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资源科学论文 >

整体性治理视野下我国南海生物资源开发管理模式研究

发布时间:2021-05-15 03:51
  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未来我国将面对用世界7%的耕地养活人类近1/4人口的现实,为了缓解这一严峻局面并满足人们对食物、药物等需求的日益增长,我们必须把目光转向海洋这一尚未充分开发利用的广阔疆域,运用海洋生物技术等现代高新技术合理开发利用海洋生物资源。对我国南海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又理应成为重中之重。南海总面积3.537Χ106km,纵跨27个纬度(南纬3度到北纬24度),北接我国广东、广西、海南、香港、澳门、台湾,南至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文莱、越南等国,栖息着以亚热带种和热带种为主的暖水性生物,多样性很高,有些类群的丰度也甚大。南海北部大陆架区域共有鱼类1064种,南海南部的鱼类约800种,南沙群岛鱼类220种。另外,南海的虾、蟹、贝、藻、海参等资源也很丰富。南海归我国管辖的面积约216万平方千米,渔场约占156万平方千米。但是,当前我国对南海生物资源的开发和管理存在很多突出问题,如近海渔业开发过度,远海渔业及其它生物资源开发利用力度极为不足;海洋开发秩序混乱,海洋管理力量分散;行政管理体制落后,治理碎片化问题严重;区域内开发治理主体各自为政,地区间跨边界... 

【文章来源】:广东海洋大学广东省

【文章页数】:12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图目录
表目录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1·2·1 整体性治理理论研究综述
        1·2·2 南海生物资源开发管理研究综述
    1·3 研究方法及思路
        1·3·1 研究方法
        1·3·2 研究思路
    1·4 可能的创新之处
        1·4·1 研究视角上的创新
        1·4·2 分析框架上的创新
        1·4·3 理论发展上的创新
2 研究基础
    2·1 整体性治理理论
        2·1·1 整体性治理产生背景
        2·1·2 “碎片化”——“整体性治理”的问题来源
        2·1·3 “棘手问题”——“整体性治理”的适应对象
        2·1·4 “协调整合”——“整体性治理”的行动策略
        2·1·5“无缝隙服务”——“整体性治理”的目标宗旨
    2·2 整体性治理理论在本研究中的适用性
        2·2·1 我国南海生物资源开发管理中的“碎片化”
        2·2·2 我国南海生物资源的开发管理属于“棘手问题”
        2·2·3 我国南海生物资源开发管理各方协调整合的可能性
    2·3 关键概念界定
        2·3·1 南海生物资源开发管理
        2·3·2 信任网络
        2·3·3 伞状网络
3 我国南海生物资源开发管理现状评介
    3·1 南海生物资源开发的价值评介
        3·1 .1 经济价值
        3·1·2 政治价值
        3·1·3 社会价值
    3·2 南海生物资源开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3·2·1 南海海洋生物资源在管理上缺乏全面规划和动态监测
        3·2·2 海洋环境污染严重与海洋资源连带性流失并发
        3·2·3 南海海洋生物资源开发品类不平衡问题突出
        3·2·4 有关海洋生物资源开发管理的法制基础不完善
        3·2·5 海洋生物资源开发管理上的无序性
        3·2·6 南海海洋生物资源开发技术落后及深加工的产业结构层次低
4 南海生物资源开发管理的“伞状”网络治理模式建构
    4·1 南海生物资源开发管理“伞状”治理网络的组织结构
        4·1 .1 南海生物资源开发管理“伞状”网络治理的主体
        4·1·2 南海生物资源开发管理“伞状”网络治理的耦合性
    4·2 南海生物资源开发管理“伞状”治理网络的整体运行
        4·2·1 组织的整合
        4·2·2 预算的整合
        4·2·3 政策的整合
        4·2·4 信息的整合
    4·3 南海生物资源开发管理“伞状”网络的系统维护
        4·3·1 建构权威的协调机制
        4·3·2 培育及强化网络信任
        4·3·3 推进组织秩序制度化
5 结论与讨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导师简介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整体性治理的实践探索——深圳一体化大交通管理体制改革案例分析[J]. 丁煌,高峻.  行政论坛. 2011(06)
[2]整体性治理与网络治理的比较研究[J]. 刘波,王力立,姚引良.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2011(05)
[3]北部湾经济区管理体制机制的整体性治理研究[J]. 韦彬.  学术论坛. 2011(08)
[4]整体性治理与分散性治理:公共治理的两种范式[J]. 朱玉知.  行政论坛. 2011(03)
[5]论中国行政服务中心重塑的整体性路径——由“收发室”到公共服务供给的整体性平台[J]. 周健,孟祥瑞.  天府新论. 2011(03)
[6]整体性治理视角下的京津冀大都市区地方政府协作模式研究[J]. 崔晶.  北京社会科学. 2011(02)
[7]论中国南海的地缘经济战略[J]. 吴垠,唐剑.  中国软科学. 2011(01)
[8]新公共管理、无缝隙政府和整体性治理三种范式下整合功能的异同分析[J]. 王甲.  理论界. 2011(01)
[9]论区域公共管理政府合作整体性治理的政府信任机制构建[J]. 高建华.  商业时代. 2010(31)
[10]南海渔业资源合作开发法律机制探讨[J]. 全红霞.  理论月刊. 2010(10)

博士论文
[1]治理理论及其中国适用性[D]. 王诗宗.浙江大学 2009



本文编号:318689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zylw/318689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ecc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