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资源科学论文 >

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纳入自然资源产品价格形成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21-03-31 04:25
  将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纳入自然资源及其产品价格形成机制是对自然资源价格形成机制的进一步完善。判断资源是否稀缺是保障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关键,而资源环境承载状况是判断资源稀缺性的标准。通过对价格构成、价格分类、价格征收等三方面的价格调整的分析研究进而对自然资源价格形成进行结构性调整,以价格机制干预资源环境消耗,从而实现保护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文章来源】:环境生态学. 2019,1(01)

【文章页数】:6 页

【部分图文】:

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纳入自然资源产品价格形成机制研究


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对资源产品价格的影响Fig.2Theimpactofcarryingcapacityofresourcesandenvironmentonthepriceofresourcesandtheirproducts

框架图,环境承载能力,框架,价格调整


,还在于确保水体维持最低环境需求的水量减少了。由于水工程、截流等各种原因,环境容量没有办法削减水污染物。水环境保护方面的法律,除强化水污染物的排放控制以外,还必须维持水环境的最低承载能力,这两个方面缺一不可。2基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的自然资源价格体系重构由于自然资源价格形成机制包括三个工作:价格构成、价格分类、价格征收[4],因此,将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纳入价格形成机制将涉及三方面的工作,依据资源环境承载状态,调整价格构成、价格分类与价格征收工作(图3)。其实质是理顺自然资源三种图3基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的自然资源价格调整框架Fig.3AframeworkforpriceAdjustmentbasedoncarryingcapacityofresourcesandenvironment价格结构,从成本组成、用户分类、资源耗量结构等三个方面来探究节约资源环境消耗的结构性原因,进而依据资源环境承载状况,进行价格调整。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将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计入资源价格的目标是减少资源环境消耗量。具体而言,根据价格构成、价格分类与价格征收三方面的结构性问题,基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调整资源价格构成中具体资源成本,调整价格分类中的某些用户资源使用价格,调整某些资源使用量的阶梯价格。价格调整的手段和目标如表1所示。具体改革措施上,各地在价格形成原则、价格调整目标方面,需反映价格形成的一般性;在价格形成方法和步骤方面,需考虑各地资源的特征及价格信号,有区别地分类改革。表1自然资源价格调整的价格调整手段与目标Table1Priceadjustmentmeansandobjectivesofnaturalresourcespriceadjustment价格机制承载能力状况价格调整手段价格

示意图,产品分类,自然资源,示意图


环境生态学第1期维度,将自然资源产品分为四类(图4)。图4自然资源产品分类示意图Fig.4Diagrammaticsketchofnaturalresourcesproduct’sclassification其中,针对四类自然资源产品,将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纳入资源价格形成机制,具有不同的要求。(1)已有明确价格信号的可再生资源。如图4中的A类资源,该类资源最丰富,包括森林、草原、生物资源、水资源、风电、太阳能及土地资源等。为补偿资源的再生成本,对于此类资源的资源成本和环境成本,应依据资源的再生费用进行计算。当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不超载时,可依据现有价格体系征收;当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临界超载时,应核算资源价格需求弹性,及时提高资源成本;当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超载时,应全面提高生产成本、资源成本及环境成本。以水资源为例,众多学者的研究表明,适当地提高工业水价可以有效遏制工业用水的使用[5]。目前我国已有9省份收取水资源税来替代水资源费。但水资源费各地的征收出现标准差异巨大、征收数额过低、征收随意性大、已收费用使用不透明等现象。以地表水中的生活用水为例,30个省(区、市)水资源费征收标准最低的是云南和江西,仅0.01元/m3。即便是最该限水的特种行业,各地的征收标准也并不算高。除北京执行40~60元/m3的标准外,其余20个省(区、市)都不高于10元,贵州仅0.14元。对于水资源丰富的地区,水价征收体系可保持不变;对于水资源临界超载的地区,依据要素超载能力要求的资源成本,适时提高资源成本;对于水资源超载地区,依据要素超载的情况提高资源成本,依据水环境超载的情况提高环境成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农业水价改革的理论分析与路径选择[J]. 刘小勇.  水利经济. 2016(04)
[2]中国工业用水价格弹性测算——基于边际生产力模型[J]. 陈优优,李太龙,鲍抄抄,李会奋,江俊达.  浙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03)
[3]促进工业节水的水价调控战略研究[J]. 李太龙,沈满洪.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04)
[4]完善供水价格体系 改进政府水价管理[J]. 姬鹏程,张璐琴.  宏观经济研究. 2014(07)
[5]水资源管理与保护的域外经验探析[J]. 王江,杨霜依,刘亚寅.  环境保护. 2014(04)
[6]居民用水阶梯式水价及其节水效果测算模型研究[J]. 贾国宁,黄平.  自然资源学报. 2013(10)
[7]水价提升是有效的政策工具吗?[J]. 郑新业,李芳华,李夕璐,郭琎.  管理世界. 2012(04)
[8]农业灌区水价政策及其对节水的影响[J]. 朱杰敏,张玲.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2007(11)
[9]中国治水转型:背景、挑战与前瞻[J]. 王亚华.  水利发展研究. 2007(09)
[10]工业用水量的价格弹性计算[J]. 毛春梅.  工业用水与废水. 2005(03)



本文编号:311078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zylw/311078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08d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