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牧场生物资源养护原理与技术
发布时间:2021-03-30 21:35
生物资源养护是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的最核心内容,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目前我国有关海洋牧场生物资源养护的理论基础较弱,制约了我国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的技术进步。本文将海洋牧场生物资源养护分为资源恢复工程和保护管理工程两部分。资源恢复工程包括增殖放流和自然增殖,强调了增殖放流活动应该有利于海洋牧场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结构优化,增殖放流前应该进行增殖潜力评估;自然增殖应该注重海洋无脊椎动物幼虫附着变态机理研究与重要经济动物产卵场恢复技术研发。在保护管理工程部分,重点论述了栖息地修复与保护、生物资源调查与监测、生物资源评估与预测、生物资源科学采捕四部分内容。最后,作者提出了我国海洋牧场生物资源养护的建议与对策,包括加强基础理论和关键技术装备研究、协调好生物资源-修复设施-海洋环境三者之间的关系、加强多学科交叉合作、加强政府部门、科研单位和企业之间合作。
【文章来源】:科技促进发展. 2020,16(02)CSCD
【文章页数】:7 页
【部分图文】:
海洋牧场生物资源养护原理与技术示意图
增殖放流活动应该充分考虑生物资源之间竞争、遗传结构变化以及不同物种间的捕食关系,应该有利于海洋牧场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结构优化。食物网通过描述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相互联系,成为描述生态系统生物间相互作用关系的有效方法,同时也是用来揭示生态系统脆弱性与优化生态系统结构的重要研究切入点[8]。我国海洋牧场生态系统食物网结构由于增殖品种类型单一、生态位重叠严重,以及整体近岸生态系统食物网结构的简单化等因素影响,大部分海洋牧场食物网结构也趋于简单化[9]。以优化海洋牧场食物网结构为目标进行增殖放流活动,将有利于海洋牧场生物资源的恢复。增殖放流前应该进行增殖潜力评估。开展增殖潜力评估是科学指导增殖放流活动的重要保障[10]。目前对于海洋牧场增殖潜力评估主要包括经验评估和模型评估等方法。经验评估方法主要通过标记放流活动,研究增殖放流生物对野生种群数量和被捕食者生物的影响,进而判断放流区域某一增殖物种的增殖潜力[7]。所用标志放流方法包括体外标记、体内标记、分子标记等不同类型技术。模型评估方法是利用种群动态模型,通过模拟种群生活史特征、种群动态变化以及相关竞争、捕食关系,定量或定性分析种群增殖潜力。运用的模型主要有Predatory Impact模型、Ecophys.Fish模型等[11-13]。基于种群尺度评估放流群体增殖潜力,忽略了海洋牧场整体食物网关系以及流场等环境因素对生物增殖潜力影响,在评估准确性方面均存在较大的局限性。基于生态系统水平综合考虑海洋牧场环境特征、生态系统结构、种群动态变化、以及相关经济社会效益对增殖放流活动影响,系统评估增殖潜力,是未来海洋牧场增殖潜力评估技术的发展趋势。
海洋牧场生物资源养护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应该从“生物-设施-环境”三位一体考虑问题,涉及海洋生物、海洋生态、物理海洋、工程学、材料学、海洋地质、分析化学、海洋化学以及信息学和管理学等,应该加强多学科交叉合作。(图3)图4 海洋牧场建设过程中政府部门、科研单位和企业之间合作示意图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国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的战略思考[J]. 杨红生,章守宇,张秀梅,陈丕茂,田涛,张涛. 水产学报. 2019(04)
[2]渔业资源增殖放流技术及效果评价方法[J]. 贺海战. 河南水产. 2017(05)
[3]食物链和食物网角度探究农业生态系统物质能量高效利用对策[J]. 辛雨菡.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17(15)
[4]多重压力胁迫下近海生态系统与多营养层次综合养殖[J]. 唐启升,方建光,张继红,蒋增杰,刘红梅. 渔业科学进展. 2013(01)
[5]海洋生境修复和生物资源养护原理与技术研究进展及展望[J]. 张立斌,杨红生. 生命科学. 2012(09)
[6]海洋生物资源增殖放流回顾与展望[J]. 程家骅,姜亚洲. 中国水产科学. 2010(03)
[7]最大持续产量原理在可持续发展实践中的应用[J]. 周可新,王翠平. 生态经济. 2006(06)
[8]海洋无脊椎动物幼虫附着变态研究进展 II:附着变态模型及人工诱导物在经济贝类苗种生产中的应用[J]. 张涛. 海洋科学. 2000(02)
[9]海洋无脊椎动物幼虫附着变态研究进展 Ⅰ.影响因子[J]. 张涛. 海洋科学. 2000(01)
[10]胶州湾及邻近水域曼氏无针乌贼的生长和季节分布[J]. 张宝琳,孙道元,毕洪生,吴耀泉,黄勃. 海洋科学. 1997(05)
本文编号:3110194
【文章来源】:科技促进发展. 2020,16(02)CSCD
【文章页数】:7 页
【部分图文】:
海洋牧场生物资源养护原理与技术示意图
增殖放流活动应该充分考虑生物资源之间竞争、遗传结构变化以及不同物种间的捕食关系,应该有利于海洋牧场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结构优化。食物网通过描述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相互联系,成为描述生态系统生物间相互作用关系的有效方法,同时也是用来揭示生态系统脆弱性与优化生态系统结构的重要研究切入点[8]。我国海洋牧场生态系统食物网结构由于增殖品种类型单一、生态位重叠严重,以及整体近岸生态系统食物网结构的简单化等因素影响,大部分海洋牧场食物网结构也趋于简单化[9]。以优化海洋牧场食物网结构为目标进行增殖放流活动,将有利于海洋牧场生物资源的恢复。增殖放流前应该进行增殖潜力评估。开展增殖潜力评估是科学指导增殖放流活动的重要保障[10]。目前对于海洋牧场增殖潜力评估主要包括经验评估和模型评估等方法。经验评估方法主要通过标记放流活动,研究增殖放流生物对野生种群数量和被捕食者生物的影响,进而判断放流区域某一增殖物种的增殖潜力[7]。所用标志放流方法包括体外标记、体内标记、分子标记等不同类型技术。模型评估方法是利用种群动态模型,通过模拟种群生活史特征、种群动态变化以及相关竞争、捕食关系,定量或定性分析种群增殖潜力。运用的模型主要有Predatory Impact模型、Ecophys.Fish模型等[11-13]。基于种群尺度评估放流群体增殖潜力,忽略了海洋牧场整体食物网关系以及流场等环境因素对生物增殖潜力影响,在评估准确性方面均存在较大的局限性。基于生态系统水平综合考虑海洋牧场环境特征、生态系统结构、种群动态变化、以及相关经济社会效益对增殖放流活动影响,系统评估增殖潜力,是未来海洋牧场增殖潜力评估技术的发展趋势。
海洋牧场生物资源养护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应该从“生物-设施-环境”三位一体考虑问题,涉及海洋生物、海洋生态、物理海洋、工程学、材料学、海洋地质、分析化学、海洋化学以及信息学和管理学等,应该加强多学科交叉合作。(图3)图4 海洋牧场建设过程中政府部门、科研单位和企业之间合作示意图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国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的战略思考[J]. 杨红生,章守宇,张秀梅,陈丕茂,田涛,张涛. 水产学报. 2019(04)
[2]渔业资源增殖放流技术及效果评价方法[J]. 贺海战. 河南水产. 2017(05)
[3]食物链和食物网角度探究农业生态系统物质能量高效利用对策[J]. 辛雨菡.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17(15)
[4]多重压力胁迫下近海生态系统与多营养层次综合养殖[J]. 唐启升,方建光,张继红,蒋增杰,刘红梅. 渔业科学进展. 2013(01)
[5]海洋生境修复和生物资源养护原理与技术研究进展及展望[J]. 张立斌,杨红生. 生命科学. 2012(09)
[6]海洋生物资源增殖放流回顾与展望[J]. 程家骅,姜亚洲. 中国水产科学. 2010(03)
[7]最大持续产量原理在可持续发展实践中的应用[J]. 周可新,王翠平. 生态经济. 2006(06)
[8]海洋无脊椎动物幼虫附着变态研究进展 II:附着变态模型及人工诱导物在经济贝类苗种生产中的应用[J]. 张涛. 海洋科学. 2000(02)
[9]海洋无脊椎动物幼虫附着变态研究进展 Ⅰ.影响因子[J]. 张涛. 海洋科学. 2000(01)
[10]胶州湾及邻近水域曼氏无针乌贼的生长和季节分布[J]. 张宝琳,孙道元,毕洪生,吴耀泉,黄勃. 海洋科学. 1997(05)
本文编号:311019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zylw/31101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