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资源科学论文 >

基于“三生空间”视角的城市资源环境承载力研究——以山东省青岛市为例

发布时间:2021-03-26 16:57
  新型城镇化的重点在于人的城镇化,处理好城镇化进程中与人口要素相关的"三生空间"问题,有助于提高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的发展质量。针对青岛市这一典型区域,基于可能—满意度测算方法,结合人地关系、资源禀赋与可持续发展理论,对青岛市当前资源环境承载力和未来发展趋势进行评价和预测,得出如下结论:青岛市自然资源尤其是水资源已接近本地资源潜力极限,资源承载力亟需进一步提升;青岛市经济水平承载力最大,当前及未来都不对人口承载构成威胁,应重点关注自然资源与社会资源,生态环境次之。建议应以城市资源环境承载力为蓝本,科学推进城镇化进程。 

【文章来源】: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2020,37(01)

【文章页数】:12 页

【文章目录】:
一 相关研究综述
二 研究方法
    (一)可能—满意度法概述
    (二)资源环境承载力测算指标体系
三 城市资源环境承载力实证分析
    (一)研究区域与数据来源
    (二)结果与分析
        1.自然资源承载力
        2.社会资源承载力
        3.生态环境承载力
        4.经济水平承载力
四 结论与政策建议
    (一)提高自然资源利用效率,促进集约式发展
    (二)全面提升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完善公共资源配置
    (三) 因地制宜实施差异化政策,实现区域人口均衡布局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新中国70年乡村发展与城镇化的政策演变及其态势[J]. 叶超,高洋.  经济地理. 2019(10)
[2]基于共轭角力机制的区域资源环境综合承载力评价模型[J]. 黄贤金,宋娅娅.  自然资源学报. 2019(10)
[3]国土空间规划中的承载力反思:概念、理论与实践[J]. 郝庆,邓玲,封志明.  自然资源学报. 2019(10)
[4]基于变权TOPSIS模型的长江经济带水资源承载力综合评价[J]. 田培,张志好,许新宜,闫峰,吴宜进,张海林,刘目兴.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05)
[5]基于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国家级新区空间开发管控研究[J]. 高爽,董雅文,张磊,蒋晓威,叶懿安,陈佳佳.  生态学报. 2019(24)
[6]多尺度视角下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及其空间特征分析——以济南市为例[J]. 刘金花,李向,郑新奇.  地域研究与开发. 2019(04)
[7]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理论方法与实践[J]. 张茂省,王尧,薛强.  西北地质. 2019(02)
[8]近五年我国新型城镇化发展认识研究[J]. 杜金金.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2)
[9]基于阶段对比的中国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协调关系[J]. 刘琼,杜晓航,盛业旭.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8(01)
[10]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土地资源承载力评价——以宁国市为例[J]. 温亮,游珍,林裕梅,王秀芬,陈金辉.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17(03)

硕士论文
[1]基于经济和资源环境约束下的贵州省适度人口容量研究[D]. 杨文婧.贵州财经大学 2018



本文编号:310193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zylw/310193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e05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