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总量和强度控制的区域水资源承载能力评价研究
发布时间:2021-03-28 01:08
为了探究基于总量和强度控制的区域水资源承载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对于区域水资源承载能力评价研究的可行性,在分析水资源双控行动的基础上,构建基于总量和强度控制的南京市浦口区水资源承载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建立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浦口区的水资源承载能力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南京市浦口区水资源承载能力2016年为一般,2020年为较好,2025年为较好。这与浦口区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说明在研究区域水资源承载能力时,可建立基于总量和强度控制的区域水资源承载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文章来源】: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2019,30(05)CSCD
【文章页数】:6 页
【文章目录】:
1 研究背景
2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2.1 研究区概况
2.2 研究方法
2.2.1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2.2.2 评价等级与标准确定
2.2.3 指标权重计算
2.2.4 模糊综合评价模型构建
3 评价结果与分析
4 结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SPA和云理论的水资源承载能力评价研究[J]. 黄显峰,李宛谕,方国华,李丹阳,刘展志.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01)
[2]基于理想点法的江西省水资源承载力评价[J]. 危文广,黎良辉,赖敬飞,李威.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2018(06)
[3]熵权法-正态云模型在云南省水生态承载力评价中的应用[J]. 蒋汝成,顾世祥.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2018(03)
[4]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落实情况分析与思考[J]. 严婷婷,刘定湘,罗琳,樊霖. 水利发展研究. 2017(11)
[5]基于综合赋权法的叶尔羌河流域水资源承载力可变模糊综合评价[J]. 时佳,薛联青,陈新芳,张洛成,孙超.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2017(05)
[6]承载力视域下的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认知解析[J]. 王建华,何凡. 中国水利. 2016(23)
[7]全面实施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 着力保障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J]. 陈雷. 中国水利. 2016(23)
[8]和谐论在水资源承载力综合评价中的应用[J]. 孟珍珠,唐德善,魏宇航,张范平. 水资源保护. 2016(03)
[9]基于改进模糊物元分析法的区域最严格水资源管理评价[J]. 杨阳,方国华,黄显峰,徐烁. 水资源保护. 2014(06)
[10]我国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探索[J]. 左一鸣,崔广柏,王振龙,蔡开玺,宋崇能. 人民黄河. 2005(09)
本文编号:3104589
【文章来源】: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2019,30(05)CSCD
【文章页数】:6 页
【文章目录】:
1 研究背景
2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2.1 研究区概况
2.2 研究方法
2.2.1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2.2.2 评价等级与标准确定
2.2.3 指标权重计算
2.2.4 模糊综合评价模型构建
3 评价结果与分析
4 结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SPA和云理论的水资源承载能力评价研究[J]. 黄显峰,李宛谕,方国华,李丹阳,刘展志.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01)
[2]基于理想点法的江西省水资源承载力评价[J]. 危文广,黎良辉,赖敬飞,李威.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2018(06)
[3]熵权法-正态云模型在云南省水生态承载力评价中的应用[J]. 蒋汝成,顾世祥.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2018(03)
[4]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落实情况分析与思考[J]. 严婷婷,刘定湘,罗琳,樊霖. 水利发展研究. 2017(11)
[5]基于综合赋权法的叶尔羌河流域水资源承载力可变模糊综合评价[J]. 时佳,薛联青,陈新芳,张洛成,孙超.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2017(05)
[6]承载力视域下的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认知解析[J]. 王建华,何凡. 中国水利. 2016(23)
[7]全面实施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 着力保障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J]. 陈雷. 中国水利. 2016(23)
[8]和谐论在水资源承载力综合评价中的应用[J]. 孟珍珠,唐德善,魏宇航,张范平. 水资源保护. 2016(03)
[9]基于改进模糊物元分析法的区域最严格水资源管理评价[J]. 杨阳,方国华,黄显峰,徐烁. 水资源保护. 2014(06)
[10]我国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探索[J]. 左一鸣,崔广柏,王振龙,蔡开玺,宋崇能. 人民黄河. 2005(09)
本文编号:310458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zylw/31045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