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河流域中西部子水系水资源合理配置研究
发布时间:2021-04-26 10:15
黑河是我国西北地区较大的内陆河,其中,西部子水系主要涉及甘肃省酒泉市利嘉峪关市,该水系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地下水、地表水转换关系复杂,水事纠纷十分频繁,并由此引发了一系列严重的社会经济问题。同时,由于上、中、下游水资源分配的不合理,造成下游地区来水量逐年减少,地下水位持续下降,水质不断恶化,植被退化等,水资源的问题已经成为流域可持续发展的最大制约因素。 论文从评价流域水资源量及其特征入手,全面分析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分水制度,以节水、防污、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为基本点,拟定水资源利用及节水规划方案,分析不同方案情况下,水资源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承载能力,提出流域节水方案和水资源合理配置方案。 流域水循环研究是水资源合理配置的基础,论文定量分析了该水系水循环的规律和地表水与地下水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建立了符合现代流域水循环过程的“天然-人工”二元结构水资源配置模型,统一评价和规划地表水与地下水资源。 论文不仅提出了定时定量的地表水水资源分配方案,而且根据地下水位变化趋势,分区提出了地下水资源开采限量指标,为全面建立节水型社会,加强水资源西安理工大学工程硕士专业学位论...
【文章来源】:西安理工大学陕西省
【文章页数】:10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1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1.2 研究的方法和技术路线
1.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和目标
2 流域概况
2.1 基本概况
2.2.1 自然概况
2.2.2 社会经济概况
2.2 水资源
2.2.1 水资源量
2.2.2 水质
2.3 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2.3.1 水利工程建设现状
2.3.2 供水现状
2.3.3 用水现状
2.3.4 酒泉盆地、金塔盆地耗水量变化分析
2.3.5 水资源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3 可持续发展及水资源需求
3.1 社会、经济、环境协调发展
3.1.1 社会、经济、环境发展特点
3.1.2 社会、经济、环境协调发展原则
3.2 水资源需求
3.2.1 社会经济发展指标预测
3.2.2 需水预测
3.2.3 需水量及需水结构预测
4.二元结构水资源配置模型
4.1 模型开发的目的和必要性
4.2 地表水、地下水的转换特点
4.3 二元结构水资源配置模型
4.3.1 二元结构水资源配置模型的建立
4.3.2 模型的前后处理系统
5 水资源配置方案
5.1 供水量预测
5.1.1 地表水的供水量
5.1.2 地下水的可供水量
5.2 水资源配置方案
5.2.1 水资源配置方案的生成
5.2.2 水资源配置方案的选定
5.2.3 远期水资源供需形势展望
5.2.4 分水制度修订
5.3 实现水资源配置的措施
5.3.1 地下水利用
5.3.2 灌区节水改造工程
5.3.3 骨干调蓄工程
5.3.4 河道整治工程
5.3.5 建立水资源监测和调度管理信息系统
6 结论与建议
6.1 结论
6.2 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流域机构应作为流域控制性水利工程中央投资出资人代表[J]. 张基尧. 中国水利. 2002(08)
[2]生态及环境需水量研究进展与前瞻[J]. 王西琴,刘昌明,杨志峰. 水科学进展. 2002(04)
[3]关于水利现代化问题[J]. 翟浩辉. 中国水利. 2002(07)
[4]水务管理体制改革的发展和深化[J]. 吴季松. 中国水利. 2002(07)
[5]国外水权管理特点辨析[J]. 刘洪先. 水利发展研究. 2002(06)
[6]健全体制 创新机制 推进水务工作改革与发展[J]. 石玉波. 中国水利. 2002(04)
[7]持续干旱与华北水危机[J]. 陈志恺. 中国水利. 2002(04)
[8]我国现代水权制度建立的体制障碍分析与改革构想[J]. 李曦,熊向阳,雷海章. 水利发展研究. 2002(04)
[9]城市水务管理战略与措施分析[J]. 林洪孝. 城市问题. 2002(02)
[10]城市节水规划中节水量及效益的分析与评价[J]. 林洪孝. 水利发展研究. 2002(03)
本文编号:3161240
【文章来源】:西安理工大学陕西省
【文章页数】:10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1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1.2 研究的方法和技术路线
1.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和目标
2 流域概况
2.1 基本概况
2.2.1 自然概况
2.2.2 社会经济概况
2.2 水资源
2.2.1 水资源量
2.2.2 水质
2.3 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2.3.1 水利工程建设现状
2.3.2 供水现状
2.3.3 用水现状
2.3.4 酒泉盆地、金塔盆地耗水量变化分析
2.3.5 水资源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3 可持续发展及水资源需求
3.1 社会、经济、环境协调发展
3.1.1 社会、经济、环境发展特点
3.1.2 社会、经济、环境协调发展原则
3.2 水资源需求
3.2.1 社会经济发展指标预测
3.2.2 需水预测
3.2.3 需水量及需水结构预测
4.二元结构水资源配置模型
4.1 模型开发的目的和必要性
4.2 地表水、地下水的转换特点
4.3 二元结构水资源配置模型
4.3.1 二元结构水资源配置模型的建立
4.3.2 模型的前后处理系统
5 水资源配置方案
5.1 供水量预测
5.1.1 地表水的供水量
5.1.2 地下水的可供水量
5.2 水资源配置方案
5.2.1 水资源配置方案的生成
5.2.2 水资源配置方案的选定
5.2.3 远期水资源供需形势展望
5.2.4 分水制度修订
5.3 实现水资源配置的措施
5.3.1 地下水利用
5.3.2 灌区节水改造工程
5.3.3 骨干调蓄工程
5.3.4 河道整治工程
5.3.5 建立水资源监测和调度管理信息系统
6 结论与建议
6.1 结论
6.2 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流域机构应作为流域控制性水利工程中央投资出资人代表[J]. 张基尧. 中国水利. 2002(08)
[2]生态及环境需水量研究进展与前瞻[J]. 王西琴,刘昌明,杨志峰. 水科学进展. 2002(04)
[3]关于水利现代化问题[J]. 翟浩辉. 中国水利. 2002(07)
[4]水务管理体制改革的发展和深化[J]. 吴季松. 中国水利. 2002(07)
[5]国外水权管理特点辨析[J]. 刘洪先. 水利发展研究. 2002(06)
[6]健全体制 创新机制 推进水务工作改革与发展[J]. 石玉波. 中国水利. 2002(04)
[7]持续干旱与华北水危机[J]. 陈志恺. 中国水利. 2002(04)
[8]我国现代水权制度建立的体制障碍分析与改革构想[J]. 李曦,熊向阳,雷海章. 水利发展研究. 2002(04)
[9]城市水务管理战略与措施分析[J]. 林洪孝. 城市问题. 2002(02)
[10]城市节水规划中节水量及效益的分析与评价[J]. 林洪孝. 水利发展研究. 2002(03)
本文编号:316124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zylw/31612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