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热量资源时空变化特征
发布时间:2021-04-08 02:41
为给黑龙江省合理开发利用热量资源提供科学依据,基于黑龙江省1961—2017年79个观测站的逐日气温资料和DEM数据,采用5日滑动平均法、一元线性回归法、Kendall-Theil线性趋势估计法以及GIS的空间分析技术,探讨了黑龙江省热量资源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961—2017年黑龙江省稳定通过10℃积温以27~101℃·d/10 a的趋势显著增加。小兴安岭北部从黑河、孙吴到逊克,再到嘉荫一带,平均气温增加趋势明显大于大兴安岭地区的漠河和塔河以及三江平原的大部分区域。最低平均气温呈显著上升趋势,平均气温次之,最高平均气温的线性趋势无显著变化;冬季最低平均气温上升趋势明显高于夏季。松嫩平原及三江平原地区的热量资源较为丰富,大小兴安岭及张广才岭山区等地区热量资源相对较差。
【文章来源】:中国农学通报. 2019,35(10)
【文章页数】:7 页
【文章目录】:
0 引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1.2 研究方法
1.2.1 稳定通过10℃的初终日的确定日平均气温
1.2.2 气候倾向率的分析方法用一元线性回归方程来描述气候要素的变化趋势[12-14], 见式 (1) 。
1.2.3 空间分布特征的分析方法基于DEM数据, 采用
2 结果与分析
2.1 气温的时间变化特征分析
2.1.1 气温的年际变化
2.2 积温的时间变化特征
2.2.1≥10℃积温的年际变化
2.2.2初终日及持续天数的线性变化趋势
2.3 气温的空间分布特征
2.4 积温的空间分布特征
3 结论与讨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黑龙江省气温演变及未来趋势分析[J]. 高玉中,王承伟,王冀,胡文东. 冰川冻土. 2018(02)
[2]1961—2014年东北三省热量资源变化特征[J]. 冯喜媛,王宁,刘实.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8(01)
[3]中国温带地区不同界限温度下农业热量资源的时空演变[J]. 张煦庭,潘学标,徐琳,魏培,胡琦,尹紫薇,邵长秀. 资源科学. 2017(11)
[4]1961-2014年华北平原二十四节气热量资源的时空分布变化分析[J]. 董蓓,胡琦,潘学标,何奇瑾,姜会飞,乔宇,王潇潇,魏培,赵海涵,张熙庭. 中国农业气象. 2017(03)
[5]近53a宁夏地区热量资源变化特征分析[J]. 冯克鹏,田军仓. 灌溉排水学报. 2016(07)
[6]全球气候变暖对中国种植制度可能影响Ⅻ.气候变暖对黑龙江寒地水稻安全种植区域和冷害风险的影响[J]. 王晓煜,杨晓光,吕硕,陈阜. 中国农业科学. 2016(10)
[7]临汾市0℃界限温度气候特征变化分析[J]. 吴海婷,杨斌斌,崔一民,高素萍,代淑媚. 中国农学通报. 2015(24)
[8]近51a伊犁河谷热量资源时空变化[J]. 徐娇媚,徐文修,李大平. 干旱区研究. 2014(03)
[9]1961-2010年中国农业热量资源分布和变化特征[J]. 胡琦,潘学标,邵长秀,张丹,王潇潇,韦潇宇. 中国农业气象. 2014(02)
[10]1960—2011年东北地区热量资源时空变化特征[J]. 梁宏,王培娟,章建成,李祎君. 自然资源学报. 2014(03)
本文编号:3124687
【文章来源】:中国农学通报. 2019,35(10)
【文章页数】:7 页
【文章目录】:
0 引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1.2 研究方法
1.2.1 稳定通过10℃的初终日的确定日平均气温
1.2.2 气候倾向率的分析方法用一元线性回归方程来描述气候要素的变化趋势[12-14], 见式 (1) 。
1.2.3 空间分布特征的分析方法基于DEM数据, 采用
2 结果与分析
2.1 气温的时间变化特征分析
2.1.1 气温的年际变化
2.2 积温的时间变化特征
2.2.1≥10℃积温的年际变化
2.2.2初终日及持续天数的线性变化趋势
2.3 气温的空间分布特征
2.4 积温的空间分布特征
3 结论与讨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黑龙江省气温演变及未来趋势分析[J]. 高玉中,王承伟,王冀,胡文东. 冰川冻土. 2018(02)
[2]1961—2014年东北三省热量资源变化特征[J]. 冯喜媛,王宁,刘实.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8(01)
[3]中国温带地区不同界限温度下农业热量资源的时空演变[J]. 张煦庭,潘学标,徐琳,魏培,胡琦,尹紫薇,邵长秀. 资源科学. 2017(11)
[4]1961-2014年华北平原二十四节气热量资源的时空分布变化分析[J]. 董蓓,胡琦,潘学标,何奇瑾,姜会飞,乔宇,王潇潇,魏培,赵海涵,张熙庭. 中国农业气象. 2017(03)
[5]近53a宁夏地区热量资源变化特征分析[J]. 冯克鹏,田军仓. 灌溉排水学报. 2016(07)
[6]全球气候变暖对中国种植制度可能影响Ⅻ.气候变暖对黑龙江寒地水稻安全种植区域和冷害风险的影响[J]. 王晓煜,杨晓光,吕硕,陈阜. 中国农业科学. 2016(10)
[7]临汾市0℃界限温度气候特征变化分析[J]. 吴海婷,杨斌斌,崔一民,高素萍,代淑媚. 中国农学通报. 2015(24)
[8]近51a伊犁河谷热量资源时空变化[J]. 徐娇媚,徐文修,李大平. 干旱区研究. 2014(03)
[9]1961-2010年中国农业热量资源分布和变化特征[J]. 胡琦,潘学标,邵长秀,张丹,王潇潇,韦潇宇. 中国农业气象. 2014(02)
[10]1960—2011年东北地区热量资源时空变化特征[J]. 梁宏,王培娟,章建成,李祎君. 自然资源学报. 2014(03)
本文编号:312468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zylw/31246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