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资源科学论文 >

洪水资源利用模式及风险效益评估

发布时间:2020-10-16 13:32
   本文针对我国水资源短缺问题,开展洪水资源利用模式及风险效益评估。但是目前洪水资源利用体系还不完善。本文在总结国内外洪水资源利用各种措施的基础上,从系统工程的角度尝试建立洪水资源利用的模式体系。 体系包括三个部分:基础规划、单元利用模式和流域总体利用模式。洪水资源利用基础规划是对洪水资源利用系统的总体设计,是洪水资源利用的基础。单元利用模式以水库和蓄滞洪区为例,详细总结了水库和蓄滞洪区洪水资源化过程。 水库单元利用模式,水库汛限水位的调整和汛末蓄水是洪水资源化的两个关键问题。详细总结了水库汛限水位从分期到动态控制的过程,并对水库调整汛限水位进行风险效益分析;水库汛末蓄水主要包括蓄水时间和蓄水方案。最后以东武仕水库为例,对水库调整汛限水位的风险进行了分析,表明该水库汛限水位从现行102m调整到104m的方案是比较合理和切实可行的。 蓄滞洪区单元利用模式,总结了河网非恒定流模型、洪水演进模型、蓄滞洪区洪灾损失评估、效益评估方法和蓄滞洪区蓄水优化研究方法。并以天津市北系河网四个蓄滞洪区为例,对大黄铺洼、黄庄洼、西七里海和淀北应用基于最大离差和熵的多目标评价方法进行最优蓄水位研究,蓄水位优选中考虑了淹没损失、供水成本、防洪效益、供水效益和生态效益五个指标,结果表明四个蓄滞洪区的最优蓄水位分别是:3.0m,3.0m,3.0m,3.9m;然后在这四个蓄滞洪区之间进行方案优选,采用多层次模糊优选系统,对四个蓄滞洪区进行方案模糊优选,方案优选中考虑9项定量与定性指标,结果表明四个蓄滞洪区方案从优到劣依次为黄庄洼、大黄铺洼、西七里海、淀北。 流域总体利用模式,根据北三河系实测资料对流域中各个河系的可调水量进行分析,对北三河系水利工程功能进行评价,结合各蓄水单元风险效益分析的结果和调度原则,提出北三河系洪水资源合理调度方案,并根据已经建立的北三河系产流模型、河网模型和洪水演进模型对流域洪水资源进行实时调度。
【学位单位】:天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09
【中图分类】:TV213.9
【部分图文】:

示意图,研究范围,示意图,控制面积


图 5‐1 北三河系研究范围示意图 北三河系气候属于温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干燥寒冷少雪,春季干旱多风沙,秋季天高气爽,四季分明。多年平均降雨量为 598.6mm,降水总量为 34.43 亿 m3/s,多集中在汛期七、八月份。多年平均径流量为 3.57亿 m3,入境水量 8.28 亿 m3,入海水量为 5.8 亿 m3。5.2 本地降雨特性分析通过河系雨量站选择,河系所属产水面积的确定及自产水量系列的频率适线,估算北三河系降雨径流量。选取各站 1985 年至 2005 年的降雨资料,根据天津市境内北三河系平原区域排涝小区的所属情况,可统计各条河流的产水面积统计如下:北京排污河控制面积 1232.138km2,北运河控制面积 784.940km2,潮白新河控制面积 1286.744km2,蓟运河控制面积 1911.941km2。查取《水资源手册》北四河下游平原 1985~2000 年的地表径流量及径流深系列,由径流系数=径流深

青龙湾减河,潮白,新河,过程线


一、计算条件:上边界条件:各水文站流量过程、金钟河来流过程、北京排污河东堤头程、屈家店来流过程、还乡河小定府来流过程、青龙湾减河土门楼来流过白新河吴村闸来流过程、于桥水库泄流过程、泃河三河站来流过程、鲍丘涵洞来流过程,如图 5-2~5-4 所示。

永定新河,过程线,内边界条件,下边界条件


图 5-3 永定新河、还乡河来流过程线(1994 年实测)图 5-4 六米站潮位过程线(1994 年实测)下边界条件:永定新河河口潮位过程。内边界条件:两岸排沥入汇过程(产流计算获得)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浩,殷峻暹;洪水资源利用风险管理研究综述[J];水利发展研究;2004年05期

2 ;长江流域洪水资源利用、不同行业耗水率初步研究两项目通过验收[J];水利水电技术;2008年02期

3 陈巍;甘小荣;余立;;洪水资源利用探讨[J];江苏水利;2008年06期

4 宋健;常仁存;;浅析丰南区洪水资源利用[J];河北水利;2006年12期

5 李靖;李和跃;许士国;;从1998年嫩江特大洪水谈洪水资源利用[J];浙江水利水电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2期

6 ;水资源与调水问题[J];中国地理与资源文摘;2007年04期

7 李树平;吉相臣;康玉侠;赵庆生;;铁岭市水资源状况与洪水资源利用[J];东北水利水电;2006年12期

8 陈金木;郑德运;郑伟;;洪水资源利用法律制度建设刍议[J];中国水利;2009年23期

9 康福贵;海河流域洪水管理问题探讨[J];人民长江;2003年05期

10 李辉;仇新征;;引滦工程洪水资源利用初探[J];海河水利;2008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冯峰;河流洪水资源利用效益识别与定量评估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杜丽杰;白城地区洪水资源利用效益路径分析及定量计算[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2 邓朝贤;水库汛限水位调整方案的风险与效益分析[D];合肥工业大学;2009年

3 李庆坤;吉林省查干湖湿地恢复保护中洪水资源利用与配置研究[D];河海大学;2003年

4 张鲁;山东省沂沭河流域洪水管理研究[D];河海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84332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zylw/284332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125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