古浪D2、民勤D3、金昌D4四个子区,针对石羊河流域的具体情况,通过专家打分,计算各项指标相对于目标层A的权重,实现水资源合理配置的目的。 从节水、水源保障、外流域调水、水资源保护等措施出发,重点以农业节水,重点灌区节水改造,工业与生活节水,服务业节水,调整产业结构,控制水污染,全面实行清洁生产,完善投入机制,探索水价改革,加强流域水资源统一管理、建立节水型社会等多项工程与非工程措施出发提出切实可行的应对策略。 通过对节水、调水效益和配置、治理效果评价分析,使流域水资源配置趋于合理,生态环境恶化的局面得到有效遏制并向良性化方向发展。
【学位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07
【中图分类】:TV213.4
【部分图文】:
一方面发展生产,大规模移民实边,设置官田,驻军屯防。又据《史记 河渠书:“自是之后,用事者争言水利。朔方、西河、河西、酒泉皆引河及川谷以灌田”。多年后的西晋后期(公元 301 年)在凉州安置流民浚河开渠、引水灌田,发展农业。隋、唐初期十分注意充实边疆和发展农业生产,在河西走廊地区筑堡营田,把荒给移民垦殖。特别为人称道的是在凉州拓疆土,置屯田,兴水利,发展农牧业生产迹。据史书记载,旱地改为水浇田后,产量提高约三倍。百余年间,河西少战荒乱民安居乐业,生产和人口都有很大发展,“边城晏闭,牛马布野”,一片和平景象。
古浪河汇入石羊河后流入民勤盆地,大靖河则消失于下游的腾格里沙漠 (见图2-2)。石羊河流域的径流从源头到尾闾分为两个不同的区域,即径流形成区和径流散失区。南部祁连山区为径流形成区,这里地势高寒,降水较多,气温低,蒸发弱,有冰川积雪,有利于径流形成,径流量随集水面积的增大而增大,在出山口达到最高值。祁连山山前洪积平原—中游武威绿洲区及下游民勤绿洲沿途引用、蒸发、下渗最终消失,为径流散失区。石羊河流域受地貌和构造的控制,形成南北两大盆地,各盆地具有相对独立的地下
羊河流域水资源的特征及其变化趋势羊河流域地表水资源的特征河流域的地表水资源总体的特征就是:水资源年内分配变化较大和降雨的分大致一致的;年际分布呈衰减趋势;空间上垂直和水平方向上都呈梯度分布[4年际变化规律羊河流域地表水年径流总量中占 95%的西大河、东大河、西营河、金塔河、杂羊河六河 Cv 值为 0.16~0.25,数值相对较小,说明这六河水量年际变化不大年径流总量 5%的古浪河、大靖河 Cv 值分别为 0.32、0.52,年际变化稍大。石羊河流八条支流多年平均径流量差积曲线、1980-2000 年径流量差积曲线及差积曲线分析可知(图 2-3、2-4),1955 年~1967 年为丰水段,丰枯交替出度大,量不稳定。1967 年~1984 年为枯水段,此段年际间跳动幅度不大,枯出现,1988 年~2000 年基本为平水年,年际间跳动幅度趋于增大,较之 60 年一较为明显的特征是丰枯水年具有 2 至 3 年的顺延性。 45 年径流系列动态变化过程来看,1956 年~1985 年 30 年间基本完成了一个循环周期,1985~2000 年又开始进入下一个循环的 10 年平水期[6]。
【参考文献】
本文编号:2836604
【学位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07
【中图分类】:TV213.4
【部分图文】:
一方面发展生产,大规模移民实边,设置官田,驻军屯防。又据《史记 河渠书:“自是之后,用事者争言水利。朔方、西河、河西、酒泉皆引河及川谷以灌田”。多年后的西晋后期(公元 301 年)在凉州安置流民浚河开渠、引水灌田,发展农业。隋、唐初期十分注意充实边疆和发展农业生产,在河西走廊地区筑堡营田,把荒给移民垦殖。特别为人称道的是在凉州拓疆土,置屯田,兴水利,发展农牧业生产迹。据史书记载,旱地改为水浇田后,产量提高约三倍。百余年间,河西少战荒乱民安居乐业,生产和人口都有很大发展,“边城晏闭,牛马布野”,一片和平景象。
古浪河汇入石羊河后流入民勤盆地,大靖河则消失于下游的腾格里沙漠 (见图2-2)。石羊河流域的径流从源头到尾闾分为两个不同的区域,即径流形成区和径流散失区。南部祁连山区为径流形成区,这里地势高寒,降水较多,气温低,蒸发弱,有冰川积雪,有利于径流形成,径流量随集水面积的增大而增大,在出山口达到最高值。祁连山山前洪积平原—中游武威绿洲区及下游民勤绿洲沿途引用、蒸发、下渗最终消失,为径流散失区。石羊河流域受地貌和构造的控制,形成南北两大盆地,各盆地具有相对独立的地下
羊河流域水资源的特征及其变化趋势羊河流域地表水资源的特征河流域的地表水资源总体的特征就是:水资源年内分配变化较大和降雨的分大致一致的;年际分布呈衰减趋势;空间上垂直和水平方向上都呈梯度分布[4年际变化规律羊河流域地表水年径流总量中占 95%的西大河、东大河、西营河、金塔河、杂羊河六河 Cv 值为 0.16~0.25,数值相对较小,说明这六河水量年际变化不大年径流总量 5%的古浪河、大靖河 Cv 值分别为 0.32、0.52,年际变化稍大。石羊河流八条支流多年平均径流量差积曲线、1980-2000 年径流量差积曲线及差积曲线分析可知(图 2-3、2-4),1955 年~1967 年为丰水段,丰枯交替出度大,量不稳定。1967 年~1984 年为枯水段,此段年际间跳动幅度不大,枯出现,1988 年~2000 年基本为平水年,年际间跳动幅度趋于增大,较之 60 年一较为明显的特征是丰枯水年具有 2 至 3 年的顺延性。 45 年径流系列动态变化过程来看,1956 年~1985 年 30 年间基本完成了一个循环周期,1985~2000 年又开始进入下一个循环的 10 年平水期[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金萍;李为科;郭跃;;重庆城市化过程与水资源环境变化关系研究[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1期
2 燕华云,贾绍凤;近50a来青海水文要素变化特征分析[J];冰川冻土;2003年02期
3 马金珠,李相虎,贾新颜;干旱区水资源承载力多目标层次评价——以民勤县为例[J];干旱区研究;2005年01期
4 宋松柏,蔡焕杰,徐良芳;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研究[J];水科学进展;2003年05期
5 金菊良,张礼兵,魏一鸣;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的改进层次分析法[J];水科学进展;2004年02期
6 邢望明;用户水权交易与水资源配置[J];水利科技与经济;2005年05期
7 王远,吴玉柏;几种主要节水灌溉技术的经济效益分析[J];水利经济;2002年06期
8 舒康,梁镇韩;AHP中的指数标度法[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1990年01期
9 李长杰;王先甲;郑旭荣;;流域初始水权分配方法与模型[J];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2006年01期
10 舒卫萍,崔远来;层次分析法在灌区综合评价中的应用[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05年06期
本文编号:283660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zylw/28366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