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资源科学论文 >

大庆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

发布时间:2021-04-21 19:56
  水资源问题是我国实现新世纪发展战略的重要制约因素。无论从人口及经济增长,还是从城市发展和粮食安全的需要看,都需要水资源提供重要支撑和保障。特别是当前我国普遍存在的干旱缺水、洪涝灾害和水环境恶化三大水问题,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全局性影响。水资源科学研究己成为国际学术界与各国政府乃至公众关注的热点与焦点。为此需要进一步加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战略研究,通过研究水资源供需平衡关系及承载力状况,有效管理水资源,达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保障和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研究区大庆市是我国目前最大的油气生产基地,由萨尔图、杏树岗等48个油气田组成,含油面积6000多平方公里。自1960年开发建设以来,大庆油田创造了中国石油工业的“三个第一”。大庆市水资源相对短缺,且供需矛盾突出,水环境质量不容乐观。原生劣质地下水面积大,次生水污染现象明显,水质状况不佳。大庆市正面临资源枯竭型城市向经济发达城市转型,对水的需求更加迫切。因此,在分析预测大庆市水资源供需平衡的基础上,深入研究该地区水资源承载力和优化配置问题对提高水资源可持续承载能力,实现生态资源可持续利用显得尤为重要。同时,对推动油田可持续发展及建设资... 

【文章来源】:东北农业大学黑龙江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8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引言
    1.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1.1 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
        1.1.2 水资源可持续发展是生态发展的必要条件
        1.1.3 水资源优化配置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要保障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
        1.2.1 水资源供需分析研究进展
        1.2.2 水资源承载力研究进展
    1.3 主要研究内容、方法与技术路线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技术路线
2 研究区域概况
    2.1 地理位置
    2.2 自然资源概况
        2.2.1 地形地貌条件
        2.2.2 水文气象
        2.2.3 河流水系
        2.2.4 水文地质条件
        2.2.5 土地资源及土壤分布
    2.3 社会经济概况
        2.3.1 历史概况
        2.3.2 人口区划与人口概况
        2.3.3 社会经济概况
3 大庆市水资源开发利用分析
    3.1 水资源概况
        3.1.1 地表水资源量
        3.1.2 地下水资源量
    3.2 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3.2.1 水源工程建设情况
        3.2.2 水源开发利用现状分析
        3.2.3 水环境质量状况评价
    3.3 水资源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
        3.3.1 水资源年内分配不均、地域分布不均衡
        3.3.2 地下水超采情况严重,环境地质灾害增加
        3.3.3 水资源浪费严重,供需矛盾突出
        3.3.4 水资源管理落后,开采布局不合理,水质污染加大
    3.4 本章小结
4 大庆市水资源供需分析及预测
    4.1 水资源需求趋势分析
        4.1.1 需水预测的原则
        4.1.2 需水预测的内容
        4.1.3 生活需水预测
        4.1.4 工业需水预测
        4.1.5 农业需水预测
        4.1.6 生态需水预测
        4.1.7 总需水预测
    4.2 供水趋势预测
        4.2.1 地表水供水能力预测
        4.2.2 地下水供水能力预测
    4.3 水资源供需平衡及趋势分析
    4.4 本章小结
5 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5.1 水资源承载力内涵
        5.1.1 时空内涵
        5.1.2 社会——经济内涵
        5.1.3 技术——管理内涵
        5.1.4 持续内涵
        5.1.5 生态内涵
    5.2 水资源承载力主要影响因素
        5.2.1 水资源系统的影响因素
        5.2.2 社会子系统的影响因素
        5.2.3 经济子系统的影响因素
        5.2.4 生态环境系统的影响因素
    5.3 水资源承载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标准
        5.3.1 水资源承载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原则
        5.3.2 水资源评价指标体系系统结构框架
        5.3.3 水资源承载能力综合评价指标
        5.3.4 水资源承载能力评价标准的建立
6 大庆市水资源承载力评价
    6.1 水资源分区
    6.2 评价模型与方法
        6.2.1 层次分析法
        6.2.2 宏观指标计算模型
        6.2.3 单项指标计算模型
        6.2.4 综合指标计算模型
    6.3 综合评价
        6.3.1 指标权重计算
        6.3.2 量化指标体系
        6.3.3 现状年水资源承载力评价与分析
        6.3.4 水平年水资源承载力评价与分析
    6.4 大庆市水资源可持续承载能力评价结果
        6.4.1 承载的经济规模
        6.4.2 承载的人口规模
        6.4.3 承载力指数
        6.4.4 协调指数
    6.5 提高水资源利用的对策措施
        6.5.1 优化产业结构、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
        6.5.2 依法限采、自然恢复、维持地下水的动态平衡
        6.5.3 合理调配、建立健全水资源管理制度
    6.6 本章小结
7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唐山市水资源保障能力评价[J]. 张俊栋,赵云峰,张彩霞,赵凤芹.  工业安全与环保. 2009(02)
[2]海河流域水资源承载能力演变分析[J]. 赵建世,王忠静,秦韬,李海红.  水利学报. 2008(06)
[3]可变模糊评价法及在水资源承载能力评价中的应用[J]. 陈守煜,胡吉敏.  水利学报. 2006(03)
[4]山东海河流域区水资源供需平衡对策[J]. 郑永杰.  海河水利. 2005(03)
[5]开封市水资源供需分析及可持续利用策略[J]. 赵志贡,荣晓明,马绍君.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2005(01)
[6]西北地区水资源合理配置与承载能力研究[J]. 王浩,陈敏建,何希吾,秦大庸,汪党献,唐克旺,尹明万,王芳,王研,甘泓,朱延华,李令跃,顾定法,马静,王建华.  中国水利. 2004(22)
[7]关于深圳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问题初探[J]. 莫辉.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2004(08)
[8]基于DPSIR模型的深圳市水资源承载能力评价指标体系[J]. 陈洋波,陈俊合,李长兴,冯智瑶.  水利学报. 2004(07)
[9]区域水资源合理配置研究[J]. 冯宝平,张展羽.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2004(04)
[10]深圳市水资源承载能力模糊综合评价[J]. 陈洋波,李长兴,冯智瑶,陈俊合.  水力发电. 2004(03)

博士论文
[1]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研究[D]. 宋松柏.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3



本文编号:315239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zylw/315239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4b8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