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水资源承载能力的量化计算和综合评价研究
发布时间:2021-03-14 18:59
近年来,随着人口的增长、经济的发展、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水资源已经成为制约国民经济发展的瓶颈。如何有效缓解水资源、生态环境、人口、经济发展之间日益尖锐的矛盾,实现水资源—生态环境—社会经济复合系统的协调持续发展,已经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水资源承载能力既是水资源是否具有可持续性的一个重要指标,也是水资源与社会经济发展联系的一个关键指标,对于实现区域水资源—生态环境—社会经济复合系统的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是确定区域社会经济发展规模的基础和前提,已成为当前水科学研究领域中的重点和热点问题之一。论文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分析了水资源承载能力的定义、内涵、外延及其影响因素。目前,水资源承载能力的研究方法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量化计算模型,其计算结果为水资源承载能力的大小。论文以人口数量为目标,在动态预测未来社会发展参数的基础上,求得现状年和规划水平年的水资源承载能力大小,并采用相对承载指数判断区域水资源承载能力的状态;另一类是综合评价模型,其计算结果为水资源承载能力的状态。论文在水资源承载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基础上,采用集对分析方法和改进的属性综合评价方法建立水资源承载能力综合评价模...
【文章来源】:合肥工业大学安徽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7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致谢
第一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和研究的意义
1.2 水资源承载能力评价的研究进展
1.2.1 水资源承载能力的定义、内涵、外延及其影响因素
1.2.2 水资源承载能力评价研究进展
1.2.3 水资源承载能力评价方法
1.3 本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二章 水资源承载能力的量化计算方法
2.1 水资源承载能力的量化模型
2.1.1 水资源承载能力的量化形式
2.1.2 水资源承载能力量化模型
2.1.3 水资源承载能力状态评价方法
2.1.4 水资源承载能力量化计算的步骤
2.2 水资源承载能力量化计算的边界条件
2.2.1 供水量计算
2.2.2 需水量计算
2.3 应用实例——淮北市水资源承载能力量化计算模型
2.3.1 基本情况简介
2.3.2 水资源承载能力分析的目标边界条件
2.3.3 水资源承载能力计算
2.3.4 水资源承载能力提高的途径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集对分析方法在区域水资源承载能力评价中的应用
3.1 水资源承载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选取
3.2 集对分析原理
3.3 基于集对分析的水资源承载能力评价模型
3.4 实例分析——基于集对分析的淮北市水资源承载能力评价
3.5 结论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改进的属性综合评价模型在水资源承载能力评价中的应用
4.1 属性集和属性测度
4.2 改进的属性综合评价模型
4.3 应用实例——基于改进属性综合评价方法的淮北市水资源承载能力评价
4.4 结论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熵和FAHP的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模型[J]. 金菊良,洪天求,王文圣. 水力发电学报. 2007(04)
[2]防洪工程安全评价集对分析—可变模糊集模型[J]. 赵吴静,吴开亚,金菊良. 水电能源科学. 2007(02)
[3]基于集对分析法的生态承载能力综合评价方法[J]. 邓红霞,李存军,朱兵,丁晶. 长江科学院院报. 2006(06)
[4]长江上游主要河流径流丰枯空间变化特性初步研究[J]. 邓红霞,李存军,朱兵,丁晶. 四川水力发电. 2006(S1)
[5]基于SPA的水文预测模型评估[J]. 邓红霞,李存军,赵太想,丁晶.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2006(06)
[6]集对分析在水文水资源中的应用[J]. 万星,王文圣,丁晶.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2006(04)
[7]钱塘江流域水资源承载力指标体系研究[J]. 程军蕊,曹飞凤,楼章华,李佳. 浙江水利科技. 2006(04)
[8]基于集对分析的相似流域选择方法[J]. 邓红霞,李存军,张少文,张学成,丁晶. 人民黄河. 2006(07)
[9]改进属性识别模型及其在城市环境质量综合评价中的应用[J]. 张礼兵,程吉林,金菊良,蒋晓红. 环境工程. 2006(03)
[10]区域地下水资源承载力综合评价的集对分析方法[J]. 万星,丁晶,张晓丽. 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 2006(02)
博士论文
[1]水资源承载力分析与应用[D]. 孙富行.河海大学 2006
[2]区域水资源承载力评价研究[D]. 王友贞.河海大学 2005
硕士论文
[1]甘肃省社会经济发展与水资源承载能力分析[D]. 姜秀娜.兰州大学 2006
[2]区域水资源承载力研究及其应用[D]. 张兰.河海大学 2006
[3]面向可持续发展的水资源承载能力理论方法与应用研究[D]. 李娟.武汉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082768
【文章来源】:合肥工业大学安徽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7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致谢
第一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和研究的意义
1.2 水资源承载能力评价的研究进展
1.2.1 水资源承载能力的定义、内涵、外延及其影响因素
1.2.2 水资源承载能力评价研究进展
1.2.3 水资源承载能力评价方法
1.3 本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二章 水资源承载能力的量化计算方法
2.1 水资源承载能力的量化模型
2.1.1 水资源承载能力的量化形式
2.1.2 水资源承载能力量化模型
2.1.3 水资源承载能力状态评价方法
2.1.4 水资源承载能力量化计算的步骤
2.2 水资源承载能力量化计算的边界条件
2.2.1 供水量计算
2.2.2 需水量计算
2.3 应用实例——淮北市水资源承载能力量化计算模型
2.3.1 基本情况简介
2.3.2 水资源承载能力分析的目标边界条件
2.3.3 水资源承载能力计算
2.3.4 水资源承载能力提高的途径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集对分析方法在区域水资源承载能力评价中的应用
3.1 水资源承载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选取
3.2 集对分析原理
3.3 基于集对分析的水资源承载能力评价模型
3.4 实例分析——基于集对分析的淮北市水资源承载能力评价
3.5 结论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改进的属性综合评价模型在水资源承载能力评价中的应用
4.1 属性集和属性测度
4.2 改进的属性综合评价模型
4.3 应用实例——基于改进属性综合评价方法的淮北市水资源承载能力评价
4.4 结论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熵和FAHP的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模型[J]. 金菊良,洪天求,王文圣. 水力发电学报. 2007(04)
[2]防洪工程安全评价集对分析—可变模糊集模型[J]. 赵吴静,吴开亚,金菊良. 水电能源科学. 2007(02)
[3]基于集对分析法的生态承载能力综合评价方法[J]. 邓红霞,李存军,朱兵,丁晶. 长江科学院院报. 2006(06)
[4]长江上游主要河流径流丰枯空间变化特性初步研究[J]. 邓红霞,李存军,朱兵,丁晶. 四川水力发电. 2006(S1)
[5]基于SPA的水文预测模型评估[J]. 邓红霞,李存军,赵太想,丁晶.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2006(06)
[6]集对分析在水文水资源中的应用[J]. 万星,王文圣,丁晶.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2006(04)
[7]钱塘江流域水资源承载力指标体系研究[J]. 程军蕊,曹飞凤,楼章华,李佳. 浙江水利科技. 2006(04)
[8]基于集对分析的相似流域选择方法[J]. 邓红霞,李存军,张少文,张学成,丁晶. 人民黄河. 2006(07)
[9]改进属性识别模型及其在城市环境质量综合评价中的应用[J]. 张礼兵,程吉林,金菊良,蒋晓红. 环境工程. 2006(03)
[10]区域地下水资源承载力综合评价的集对分析方法[J]. 万星,丁晶,张晓丽. 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 2006(02)
博士论文
[1]水资源承载力分析与应用[D]. 孙富行.河海大学 2006
[2]区域水资源承载力评价研究[D]. 王友贞.河海大学 2005
硕士论文
[1]甘肃省社会经济发展与水资源承载能力分析[D]. 姜秀娜.兰州大学 2006
[2]区域水资源承载力研究及其应用[D]. 张兰.河海大学 2006
[3]面向可持续发展的水资源承载能力理论方法与应用研究[D]. 李娟.武汉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08276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zylw/30827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