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资源科学论文 >

基于资源评价的森林康养基地规划设计 ——以鹭鸣湾森林康养基地为例

发布时间:2021-03-31 20:27
  习近平总书记在《关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建设——建设美丽中国》的论述中指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从根本上阐述了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揭示了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硬道理。大健康产业作为现代社会绿色、高效的产业形式,近年来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逐步上升。而森林康养作为其中重要的一支,在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同时,对促进生态治理发展以及国有林场的更新转型具有重要价值。目前,国内对于森林康养基地营建的相关理论趋于分散,仅停留在简单的援引层面,缺少系统的梳理与整合。在森林康养基地建设中,对于资源评价缺少重视,尤其是缺少精细化的资源评估方法以及对资源评估结果的有效利用。资源评价对具体项目的规划设计指导性不强,以致于大部分森林康养基地的建设不能很好与当地的森林资源有效结合。本文旨在探索基于资源的森林康养基地营建方法,整合出一套完整的基于资源的森林康养基地营建体系。首先,从森林康养资源的综合性评价入手,梳理相关的文献资料,结合综合评价与模糊数学的理论,通过层次分析法与德尔菲法建立有关森林康养资源的综合评价体系,体系包含康养建设适宜性以及森林康养潜力两个评价... 

【文章来源】:北京林业大学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5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基于资源评价的森林康养基地规划设计 ——以鹭鸣湾森林康养基地为例


990-2017年中国排前29位疾病变化谱图

森林环境,人体健康,城市环境,森林


基于森林康养资源评价的森林康养基地规划设计—以鹭鸣湾森林康养基地为例2策动社会资本入驻,以及发展林场特色产业。按照坚守生态第一的根本准则,以可持续性的开发方式对林业资源进行利用,有效推动林业产业绿色与永续发展。同时,以森林康养为代表的森林旅游新业态的发展,也成为打造林业产业体系中新拐点的重要途径之一。1.1.3绿色产业森林能够释放氧气、精气以及负离子,具有杀菌、降低血压血脂等一系列治疗康复作用,见图1.2。优美的森林景观与健康的森林环境能够减轻心理压力、恢复身体机能、提升身心健康。对于心脑血管以及呼吸系统疾病具有很好的缓解康复作用(李卿,2013)。将优质的森林资源与医学理论技术相结合,于森林中开展一系列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成为世界范围内普遍认可的有效替代疗法(alternativemedicine)。图1.2森林环境对比城市环境优势与对人体健康促进作用图(资料来源:日本森林医学研究会:http://forest-medicine.com/)Figure1.2Forestenvironmentanditseffectonhumanhealth森林康养对人体身心健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遵照可持续发展的思想理念,通过合理开发森林资源进行利用模式,保护现有森林资源的同时,充分发挥其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它是生态与健康两种行业齐头并进的重要方式之一,在绿色基底上,连接人民生活福祉与社会经济发展两个端头。伴随着产业链条化与多元化发展,森林康养必将成为我国新时代全面小康社会中生态健康产业的一种新型发展模式。1.1.4政策导向2016年10月,我国《“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印发实施。我国大健康产业

林业,日本,来源,资料


基于森林康养资源评价的森林康养基地规划设计—以鹭鸣湾森林康养基地为例10图1.4日本林业厅对于休闲林的分类及建设情况图(资料来源:https://www.rinya.maff.go.jp/j/kokuyu_rinya/kokumin_mori/katuyo/index.html)Figure1.4ClassificationandconstructionofrecreationalforestsbytheJapanForestryAgency日本开展了大量有关森林康养的室内外研究,积累了大量自然环境对人体生理反应影响相关的数据,对于各项指标的采集形成了完整的流程体系。研究也逐渐从实证研究向询证实践转变,对森林环境对于人体心理压力、交感与副交感神经、血压及脉搏、免疫水平的影响均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图1.5日本疗法协会森林康养测量指标图(资料来源:https://www.fo-society.jp/baseroad/index.html)Figure1.5ClassificationandconstructionofrecreationalforestsbytheJapanForestryAgency


本文编号:311202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zylw/311202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bb7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