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作物秸秆资源分布及其产业体系与利用路径
发布时间:2021-03-23 22:25
中国具有丰富的农作物秸秆资源,推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不仅可减少田间焚烧环境污染、消除火灾隐患,还可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基于中国大陆地区各省级行政区的统计数据,探讨了中国农作物秸秆资源构成与空间分布特征。玉米、水稻、小麦三大粮食作物秸秆占全国秸秆资源总量的84.8%;秸秆资源总体呈现出"东高西低、北高南低"的阶梯状分布特征。统揽中国秸秆产业发展全局,系统梳理并深入解析了中国秸秆产业政策体系、市场体系、技术体系和监管体系发展历程和现状。分别以单一利用、综合利用、战略布局和区域统筹为鲜明特征,将秸秆利用政策历程划分为政策起步期(1979—2007年)、政策发展期(2008—2012年)、政策转型期(2013—2016年)和政策深化期(2017年至今)。系统阐释了中国农作物秸秆农业利用、能源化利用和高值化利用的主要路径与模式。该研究可为指导中国秸秆资源开发利用提供重要的基础支撑和决策参考。
【文章来源】:农业工程学报. 2019,35(22)北大核心EICSCD
【文章页数】:9 页
【部分图文】:
中国农作物秸秆资源总量空间分布
玉米、水稻、小麦三大粮食作物秸秆占比大,是中国秸秆资源综合利用的重点,其空间分布如图2所示。三大粮食作物秸秆的区域富集性均非常明显,但却表现出不同的空间分布特征。玉米秸秆资源空间分布特征如图2a所示,主要在东北和华北地区富集,并沿对角线向西南地区延伸,东北和华北地区占全国玉米秸秆资源总量的68.1%,其中,黑龙江、吉林、山东、河北、河南5省资源最为集中,合计占全国玉米秸秆资源总量的56.9%。水稻秸秆资源分布特征如图2b所示,出现南北两极,分别是以黑龙江为极心的东北地区和以湖南、江西为极心的江南地区(包括长江中下游、西南和东南),黑龙江、湖南、江西三省合计占全国水稻秸秆资源总量的37.0%。小麦秸秆资源分布特征如图2c所示,主要分布在华北地区,以山东、河南为中心,向南北出现短线扩散,向西部沿河西走廊深度延伸。华北地区占全国小麦秸秆资源总量的59.3%。
秸秆产业市场主体包括原料供给者(农户、农场主和农业种植企业等)、产品需求者(农户、农场主、农业种植企业和其他用户等)、中间参与者(秸秆处理利用企业、原料与产品流通业服务机构或个人等)。在没有外部要素干预的情况下,秸秆产业市场的形成与可持续发展,需要2个基本条件:1)市场上存在有效的秸秆供给与有效的产品需求;2)交易加工费用低于产品需求价格与秸秆供给价格之差[44]。受原料储运环节成本高,以及目前秸秆利用技术经济性较差等因素制约,目前中国秸秆产业完全市场化发展仍比较困难。在政策、资金、信贷和保险等方面,对政府引导和绿色金融仍有很强的依赖性。2.3 产业技术体系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我国农作物秸秆资源利用特征、技术模式及发展建议[J]. 石祖梁,王飞,王久臣,李想,孙仁华,宋成军.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19(05)
[2]基于价值工程原理的乡村秸秆清洁供暖技术经济评价[J]. 丛宏斌,姚宗路,赵立欣,孟海波,霍丽丽,袁艳文,任雅薇,刘广华,刘圣勇. 农业工程学报. 2019(09)
[3]秸秆高值化综合利用研究现状[J]. 陈雪芳,郭海军,熊莲,张海荣,黄超,陈新德. 新能源进展. 2018(05)
[4]农作物秸秆资源化利用的现状、困境及对策[J]. 于法稳,杨果. 社会科学家. 2018(02)
[5]生物质热解多联产在北方农村清洁供暖中的适用性评价[J]. 丛宏斌,赵立欣,孟海波,姚宗路,霍丽丽,贾吉秀,吴雨浓. 农业工程学报. 2018(01)
[6]中国秸秆养分资源及还田的时空分布特征[J]. 刘晓永,李书田. 农业工程学报. 2017(21)
[7]华北平原秸秆还田生态效应研究进展[J]. 赵秀玲,任永祥,赵鑫,濮超,张向前,张海林. 作物杂志. 2017(01)
[8]秸秆“五料化”中基料化的概念和定义探讨[J]. 石祖梁,王飞,李想,孙仁华,王久臣,常志州. 中国土壤与肥料. 2016(06)
[9]基于土壤功能的中国主要农作物可能源化秸秆生态潜力分析[J]. 朱开伟,刘贞,欧训民,贺良萍,林金钗.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17(02)
[10]中国农作物秸秆饲料化利用满足度和优势度分析[J]. 楚天舒,杨增玲,韩鲁佳. 农业工程学报. 2016(22)
本文编号:3096527
【文章来源】:农业工程学报. 2019,35(22)北大核心EICSCD
【文章页数】:9 页
【部分图文】:
中国农作物秸秆资源总量空间分布
玉米、水稻、小麦三大粮食作物秸秆占比大,是中国秸秆资源综合利用的重点,其空间分布如图2所示。三大粮食作物秸秆的区域富集性均非常明显,但却表现出不同的空间分布特征。玉米秸秆资源空间分布特征如图2a所示,主要在东北和华北地区富集,并沿对角线向西南地区延伸,东北和华北地区占全国玉米秸秆资源总量的68.1%,其中,黑龙江、吉林、山东、河北、河南5省资源最为集中,合计占全国玉米秸秆资源总量的56.9%。水稻秸秆资源分布特征如图2b所示,出现南北两极,分别是以黑龙江为极心的东北地区和以湖南、江西为极心的江南地区(包括长江中下游、西南和东南),黑龙江、湖南、江西三省合计占全国水稻秸秆资源总量的37.0%。小麦秸秆资源分布特征如图2c所示,主要分布在华北地区,以山东、河南为中心,向南北出现短线扩散,向西部沿河西走廊深度延伸。华北地区占全国小麦秸秆资源总量的59.3%。
秸秆产业市场主体包括原料供给者(农户、农场主和农业种植企业等)、产品需求者(农户、农场主、农业种植企业和其他用户等)、中间参与者(秸秆处理利用企业、原料与产品流通业服务机构或个人等)。在没有外部要素干预的情况下,秸秆产业市场的形成与可持续发展,需要2个基本条件:1)市场上存在有效的秸秆供给与有效的产品需求;2)交易加工费用低于产品需求价格与秸秆供给价格之差[44]。受原料储运环节成本高,以及目前秸秆利用技术经济性较差等因素制约,目前中国秸秆产业完全市场化发展仍比较困难。在政策、资金、信贷和保险等方面,对政府引导和绿色金融仍有很强的依赖性。2.3 产业技术体系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我国农作物秸秆资源利用特征、技术模式及发展建议[J]. 石祖梁,王飞,王久臣,李想,孙仁华,宋成军.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19(05)
[2]基于价值工程原理的乡村秸秆清洁供暖技术经济评价[J]. 丛宏斌,姚宗路,赵立欣,孟海波,霍丽丽,袁艳文,任雅薇,刘广华,刘圣勇. 农业工程学报. 2019(09)
[3]秸秆高值化综合利用研究现状[J]. 陈雪芳,郭海军,熊莲,张海荣,黄超,陈新德. 新能源进展. 2018(05)
[4]农作物秸秆资源化利用的现状、困境及对策[J]. 于法稳,杨果. 社会科学家. 2018(02)
[5]生物质热解多联产在北方农村清洁供暖中的适用性评价[J]. 丛宏斌,赵立欣,孟海波,姚宗路,霍丽丽,贾吉秀,吴雨浓. 农业工程学报. 2018(01)
[6]中国秸秆养分资源及还田的时空分布特征[J]. 刘晓永,李书田. 农业工程学报. 2017(21)
[7]华北平原秸秆还田生态效应研究进展[J]. 赵秀玲,任永祥,赵鑫,濮超,张向前,张海林. 作物杂志. 2017(01)
[8]秸秆“五料化”中基料化的概念和定义探讨[J]. 石祖梁,王飞,李想,孙仁华,王久臣,常志州. 中国土壤与肥料. 2016(06)
[9]基于土壤功能的中国主要农作物可能源化秸秆生态潜力分析[J]. 朱开伟,刘贞,欧训民,贺良萍,林金钗.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17(02)
[10]中国农作物秸秆饲料化利用满足度和优势度分析[J]. 楚天舒,杨增玲,韩鲁佳. 农业工程学报. 2016(22)
本文编号:309652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zylw/30965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