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化市农户耕地利用与耕地非农化研究
发布时间:2021-05-14 20:05
本论文以怀化市227户农户问卷调查结果和统计资料为基础,采用回归建模的方法,就当前我国农村耕地利用及耕地非农化的现状和原因,从农户的角度,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目前,怀化市耕地非农化现象较严重,非农建设占地迅速增加,耕地数量逐年减少。同时,农户耕地利用中,存在着一些令人担忧的现象,如耕地利用单元进一步缩小;农药化肥使用量不断加大,耕地质量下降,科技投入严重不足;农户对耕地的关注度不断下降,撂荒现象严重等。本文通过对耕地经营的比较效益、边际效益和农户耕地经营的规模效益的深入研究,指出农户耕地利用效益低下是耕地非农化最重要的经济原因之一。并且对政府而言,强制征用耕地过程中所展现的巨大价值诱惑;对农户而言,建房无序、农户收入结构的变化,使之对耕地的关注度不断下降,并导致其对耕地非农化更加漠视,加之在耕地征用过程中的一次性变现的巨大诱惑,导致无论是政府还是农户,对待耕地非农化都有所期待。同时,目前我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不完善,所有权和经营权的不确定性,更是致使农户只注重眼前利益,使得耕地利用中的问题和非农化现象越发突出。本文通过对耕地非农化的辩证认识,指出耕地非农化会导致耕地数量减...
【文章来源】:湖南师范大学湖南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4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引言
1.1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
1.2 国内外耕地利用与耕地非农化研究状况
2 研究方法
2.1 农户问卷调查
2.2 问卷调查内容与调查表格设计
2.3 数据处理分析方法
3 怀化市耕地非农化趋势分析
3.1 怀化市耕地面积变化与耕地非农化的关系
3.2 怀化市耕地非农化趋势分析
4 农户耕地利用基本状况
4.1 农户耕地利用现状抽样调查结果
4.2 农户问卷调查结果
5 怀化市农户耕地利用行为与耕地非农化关系分析
5.1 农户耕地利用效益低下是耕地非农化的最重要的经济动因之一
5.2 耕地非农化过程中所产生的巨大的价值诱惑加快了耕地非农化的速度
5.3 农户建房无序是耕地非农化中不可忽视的问题
5.4 农户对耕地关注程度下降对耕地非农化的影响
5.5 农户耕地的产权现状对耕地非农化的影响
6 耕地非农化的辩证理解
6.1 耕地非农化对社会经济的消极影响
6.2 耕地非农化为农户提供了部分非货币经济补偿
6.3 耕地非农化在一定意义上加强了耕地资源基础
6.4 耕地非农化是社会工业化和城镇化过程中的一种必然现象
结语
参考资料
附件
附件1
附件2
附件3
附件4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国西部地区农村城市化的道路选择[J]. 杨文祥,赖景生.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01)
[2]耕地资源非农化配置的经济学分析[J]. 诸培新,曲福田. 中国土地科学. 2002(05)
[3]耕地保护理念的创新研究[J]. 丁洪建,吴次芳,梁留科. 中国土地科学. 2002(04)
[4]耕地非农化的供给驱动[J]. 蔡运龙,霍雅勤. 中国土地. 2002(07)
[5]城市化进程中耕地资源转用效率评价——以江苏省为例[J]. 钟太洋,蒋鹏,徐忠国. 地域研究与开发. 2002(02)
[6]耕地资源持续利用管理评价指标体系初探[J]. 张凤荣,王印传,齐伟. 地理学与国土研究. 2002(01)
[7]以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为中心的土地科学研究进展[J]. 张明. 地理科学进展. 2001(04)
[8]国内外耕地利用与保护的理论基础及其进展[J]. 李宪文,林培. 地理科学进展. 2001(04)
[9]两岸经济成长阶段农地非农化的比较研究[J]. 曲福田,陈江龙. 中国土地科学. 2001(06)
[10]农民为何撂荒耕地[J]. 谭术魁. 中国土地科学. 2001(05)
本文编号:3186247
【文章来源】:湖南师范大学湖南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4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引言
1.1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
1.2 国内外耕地利用与耕地非农化研究状况
2 研究方法
2.1 农户问卷调查
2.2 问卷调查内容与调查表格设计
2.3 数据处理分析方法
3 怀化市耕地非农化趋势分析
3.1 怀化市耕地面积变化与耕地非农化的关系
3.2 怀化市耕地非农化趋势分析
4 农户耕地利用基本状况
4.1 农户耕地利用现状抽样调查结果
4.2 农户问卷调查结果
5 怀化市农户耕地利用行为与耕地非农化关系分析
5.1 农户耕地利用效益低下是耕地非农化的最重要的经济动因之一
5.2 耕地非农化过程中所产生的巨大的价值诱惑加快了耕地非农化的速度
5.3 农户建房无序是耕地非农化中不可忽视的问题
5.4 农户对耕地关注程度下降对耕地非农化的影响
5.5 农户耕地的产权现状对耕地非农化的影响
6 耕地非农化的辩证理解
6.1 耕地非农化对社会经济的消极影响
6.2 耕地非农化为农户提供了部分非货币经济补偿
6.3 耕地非农化在一定意义上加强了耕地资源基础
6.4 耕地非农化是社会工业化和城镇化过程中的一种必然现象
结语
参考资料
附件
附件1
附件2
附件3
附件4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国西部地区农村城市化的道路选择[J]. 杨文祥,赖景生.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01)
[2]耕地资源非农化配置的经济学分析[J]. 诸培新,曲福田. 中国土地科学. 2002(05)
[3]耕地保护理念的创新研究[J]. 丁洪建,吴次芳,梁留科. 中国土地科学. 2002(04)
[4]耕地非农化的供给驱动[J]. 蔡运龙,霍雅勤. 中国土地. 2002(07)
[5]城市化进程中耕地资源转用效率评价——以江苏省为例[J]. 钟太洋,蒋鹏,徐忠国. 地域研究与开发. 2002(02)
[6]耕地资源持续利用管理评价指标体系初探[J]. 张凤荣,王印传,齐伟. 地理学与国土研究. 2002(01)
[7]以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为中心的土地科学研究进展[J]. 张明. 地理科学进展. 2001(04)
[8]国内外耕地利用与保护的理论基础及其进展[J]. 李宪文,林培. 地理科学进展. 2001(04)
[9]两岸经济成长阶段农地非农化的比较研究[J]. 曲福田,陈江龙. 中国土地科学. 2001(06)
[10]农民为何撂荒耕地[J]. 谭术魁. 中国土地科学. 2001(05)
本文编号:318624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zylw/31862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